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转眼2021已经和我们说再见,在临近2021年的岁末,内外带来了新的一波建筑类专业书籍推荐。
这次,内外的选书从基本的建筑入门开始,涉及基础造型、空间建构、几何形体、提案逻辑和设计心理学等方面。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这“渔”,不仅仅指一种工具或者媒介,同样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
是的,这关乎设计本身的,更关乎设计本身之外的意义所在。
-01-
建筑折叠:空间、结构和组织图解
“图解设计思维过程小书库”引进了时下国外流行的图解类建筑设计工具书,通过轻松明快的编排方式、简单明了的图像以及分门别类的主题,使读者可以在床头案边随时翻阅,激发灵感,常读常新。
本书将折叠作为建筑设计生成的手段,抛开功能需求和限制条件,将建筑师从制图语汇中解放出来,对单纯的建筑可能性进行头脑风暴,满足建筑师在自由状态下对形式生成和结构探索的好奇和野心。虽然折叠的过程是试验性且不可预知的,但我们感兴趣的是形式生成的过程,以及能够转化设计对象的一系列操作。本书将这些操作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划分,主题分别为:材料和功能,算法,空间、结构和组织图解及建筑原型。书中的操作过程和成果可以作为读者接触折叠的领路人,从而得以更多尝试折叠在设计中的应用。
-02-
空间的唤醒、
自由的形态、
几何的秩序(三本)
本套教学实录不仅完全记录了ADA建筑实验班颇具成效的教学策略、方法,还记录了学生的反馈、接受程度。
王昀老师以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了三期教学实践。张文波老师以第一视角,完整地记录了本次教学的过程。三本书为我们还原真实课堂,体验三大设计教学法
-03-
非标准的建筑拆解书
思维转换篇+方案推演篇
神奇操作篇+妙趣脑洞篇
这套书的内容与名字给人的印象相较甚远,书名《非标准的建筑拆解书》再加之素色的装裱,让人嗅到了建筑学站在遥远高处的那种令人熟悉的感觉。有这样一套建筑书,没有故弄玄虚地谈设计理念,也没有酷炫的效果图,反倒读起来津津有味甚至神清气爽。
“非标准”,其实来自赵劲松从业三十多年来不断的自我反省与突破。用他的话说是“希望时刻提醒自己对任何事物不要抱有成见,不要有执着心,要放下我执,观其本相”。非标准建筑工作室的主要业务是城市公共建筑设计,研究课题也主要围绕当代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展开。
-04-
装配部件教学法
建筑学的设计课程与其他知识类传授课程不同,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授课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强弱,或者说是悟性的高低,因此设计课长久以来并没有系统性的授课模式,并一直流传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说法。
但是现在国内大专院校开设了大量的建筑学专业,作为一门工程类学科,建筑学的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还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那么如何使设计课可教、可学,以及如何成规模成体系地展开,成了学界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
顾大庆老师曾就读于东南大学,后作为访问学者进入ETH学习和参与教学,之后常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建筑学基础设计课程教研活动。目前是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他几十年潜心投身于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体系完整的设计教学理论研究与方案。由顾老师主持编撰的基础设计书系,已经出版4本,该系列中的《空间、建构和设计》一书作为建筑设计教学研习班教材,已连续长销十余年,成为了建筑学设计基础入门必读读物。最新出版的《基础设计 设计基础》《抽象构成与空间形式》是顾大庆基础设计系列书系的第5和第6本。
-05-
提案者
探索成功提案背后的思考,助你重新设计头脑中的“垃圾箱”,让平庸的想法成为制胜法宝。对话国际创意大师,探索每个设计的源头,巧用设计哲学,发现设计中的“无用之美”。
本书围绕着人展开,以TOPYS近年精选创意人和经营者专访为主体内容,分为创意设计提案者、美好生活提案者、品牌经营提案者三大版块,每个版块由5-8个人物专访组成,附以人物介绍,让整本书在干货基础上增加新意和可读性。例如:无印良品灵魂人物深泽直人、英国设计工作室、著名漫画家Tango、著名绘本作者几米、索尼公园负责人永野大辅等。
-06-
设计心理学套装
-07-
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本被日本建筑教育界认可为经典传奇的建筑设计推荐阅读书,历来作为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基础教学的很重要教科书之一。这本书来自于日本有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坂本一成及其弟子多年的潜心建筑实践与案例研究,并以平实、通晓的语言结合图形与图表,轻松地阐述了有关建筑设计方法的精炼成果,使之成为一本简单但不平凡的书。
-08-
基础造型系列教材套装
(共4册)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平面构成+光迹构成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期,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最迅猛最活跃最深刻的发展期。作为这个时期最具标志性的变革板块,当属设计基础教育;而在设计基础教育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内容,则是构成教育。彼时一大批全身心投入构成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后来大都成为中国设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系统中公认的学术引路者或带头人。
那些躬身实践、勤奋探索的先行者,他们当时最重要的导师和楷模之一,就是本套丛书的作者,亚洲基础造型学会首任会长、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朝仓直巳先生。他们当时最重要的范本和参照之一,就是朝仓直巳先生所著的这套丛书——《艺术·设计的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光迹构成共四册)。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跨世纪后的近 20年间,朝仓先生曾应邀在中国各大学讲学,其足迹遍及京津粤港苏鲁浙;其学生则从各校学术带头人,至专任教师,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期间产生的“中国作业”总数应在 4000件(套)以上。
-09-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在本书中,维克多·帕帕奈克犀利且毫不避讳地指出设计领域里的诸多“无用设计”,提出设计应与“真实世界”相连接的新观点。将设计放置在整个社会远景中,则设计必须有意义,要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要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要为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发展服务。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细致描绘设计与社会责任、生态环境、思维方式间的勾连,他对“设计目的”的解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
本书是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该书于1970年出版后,以其开创性的理念和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尖锐批判,引发设计界的阵营对立和论战。作者思想锋利,观点极具前瞻性。迄今为止该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传阅度最广的设计书籍之一。
-10-
形式、空间和秩序(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