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陶溪川,在景德镇
是当地人的时尚社交平台。
陶溪川,曾是景德镇的宇宙瓷厂,
以生产出
口的印花类陶瓷为主。
“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
——机械化做瓷的最早实践者。
在改造过程中,整个厂子的厂房被保留下来,经过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俞佳迪教授团队(室内、展陈、视觉形象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团队(规划、建筑保护设计)共同打磨,形成了目前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它并不处于很显眼的位置。
走进博物馆,你会被一种淡淡的哀愁所牵引,移步易景,情绪被逐渐累积,眼眶也会不由自主地被眼泪所浸润。
博物馆的室内、展陈与视觉形象的主创设计师俞佳迪告诉我们,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从一开始立项,就坚定了以“人”为主线,以“故事”呈现为贯穿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门口的视觉装置
所有陶瓷的出生仪式
在你眼前的第一个高光点是两面窑火的视觉墙壁,并辅以松柴做装饰墙。这种装置一方面代表某种工艺消亡之后的回望,另一方面预示着工匠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火,是所有陶瓷的出生仪式”。希望这彻底的一团火能够裹挟住观众,并将这仪式感灌顶于观众。
设计师通过展陈的明暗交替点来控制这团窑火的出现节点与情绪断崖处,并通过弧面墙体的围合体量与数字媒体艺术的音画手段,来控制火的质感,使所有的设计细节均为仪式服务。
松柴组成的墙壁是对柴窑逐渐消亡后的一种回望
景德镇市“十大瓷厂”六万陶瓷工人的缩影
瓷工形象
百年故事
最鲜活的瓷工形象,最真实的百年故事。
设计初
衷是“瓷厂工人的百年记忆”,通过情景式、艺术装置化的展陈设计诠释这种记忆,如同一串钥匙,开启每个观众心中的各类记忆频道,同步每位观众曾经经历过或间接感受过的“劳动者记忆”。
景德镇陶文旅集团
花了三年时间进行档案、实物收集并以纪录电影手法完成了400多瓷工的口述史影像拍摄和剪辑。
这包含了工人们建厂垫资支援建设、学大庆、技术改造、90年代下岗、企业改制等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最终也形成了“瓷工命运”的展陈线索。
开幕现场,到场工人们感受到了无比的骄傲:我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努力过,奋斗过,谢谢你们还记得。有一位景德镇的当地领导竟然找到自己已经过世父亲年轻的照片,看到后眼泪止不住地流。
13米的手模
“一个行业支撑一个城市发展了一千多年,这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孤例。
”
“原味提纯”的手法,也表现在工资档案、工艺标准文本等所有原件展品中。
而在瓷器产品底款的演进展区中,设计师也会提炼出提款的演进历史,使观众可以在纷繁的展品中“秒懂”历史。
音与乐
观众一进入场域就能感受到环绕其中的背景音乐和各种不干扰的声效,这种隐隐嵌入的乐律有很强的代入感,人的情绪也由此被它所影响。
展品均
被强烈的情绪所浸润。
设计师作为收集过程的亲历者与转述人,在完成每一个情境装置的设计后,都希望能够最大化的传递展品所经历的事件与情感。
边布展边流泪 共同打造家的记忆殿堂
这个博物馆是陶溪川文创街区的精神灯塔。它
在展陈设计中尽可能去陶瓷化,强调“人”的主体性,同时强化陶瓷周边产业与人和社会的真实关系。
可贵的是,这个设计理念的初心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位移与动摇。
俞佳迪:“设计师是导演,展品是演员的角色关系在本案中时常互换
。我经常以演员的身份,思考展品给我的戏码。让展品讲展品的故事,或者由我来演绎展品背后那个人的故事,其切入角度是多样的,但唯一不可忽视的便是一个“真”字。
不借助多余套路式的展览手段,通过真实的“展品情境装置”让展品自己的故事在空间中弥散,并以比喻、拟人等“文学修辞”手法提炼展品的寓意传达力,最后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音画点睛,达到展览与观众内心的高度共鸣。我在最近的十年计划——“中国工业家国三部曲”中,都将继续升华与提炼这种展陈设计的观念。”
而当我们将“设计”二字作为名词理解时,它是挖掘展品本身最大的叙事价值,不过度使用装饰手段来炫技,以展品本身的形式重组和情感沉浸,直击观众心灵的创作手法。
——俞佳迪
▼
如需设计定制服务,
欢迎后台留言哦!
// 精 彩 阅 读 //
☞
人间烟火,钢笔画下的纯粹生活
☞
如何寻找靠谱的室内设计师?
☞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迷恋金碧辉煌的装修?
☞
1.5亿的豪宅,在中美分别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