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建筑如何保留原有
街区传统、文化
特色?
如何与环境融合?又如何展现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创意
?
商业建筑不仅需具备商业功能,它还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应该如何体现城市特色,与城市和谐相处,又成为城市的新风景?
是做快速完成的流水线作品?还是沉下心做有情怀的精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是每个建筑师都要面临的内心拷问。
奥雅纳工程资询有限公司董事何晓
先生
,在日前上海举办的
首届商业规划高峰论坛
上所作的演讲,用国内外经典案例,阐述了当今时代建筑师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时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建设要素和商业逻辑,述说了一个建筑师的设计情怀。
本文共16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哥本哈根地铁站
之前我们讲了
重庆长嘉汇
和
深圳城中村
两个案例,接下来要讲的第三个案例是哥本哈根的17个地铁站。为什么讲这个案例呢?
地铁站首先必须是人性化的,第二是便捷、舒适、有可持续性的,第三是朴素化的,但同时要反映都市特点。
它的地铁站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地面下去。我们的地铁是专门有一个付费区层,然后再到月台区;他们的地铁站是直接到达月台,与我们的不同。他们的地铁站每一个剖面是这样的,大同小异。
我们首先分析它的高度,同时还要让阳光能直达月台层。这是基本要求,也就是Base Model。除基本需求外,还要分析它周边的特色,比如有的站点在市中心,有的在公园旁,有的在土耳其区,每个站点所在区域并不一样。
最后我们有了17个不同的站。那么城市特点怎么在地铁站上反映呢?一方面我们运用不同的色彩,地面上你见到的都市和建筑,下到地铁站后你还能看到它的记忆。比如皇宫,红砖墙,维多利亚时期的色彩等,都一一与地铁站对应。
因此出来的17个设计,每个都不一样,绿色是因为旁边是公园,红色是换乘站,下车不会错过换乘站。
这就是设计的能量,设计的在地性。
设计师关注在地性,并不是指要抄袭哪个风格,
建筑师应该找到城市的灵魂
,不论是街区、广场还是公园,然后反映到地铁站里去。17个站,运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料,让每个站都不一样。
建筑师应该有对人的关怀,对城市的关怀,对文化的关怀,他才能花心思做出不同的东西。
反过来,地铁站又怎么影响它所在的城市或地域呢?例如上图,这些地铁站是全自然采光的,采光井是可以反映到地面上的,那它的地面部分,就是它对这个城市的贡献。比如它可以是一个天窗,一个几何体,玻璃与实体的关系,以它可以是街道上供人们休息的地方等等,都是它对所在城市的贡献。
最后就是阳光的引入,包括它的天窗形式,人的动线。最后出来的样子,你看旁边的咖啡厅,跟它所有的广场空间,都会形成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情况,跟这个城市是有关系的。
所以每位建筑师都应该考虑,第一是如何把城市或区域特色反映到项目中?
第二是如何让项目融入到城市环境。
中国有句话叫“慢工出细活”。我们通过对材料、光度、照度、色彩进行研究,所有这些都通过不同材料一比一进行模拟,力求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每一种材料的光度、照度,以及人对这个色彩的接受度,都通过自然光进行模拟,再通过一比一的模型做好。北欧国家还有一个特色,社区居民还必须参与意见,他们对每个地铁站,都有提建议的权利。
感谢大家让我分享设计上的想法。每一位建筑师要做一个精品项目都要很长时间,比如长嘉汇一共做了9年。特别是大的商业中心,未来它不但是一个商业综合体,更多是城市的公共空间,是老百姓的公共空间。
设计师除了考虑商业因素,还要考虑人们的社交需求、公共行为等等。
所以说建筑师要用心做一个项目的话,要研究这个城市,研究城市的人,最后用一个有创意的手法,把设计表达出来——这个是建筑师应该做的。
END
规划论道 | 往期回顾
【规划论道系列7】
规划论道 | 建筑师的在地性(上)
【规划论道
系列
6
】
规划论道 |
商展时代迎来商机无限
【规划论道
系列5】
规划论道 | 大数据赋能商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新思路
【规划论道
系列4】
规划论道 |
商业空间如何以色取胜
【规划论道
系列3】
规划论道 |
万达发展揭秘万达商业成功密码
【规划论道
系列2】
规划论道 |
商业地产面临哪些发展大势?
这些情况您不可不知
【规划论道系列1】
规划论道 |
商场如何数字化?
线上线下如何融合?
这里有最新硬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