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余平·自言自语:
古早中国,最浓重的记忆,在古民居。
古民居是一代一代人生活与匠心的累积,从应对生存、到顺应自然,到栖居家园,懂得敬畏天地,不干扰生态环境,谦和、单纯、入画......
古民居因地域差异及地表资源的不同,而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自然而然地形成千差万别、个性鲜活的民居群落;更为有意思的是,它们自觉接纳着时光亦即上帝之手的再造-岁月流年,天人合一,一半人创造,一半天之工。
中华大地辽阔,古民居如同方言一样美妙而丰富。错综繁复的背后,大体上由土、木、砖、瓦、石五个基本元素构成,如音符1、2、3、4、5、6、7一样,以不同的组合,演奏出不同的曲调,有土的独奏,有石、木的二重奏,有土、木、砖、瓦、石的交响,而幕后演奏家就是劳动的工匠们。
九十年代末,我开始记录古民居,一晃二十年。高速的社会变迁无法回避矛盾的存在,原生的乡村在一点一点丢失中,我以一名设计师的身份,用镜头采集它们。对我有用,对你可能也有用。
古民居不仅入画,更重要的是,作为我们历史文脉不可丢失的“基因”标本,见证着过去,提醒着未来。
古早中国:
余平·古民居摄影展
于2019年4月25日14:00
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
至此,这位设计师的摄影展成功举办
砖+砖+瓦/2011年/安徽·南屏
本次展会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和河南省美术馆共同举办,并在河南省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展览由罗宁
担纲总策展,马卫民、穆亚威担当策展,沈奇为学术主持。
展会将由2019年4月25日持续到5月5日。
瓦库为本次展览提供独家品牌支持。
清脉:古早中国
“余平·古民居摄影展”
以“清脉”一词,作“古早中国:余平·古民居摄影”定位之论,要义有两点:其一,就其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而言,具有清理谱系而正脉有承之功;其二,就其对当代中国摄影艺术而言,可谓清流一脉而别开一界。
欣赏“古早中国:余平·古民居摄影”,无疑是在阅读一部融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一体的史诗性作品。
木+木+木/2012年/内蒙古·恩河
余平的作品是纪实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田野考察,唯对焦一个题材:中国古民居典型采样。实地调查,实景拍摄,实物体验,实体对话,实心实意地眷顾、挽留、摄取、存档,进而规模化、谱系化、经典化。
正是有了这样心眼独具的纪实,当作品中的大部分实景物事已不复存在时,这些文本化的艺术档案,便成为孤本独存的历史印证;
砖+砖+砖+瓦/2001年/陕西·陈炉
同时又是抒情的。长达二十余年的田野采风,只钟情一个主题:中国古民居人文价值。天籁,地籁,人籁,清音独廻;天心,地心,人心,境界别开。进而经典化、谱系化、规模化。
正是有了这样手眼独到的抒情,当作品中的许多人文蕴涵已不可再现时,这些艺术化的文本个案,遂成为孤迥独存的摄影绝品。
石+石+土+木/2013年/四川·扎坝
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余平最初的了解是一位设计师,其代表作品“瓦库”深受大家喜爱,但鲜有人知余平还是一位从事摄影已经长达20余年的专家,这位在现实中取材,在摄影中寻找设计灵感的大师,他传达的是文化内涵孤迥独存,与艺术品格的卓然高致。从而为我们带来文化记忆与历史记忆。
石+石+石+瓦/2005年/福建·东庠
他的中国古民居,既出于人文价值理念的抉择,更出于对古民居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理解,特别是对传统建筑材料中,所包含的生命亲和性、文化血缘性、及其肌理质感与光影美感的钟情。
2019年4月25日,达到第一站-郑洲瓦库17号
瓦片上达通顶,木+石相成的茶桌,白色棉麻座椅,文艺,朴实的气息。
这里,每一片瓦都经过岁月的洗礼,每一个摆件,都是在民间搜集而得,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从而赋予空间独特的情感,感染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走廊被安排了几副摄影照片,像极了油画,画面彷佛都是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景色,人物身上刻着岁月的痕迹。
一砖一瓦,一花一草,这种安逸的氛围,在这繁华的城市之中,显得弥足珍贵,瓦库,被赋予的不只是品牌,更是一种人文情怀。
14:00整,余平·古民居摄影展开幕仪式
本次摄影展是从余平多年中国古民居系列摄影“大数据”中精选出的100幅代表作品,其拍摄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包括很多人迹罕至的村落,部分作品第一次呈现。
河南省文联、摄影家协会、作家协会、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等领导及专家,省外文化界、学术界、摄影界、设计界、企业界等方面的五十余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及学术研讨会。
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于会见致欢迎辞。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先生致辞。
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展览总策展人罗宁致辞
。
本次展览总策展人罗宁对余平老师进行介绍,同时针对展会的起源、与展会传达目的进行简述:
古早代表着我们值得怀念的过去,古早中国能够引发大家回味中国大地上有标志性的风物,而这个风物很平凡,就是我们数代人朝夕相处的民居。
