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是个美妙的季节,万物进退有序,生意盎然。在这个季节。唯有赏着一草一木,嗅着花香,才不负这美妙春光。
本期推荐来自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让我们一起体味老一代文人对待生活的那份怡然之趣。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
作家、
散文家
、戏剧家、
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1940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一九四〇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
受戒
》《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
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纯真的生命力。 在近代文学史上,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贾平凹这么评价汪曾祺: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梁文道说他:
“汪像一碗白粥,熬得更好。男人有才,难免清高;有趣过头,又显轻浮。才趣兼备的当真是极少数,汪曾祺算一个。”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老先生的经典散文集,全书分五章,汪老先生谈文化、述掌故,写的是草木,也是人间。
从一果一蔬、草木虫鱼,到四方游记,昆明的雨,泰山片石,天池雪水,再到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师友,娓娓而谈、行云流水般,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阅读本书,总是会发现惊喜连连,比如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
譬如,《昆明的雨》一文中的木香花片段,被汪曾祺写得耐人寻味,蕴藏着诗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闲适与恬淡。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
汪老的文字并不华丽,也不够惊人,他从不刻意去说理或论教,只是诚实地记录着生活中的一切,语言平淡却有真味。
1、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2、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3、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4、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5、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是一个达观主义者,乐生,洒脱。吃地方小吃,品四方美食。品读汪曾祺的文字,总是能使人的情感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相信这份美好,也能打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