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GA编者按:
广州白云站自2023年12月26日建成投入使用,即迎来春运“大考”。据广铁集团介绍,2024年2月14日(正月初五、春运第20天),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195.3万人次,同比增加42.9万人次,增长28.2%。目前正值返程客流高位运行期,旅游流、探亲流、复工流交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车站”——广州白云站的春运“首秀”运行至今,给人留下了许多惊喜。
广州白云站
广州白云站是一个“超级车站”,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高密度的综合建造,汇聚高铁、普铁、城际、轨道交通、市政交通,并在车站上方和周边同步建设了酒店、商务、办公等物业,实现了站与城的深度融合。
“云山珠水,盛世花开”的设计理念从总体规划到建筑及室内设计一以贯之,结合绿色建筑设计打造富有岭南特色的铁路交通综合体,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云山珠水,盛世花开”
作为铁路TOD站城融合的典型代表,以实现“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为目标,广州白云站站区及周边地区定位为站城融合综合发展区,打造以车站为核心,以居住、商业商务用地为主的综合型城区。
01.
站城融合
立体开发
白云站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类开发物业与交通枢纽的一体化规划建设,在铁路客站正上方建设盖板“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在其上建设17.8万平方米的物业;东西广场上的公交场站等城市配套设施也进行了上盖开发;所有的开发物业在空中通过环形步道形成整体,环绕白云站站房,构成“天圆地方”的规划布局,使车站和城市融为一体,路地开发物业相互协同。
枢纽整体垂轨剖面图
广州白云站将铁路站房、站场上盖开发、城市交通配套设施、站房周边城市开发融为一体,形成以铁路客站为核心的复合型综合枢纽。白云站地下设置了衔接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特大型地铁站,并与周边五个地铁站点,形成“一枢纽、五发展极”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提成枢纽对城区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周边城市更新,改善城市品质。
02.
弹性可变 韧性生长
广州白云站是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客站中主要客站之一,将承接枢纽内的普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为高铁引入城中心区的广州站和广州东站创造条件。
呼吸广场满足弹性候车需求
针对普速旅客列车的客流特点,配合车站上盖物业开发,广州白云站的设计针对性地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在站台上方建设了呼吸广场。呼吸广场平时可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成为商品展示、演艺集会的多功能城市空间;春运等特殊状况时,呼吸广场成为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充分满足客站弹性候车需求。
同时呼吸广场也可应对晚点旅客滞留等一系列意外事件的发生,体现出建筑韧性,做到建筑自身的常态响应、应急响应及自我生长。
03.
腰部落客 四角进站
广州白云站创新性地设计出“四角进站、同层换乘”客流组织模式,配合交通规划四角交通场站的布局,在进站层四角设置广厅,衔接四个方向的城市客流,提高了腰部车道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旅客的换乘距离。
分层设置配套交通的上落客区,形成与铁路”上进下出”的旅客流线对应的“上落下接”的布置模式,实现了“交通设施零距离、无缝换乘”的要求,增强了场站综合体的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效率。
04.
绿色低碳 智能建造
广州白云站在建设中充分贯彻“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响应国铁集团站房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大力开展“四新”技术应用。综合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生态植被屋面、屋顶光伏发电、预制装配、高性能机房、能源智能管控等技术。整体站房建设绿色智能、生态经济、节能环保。
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岭南地域特征,将建筑造型与生态要素紧密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气候适应性空间,通过大悬挑的外花瓣,实现室外环廊的遮阳,改善建筑周边小气候;设置通高“光谷”空间,调整室内空气流动方式,提高空调效率,打造出“高能低耗”的绿色建筑。
白云站光伏设计方案还综合考虑光伏组件铺装面积、发电量和对建筑造型的影响,采用国产碲化镉光伏组件,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发电模式,在站房金属屋面建设1.85万方,2.508MWp光伏电站。项目预计可实现未来25年年平均发电量245.10万千瓦时。
广州白云站是站城融合、交通综合、功能复合、生态结合、智能统合,具有岭南特色的全新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其畅通的流线、先进的设计手段有效提升了客流快速进出站效率,促进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对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信息
项目业主: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
中国广州市
建筑用途:
铁路设施
建筑面积:
142,000 ㎡
竣工日期:
2023年12月
联合体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此间建筑摄影、杨敏/mintwow
本文转自“铁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