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地区文脉
天桥平房区位于北京的古都风貌保护区内,西侧紧邻中轴线。既是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中轴线风貌管控区。作为老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天桥平房区拥有厚重的物质与人文传统,其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元代。同紧邻的大栅栏一样,天桥平房区由于形成之初并未经过人为规划,是自发形成的商业街区,这里的四合院建筑绝大多数都不合传统的四合院制式,胡同曲折狭窄,建筑商住混合、因地制宜。空间上的“窄、小、矮、密”既是这里的痛点,也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特色。北京只有一个天桥,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一环,天桥平房区的更新改造对于北京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大杂院中以“间”为单位的有机更新
本次平房区改造的重点是针对现有平房中的大杂院进行改造更新。大杂院是北京老城更新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天桥平房区,大杂院的占比超过了 7 成。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大杂院中通常存在多个产权人,甚至每一间房都有不同的产权人。因此协调全院少则数个、多则几十个产权人尝试整院更新困难重重。有机更新成为我们此次改造的主要策略。也就是在尊重每个产权人的时空需求的前提下,将街区更新的空间单位由院落调整为“间”。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这不仅意味着有机更新在尺度上的变化,也意味着精细化与量身定制的城市更新的新方式的诞生。最终以共生公寓的形式投入到天桥艺术产业的生态链之中。这样的方式也就不用受到大杂院中多个产权人集束的约束,从而实现大杂院以“间”为单位在时空中灵活的有机更新。
因此有机更新在此次改造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与目标,它不仅是城市形态学上的意义,而更多的指向本地的社会、文化、业态、建筑等在每一个具体的空间中的其自身以及相互关系的有机更新。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九湾胡同 10 号 ©金伟琦
九湾胡同 10 号 ©孙潇
古与今的共生
共生在天桥同样具有双重含义,我们将其称为“时空共生”,也就是古与今的共生,内与外的共生。共生公寓首先要与天桥的历史与文化共生。天桥平房区的更新改造受到北京的古都风貌保护区各种法规条例最为严格的限制,因此建筑的轮廓线、高度与形态受到严格的保护,此外,对建筑原真性的最大保护也是此次更新的前提,尽管不是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但是经过我们的建筑评估之后,对那些历史信息丰富且有保存价值的部分采用了保护性修缮的方式,对于那些危及建筑安全的部分则使用传统技艺予以更新。
鹞儿胡同 18 号©金伟琦
鹞儿胡同 18 号©金伟琦
鹞儿胡同 18 号©金伟琦
更新的部分将与原状在材质与色彩上予以区分。现代化是更新的重要述求,对于这里的历史建筑,我们确定了保护型更新的最小规模与非接触性两个原则。最小规模是在科学的评估后,尽可能选择最小的更新手段,如:能不整体拆除就不整体拆除;能不落架就不落架;能不偷梁换柱就不偷梁换柱;能修补的老材料就不更换为新的材料等。非接触性原则是指新型建材如:钢结构、玻璃等,不应与历史建筑结构连接并尽量不发生接触。古与今的共生在这里成为了看得见的建筑历史与当代空间的共生。
鹞儿胡同 18 号©金伟琦
鹞儿胡同 18 号©金伟琦
鹞儿胡同 18 号©孙潇
鹞儿胡同 18 号©孙潇
内与外的共生
共生公寓的共生也体现在大杂院与公寓的共生。大杂院作为一个内向性的邻里空间并不具有公共属性,其中某几间房子被改造成公寓,使得外来的陌生人进入到原本封闭的大杂院社会的内部,这也同时加强了具有公共属性的胡同空间向大杂院内部集体空间的连接。大杂院的居住功能与公寓的商业功能相互共生;院落的内向形态与胡同的外向形态相互共生;当代生活方式与大杂院的传统文化相互共生;地方的熟人社会与开放的流动社会相互共生。以“间”为单位的有机更新建构了天桥平房区的空间上的内与外的共生。
正阳胡同 3 号©金伟琦
正阳胡同 3 号©金伟琦
正阳胡同 3 号©金伟琦
正阳胡同 3 号©金伟琦
正阳胡同 3 号©金伟琦
正阳胡同 3 号©孙潇
更新的方式
在天桥平房区,每一座建筑有着不一样的“灵魂”。建筑更新的方式在尊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提出:因房而异,因材施计。对每一座房屋充分的调查与评估是更新改造的前提。天桥平房区建筑空间的“窄、小、矮、密”,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成就了天桥独特的空间特色。因此以毫米为尺度的施工与设计成为了日常工作的常态。为保留一块现场铺地的老青石而重新调整场地标高成为常态。
赵锥子胡同 18 号©金伟琦
赵锥子胡同 18 号©金伟琦
赵锥子胡同 18 号©金伟琦
以“间”为单位进行更新,以三间砖瓦房为例,意味着多数情况下,对其中一或两间的更新,其他房间内仍有居民居住,在有限的资金下,很难对房顶进行整体更新,因此首先要对老房子进行局部修缮,而后新建筑以极小的尺度被插入到场地内。新建筑通常看起来就像是几扇落地窗,实际上它是被压缩成一道墙宽度的极小建筑,因此这道墙实际拥有两个不同的建筑立面,南立面是砖与玻璃,北立面是钢与玻璃。尽管如此,但它仍旧提供了一切现代生活的基本功能。如:上下水,电力,通信,采暖与冷气等。它拥有独立的基础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得任何人可以舒适的生活在几百年的老房子中而不必改变现代的生活方式。
赵锥子胡同 18 号©孙潇
赵锥子胡同 18 号©孙潇
赵锥子胡同 18 号©孙潇
赵锥子胡同 18 号©孙潇
赵锥子胡同 18 号©孙潇
项目信息
正阳胡同 3 号总平面图
正阳胡同 3 号首层平面图
正阳胡同 3 号改造前平面图
正阳胡同 3 号剖面图
正阳胡同 3 号轴测图
正阳胡同 3 号爆炸轴测图
正阳胡同 3 号二层平面图
九湾胡同 10 号总平面图
九湾胡同 10 号首层平面图
九湾胡同 10 号改造前平面图
九湾胡同 10 号剖面图
九湾胡同 10 号轴测图
九湾胡同 10 号爆炸轴测图
九湾胡同 10 号二层平面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总平面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首层平面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改造前平面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剖面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轴测图
赵锥子胡同 18 号爆炸轴测图
鹞儿胡同 18 号总平面图
鹞儿胡同 18 号首层平面图
鹞儿胡同 18 号改造前平面图
鹞儿胡同 18 号剖面图
鹞儿胡同 18 号爆炸轴测图
鹞儿胡同 18 号轴测图
鹞儿胡同 18 号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天桥平房区共生公寓:九湾胡同 10 号,鹞儿胡同 18 号,正阳胡同 3 号,赵锥子胡同 18 号
项目地点:天桥北部平房区,北京市
项目功能:共生公寓
设计类型:历史街区更新、旧建筑改造
建筑面积:47.72 平方米(九湾胡同 10 号),51.85 平方米(鹞儿胡同 18 号),37.46 平方米(正阳胡同 3 号)51.85 平方米(赵锥子胡同 18 号)
设计时间:2022
竣工时间:2023
项目业主: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北京超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车飞、章雪峰
设计团队:揭以彤(建筑)、穆高杰(古建)、黄骁洋(景观)、陈海凤(室内设计)、翟国豪(实习生)、陈逾(实习生)
机电与给排水:霍金龙、肖文兴、张乔红
结构顾问:李平、万骏
古建施工专家:齐山
建筑摄影:金伟琦、孙潇、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