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随着教育模式的演进与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传授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能,更开启了对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个体认知的挖掘和培养。服务于教育事业的空间规划也随之不断演变。
本文作为经典案例回顾,将深入介绍 PCPA 为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 NUS College)所进行的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探索这一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的空间构成,畅想未来教育建筑的可能性。
*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约需 9 分钟
012009 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耶鲁大学时任校长 Richard Levin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探讨了联合建设一所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事宜。十八个月后,Levin 与耶鲁现任校长 Peter Salovey 向全体教员传达了建立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计划,旨在开设一项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全新教学计划,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一个紧密联系而相互依存的全球化环境做准备。
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5 年,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建成,成为耶鲁近 300 年来在纽黑文以外的第一所文理学院。
该项目由 PCPA 进行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占地 55 亩,总建筑面积 63,238㎡,其中包括 3 个住宿式学院和 2 座核心建筑(东、西教学主楼),并为未来扩张预留空间。
设计旨在将耶鲁大学的传统建筑融入亚洲环境中,打造充满活力与文化融合的校园环境。
在这里,学生将经历与传统高等教育中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模式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置身于多元的论点碰撞中,接触未曾探索的世界和知识维度,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新的自己。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 ©PCPA
02“Liberal Arts”可译为“文理学科”,“通识教育”等,其起源可追溯至雅典的古典时代(Classical Antiquity),最初包含文法、逻辑、修辞三学科,是塑造世界观和享有各项公民权利的前提。
当代的文理学院课程包涵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形式科学,相比于重视单项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视培养个人的多领域知识学习能力、分析、评估、批判及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雅典学院
作为一所冉冉升起的亚洲文理学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重视思考、知识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以赋予学生受用终身的国际化视野、解决时代语境中所面临问题的能力为己任。
基于这一愿景,该教育模式在亚洲的落地面临着例如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等问题,因此在这一项目的设计过程中,PCPA 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其中任务书中提到的三个重要挑战如下:
- 如何使用建筑手法在亚洲语境下引入文理教育的精髓?
- 如何在亚洲的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实现文理教育空间模式的传达?
- 如何在建筑空间形态与外观风格中延续耶鲁传统,同时回应新加坡在地文化背景?
03通过 PCPA 的规划与设计,这些挑战最终都被圆满地消化和解决,并转换为项目亮点,重新探索了当下教育建筑的设计模式。
下面文章将对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这一项目设计中的细节和亮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解读。
- 独具特色的住宿学院 -
“住宿学院”是被许多一流大学所选择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耶鲁大学也保有这一传统,学习的广度随着住宿学院模块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学生们在此得以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社区集体的一部分——享受广泛多元的体验,参与丰富的探讨与辩论,沉浸在更广阔的视野中。
三组住宿式学院位于校区中央的南北侧,每组拥有其各自的庭院。
在校园北部则为第四组住宿式学院的预留空间。
三组住宿学院及未来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 ©PCPA
住宿学院塔楼位置分布 ©PCPA
住宿式学院采用多层合院式空间结构,在重要节点布置 13 至 28 层不等的塔楼体量。塔楼竖向每两到三层设置一个共享空中花园,组成小型学术社区。
此类室外景观空间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在新加坡首开先例。
在这里,学术社区嵌套进学生们的日常场景中,学生们能够有效地扩展社交技能和领导力。
住区型学院塔楼中的小型社区公共空间 ©PCPA
住区型学院塔楼中的小型社区公共空间 ©PCPA
住宿学院
围合式的低区分布了不同功能和尺度的公共空间,如下图三层平面所示,在为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生活、娱乐设施的同时打造了良好的场所感。
住区型学院组团 3 三层平面图 ©PCPA
不同功能的空间依照其不同的公共性竖向分布,各层的主体空间既是学术、社交、个人生活的节点,又互相联系激发新的活力。
住宿式学院组团一至三层功能图示 ©PCPA