余平的摄影作品把这些古民居局部、立体、平面、完整的利用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勾起我们对古早中国的回望,在回望与惊喜中,对接与传承古民居建筑中所折射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对此,三点说明。
一、余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非常有成就的装饰设计艺术家,其设计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但
我第一次接触他时,是在我主持的陕西美博装修改造的专家论证上,
第二次是在一个画展的研讨会上,那次他在发言中对国画材质之美的论述引发我的关注。
他十多年的执着,将自己沉浸在古民居的拍摄、研究、与保护中,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而这次展览正是他拍摄的数以万计古民居作品中的一小部分,
他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艺术工作者思考的地方。
二、本次展览的举办,
我认为沈奇先生称得上总策划,因为他是思想策划,这很重要。
当下有两种有能力的人,一种是把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一种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沈奇先生是更厉害的后者。
他发现了余平并隆重推荐给我,于是有了这场展览,而
“古早.中国”的名字正出于沈奇先生之手。
巜古早中国一一余平古民居摄影展》首展于去年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并获得较大反响。
有观众反复观展,当时我就想,如此有精神内涵、文化内涵、艺术内涵的展览,只展一次过于可惜,应该扩大推广范围,让优秀作品发挥其社会影响力。
最终经过多方努力,与化建国、于会见馆长的大力支持,成就了今天河南省美术馆摄影展的开幕。
三、本次河南展,
是此展会实施国内外巡展计划以来,走出陕西的第一站。
河南省美术馆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亲如兄弟,我本人也是第三次随展到这里:
第一次是“大朴无华一一安正中绘画作品展”;
第二次是“淸风三月陕西河南青年女性油画家作品联展”。
这次的巜古早中国一一余平古民居摄影作品展》,在保持首展特色的前提下,增加了新的作品,在作品装饰、展览格局节奏等方面均有提高,用余平先生的话说,每站提升质量百分之十五。(这里指对展会作品质量的提高)
余平为河南省美术馆捐赠作品,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于会见接受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宣布开幕。
1997年开始,设计师余平坚持20余年进行田野调查与实地拍摄,不断地丰富着中国风土建筑专题摄影之“大数据”。余平善于从古意中发现创造,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并予以现代转换,以笃诚的情怀和质朴的力量,体现内在的人文价值和记忆美学。这些摄影作品,不仅是具有建筑环境人类学的“标本””艺术档案,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摄影,不仅是余平作为设计师的旅行日记,更是对风土建筑遗产抢救性的保护记录。这些珍贵的、静默的视觉影像在此展览中得以呈现,提醒着我们保存乡土建筑遗产对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性。"余平说。
左一.余平
余平:“大概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我开始摄影,20余年来我一直拿着相机拍摄古民居,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总会有一些疏漏,人们丢掉了一些最珍贵的东西,而这些却是我们最珍贵的文化传统。”
生活就像承载文化的盒子,里面装着人与生活,余平在拍摄中采集设计元素,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他拍摄的近十万照片,为我们提供了学术研究,并被采纳与传播。
15:30古早中国-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本次会议由89位资深艺术家与专业人士对本届摄影展进行点评与分析,对余平的古民居艺术进行深入阐述,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古民居对我们、对未来的影响。
对焦:土、木、砖、瓦、石,并将中国乡土文化的感悟转化为当代室内设计实践。
在余平看来,这些传统材料,不仅是人类文化之器物层面的原点所在,也不仅是中国古典文明之踪迹所在,而且天生和人亲,也天生和自然亲,和人的心境与自然语境亲——如此,那些光影中的土、木、砖、瓦、石,方能由纪实性的宏大叙事中,流荡出古歌般的诗性咏叹,进而上升为融古典风格和现代意识为一体的史诗性位格。
河南工业大学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段建强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旭光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
土木砖瓦石,品质与细节往往体现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这种最平凡的东西构建出中华五千年民居,这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