其中,每个住宿式学院都有各自的餐厅,配备有独立的会议用包间和表演及电影放映区,使之成为缤纷多彩的多功能空间。学生们有丰富的机会在餐饮休闲之余和同学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学院餐厅内部 ©PCPA
连接南北住宿式学院的是东西教学主楼,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教学、办公、实验、演艺、运动及配套空间。
图书馆宽敞、通透的交通空间激发交流 ©PCPA
Learning Commons 为校园内重要的共享学习空间 ©PCPA
教学主楼与住宿学院的并置与连接
让学习不仅仅存在于学术空间、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也时刻发生在学院餐厅、创意空间、宿舍和休憩空间等等。
校园南北方向纵剖面图©PCPA
- 室内外交融空间 -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面临着延续耶鲁大学传统与回应亚洲高密度的城市环境的双重挑战;校园设计以大疏大密的空间结构,在延续耶鲁大学原有空间印象的同时,创造出众多的景观庭院,打破了室内外空间的原有边界。
校区主要入口与庭院空间组织图示 ©PCPA
校区鸟瞰图 ©PCPA
位于美国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校园,通过独具特色的建筑塔尖和高低起伏的天际线,打造了校园各个角落的强烈可辨识性。
同样的建筑语言也在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校园内通过住宿超高层塔楼得以传承,并以现代建筑的方式加以呈现。
耶鲁大学校园建筑富有辨识度的塔冠装饰 vs 住宿式学院塔楼的塔冠设计
耶鲁大学天际线 vs 住宿式学院塔楼作为视觉标志描绘校园天际线。
与高密度建筑体量相对应的是弥漫于整个校园的室外景观空间。位于校园核心的中央庭院被两栋主楼围绕,为不同的功能空间提供开阔的景观视野。这里包含一座郁郁葱葱的花园和一个栽有六棵古树的植物园,园中的生态池塘能够收集并过滤雨水。
校园建筑围绕的内院古树和集会空间 ©PCPA
庭院夜景 ©PCPA
正对 Learning Commons 的是一座露天广场,是全校主要的集会空间,在这里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演出和讲演活动。
教学楼面向庭院的开敞中庭和集会空间 ©PCPA。露天广场一侧为木质舞台和圆形露天剧场,学生们能够自由地使用这些公共空间开展活动,增进了解,扩展视野。
庭院中的圆形露天剧场
其他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的室外空间,大小有致,形态不一,作为打破住宿学院社区的隔阂的公共空间节点,串联起丰富的校园生活。
住宿式学院组团包围的内院空间 ©PCPA
庭院水景和石阶
不仅如此,丰富植被作为花园城市新加坡以及其他热带国家所不可或缺的内在环境基因,茂密的植被遍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配合着空间尺度层次分明的前院、内院、幽深的花园和倒映着苍翠绿荫的水池,穿行在校园中宛如漫步于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绿色构成了不同活动空间的衬景,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绿荫环绕的校园 ©PCPA
- 新加坡在地化设计 -
新加坡全年平均气温普遍较高,降水量大,十一月至二月左右为雨季。
为适应当地气候,校园设计采用了体现新加坡气候的当代建筑语汇,融合了耶鲁大学传统和东南亚文化特点。
例如,“五尺廊道”作为一种常见于新加坡传统商铺的连廊建筑形式,它将周围的建筑连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各场所的可达性。
新加坡传统沿街住宅的连廊建筑形式:五尺廊道(Five-foot way)
五尺廊道在校园连廊中的运用 ©PCPA
遮阳廊道,大型屋檐和立面上的遮阳挡雨构件
在校园设计中得到广泛使用。
遍布整个校园的遮阳挡雨的回廊及众多屋檐下空间如同茎脉般串联起学院内外交织的空间。
面向内院的外廊空间遮阳板©PCPA
外廊空间的遮阳构建和入口处遮阳挡雨的巨型屋檐©PCPA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校门同样在空间围合上延续了当地建筑传统。
位于主入口处的是玻璃围合的楼梯井和一座方形廊园,营造出符合传统空间限定特质的氛围感,构成了一组明晰而友好的入口空间组合。
天井屋面向内倾斜,雨水如瀑布般流进下方的圆形水池时,每每令人陶醉其中。
东南亚传统建筑屋檐内外空间©PCPA
校园入口处的方形廊园空间©PCPA
而在内部空间中,基于各住区型学院的特色,其设计也各具特色。
住宿式学院一(Saga)内部空间 ©PCPA
住宿式学院二(Elm)内部空间 ©PCPA
住宿式学院三(Cendana)内部空间 ©PCPA
例如项目中住宿式学院一(Saga)、二(Elm)、三(Cendana),就是各自从不同的东南亚当地手工艺品图案和颜色搭配中汲取灵感,并体现在了建筑的整体和局部设计中。
从左至右依次为住宿式学院一(Saga)丶二(Elm)丶三(Cendana)采用的传统图案原型。除此之外,各住宿式学院的立面元素,以及廊道的扶手和遮阳板,在东南亚织物纹理启发下,也以抽象的铁艺图案的形式在此得到了新的诠释。
不同住宿式学院的不同塔楼立面设计 ©PCPA
由织物图案转译而成的铁艺廊道扶手 ©PCPA
04随着教育的广度不断得到拓展,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愈发紧密联系,教育建筑也将应对更多的挑战,获得更深的内涵。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作为一次综合性的建筑探索,在就文脉、功能以及场所营造上给出答案的同时也为教育建筑的未来带了诸多思考。
在这里,教育建筑不单单被设计成为以教学为目的使用空间,更多的打破教学和沟通的边界,将教育和多元的氛围延伸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创造出更加广义的交流和分享空间。
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或许能够被研究和量化,衡量教育建筑进步的准则却是多元而开放的,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与时俱进。
正如西萨·佩里先生曾说到:“如果你只想要一座好的建筑,你很快就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但是追求伟大的建筑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它们并继续探索。”
- END -
PCPA 坚信,伟大的设计不应拘泥于某一种风格,而是源自和客户的紧密配合以及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当前时代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师事务所
更多问询,请联系 021-61360530 转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