建筑,装饰就是作品,最自然的东西,最简单的东西,是艺术也是景观。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郑东军
文艺评论家.沈奇
古民居,因地取材,充分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生活元素进行构建,这些是隐藏着的文化内涵所在,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物质文化。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于德水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
余平·古民居摄影展,不仅仅是从艺术方面感受到自然元素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留下来的视觉传达的艺术品,将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用这种文化元素进行转变,从而让古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相融合,发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著名诗人.赵野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
专业能力加以转变,余平不存在该拍什么,怎么拍,因为他拥有坚定的目标,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摄影评论家.陈晓琦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叶
民间就是活水,哪怕是特别破碎的民间元素,放在艺术里面都会熠熠生辉,传统观念将民居定义为乡村,这种固有的片面的观点,让这种具有情感的文化难以传播,而余平用独特的眼光与艺术将其引入城市,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展示这种当代性的民间艺术,从而让我们获得最真实的情感。
石+石+石/2010年/贵州·本寨
余平,为我们找回的是最初的那段从泥土走过的路,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
此心安处是吾乡,民间是设计源头,这些砖瓦,这些民间元素,是我们的家,亦是心向往之处。
余平简介:
余平,1958年生,祖籍浙江,现居西安。设计师/摄影师/教授。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记录乡土民宿,对焦:土、砖、瓦、石、井将中国乡土文化的感悟转化为当代室内设计实践。
代表作品:
“质感·情感” “古早中国” 等古民居摄影展系列;“瓦库” “花迹酒店”等设计系列。
本次活动出场嘉宾: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旭光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强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胡武功
陕西省著名艺术家傅强
文艺评论家沈奇
著名评论家郗选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杨邦胜
建筑遗产学刊组稿人蒲仪军
旅加拿大诗人张思怡
北京著名诗人赵野
北京著名画家关晶晶
左右客联合出品人李建森
西安大彩公司总经理解辉
参加开幕式的省有关领导和专家:
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王剑冰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乔叶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冯杰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于德水
摄影评论家陈晓琦
摄影评论家宋聚岭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勇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郑东军
河南工业大学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段建强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孙华峰
中原网总经理李韬
瓦库品牌持有人赵少君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河南省美术馆领导: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策展部主任穆亚威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马海欣
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于会见
余平先生朋友:
成都瓦库张晶晶、咸阳瓦库萧新帡、徐州瓦库陶石、张毅、洛阳瓦库宋秀苗、
西安市装饰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侠、西安龙窝酒业董事长赵明理、西安周至县苍峪把根留住民俗馆馆长刘祎、河南洛阳众志集团总经理张志卫。
省内外新闻媒体:
陕西省媒体界三秦都市报、雅昌艺术网、华商报,筑客网西安站.
《筑客西安》
,河南省媒体界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社、郑州晚报、大河报、人民网河南、新华网河南、腾讯大豫网、凤凰网河南、中原网、中国文化报、大河网、网易等。
关注筑客西安
合作联系
投稿
对话框回复“投稿”
咨询&设计师
对话框回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