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

2018/04/03 11:00: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0
方案介绍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2013年10月刊
物料采集 | 企划办公室
撰文 | 魏治平 初晓 陆诗亮 张玉影
摄影 | 韦树祥
物料整理 | YL 范雪乔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6
项目获奖
2015年度亚洲建筑师协会提名奖
2014年度WA中国建筑奖技术进步佳作奖
黑龙江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大连市体育中心用地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西北路与岚岭路交汇区域。建设内容包括“两场三馆一基地”,体育场是整个体育中心的核心建筑。基于未来大连可能承办国际田径及足球赛事的目标,体育场定位为特级体育建筑,并按照相关赛事标准建造。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12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13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14
01
方案形成
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理念强调打破传统轴线对称的静态模式,寻求动态中的平衡,以灵活的空间组织各单体建筑,从而增强各场馆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力图与富有“山、海、湾”特色的大连文脉相契合。体育场与体育馆位于体育中心中央区域,以错位扭动的构图方式通过“S”形平台连接成一个体育中心的视觉核心群体,形成体育中心的“运动之脉”。体育馆是体育中心最先启动深化设计的单体,为1.8万人的超大型体育馆,其造型以一根螺旋线为母线,螺旋向上形成流线而飘逸的造型,极具视觉张力。体育场位于体育馆北侧,二者间距90余米,体育场自身规模为6万座观众座席,体量巨大,如何能够协调地放置体育馆北侧是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探讨与分析,罗列出如下方案设计要点:一是合理性,拥有满足使用功能的自身形态;二是独特性,体现体育场在体育中心中的核心建筑地位;三是协调性,与体育馆的体量、形象气质协调。
针对上述3条设计要点,逐一在设计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合理整合。首先,体育场罩棚形态上与看台高度趋势契合,东西两侧高于南北两侧,且西侧高于东侧,形成不完全对称的整体形态,保证了体育场自身对于罩棚功能使用上的真实性,没有因强调罩棚形象而与看台空间的脱节,避免空间浪费。其次,体育场罩棚材质选择ETFE气枕形式,是目前国内第一座采用全气枕罩棚的体育场,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强调体育场的先进性,同时力图通过材料多元化的表现能力,展现体育场建筑形象的独特性。最后,在ETFE气枕色彩与质感的处理上,选择以蓝色为主要基调,用以象征大连城市的海洋文化,并通过白色及透明色膜材搭配穿插,形成动态旋转的态势,夜晚,体育场气枕通过灯光的渲染,焕发出闪耀的光彩,形成舞动的幻彩,与体育馆的“旋动”造型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19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0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1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2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3
02
罩棚肌理体育场确定使用ETFE气枕罩棚系统后,气枕分格作为设计重点,进行了多轮的探讨与研究。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分格与罩棚钢结构系统的主次架构完全吻合,气枕尺寸以长方形为主,规格基本一致,然而,体育场在整体效果上却无法与体育馆取得协调。经过团队内部多次商讨,考虑到体育中心的整体性,最终还是放弃了最初匀质的分格方案。实施方案中,气枕以不规则四边形为分格基本单元,其划分原则是,保持主体钢结构桁架的结构逻辑,在环向方向通过斜边的变化,对每榀桁架之间的膜材予以划分,且逐个轴线单元均保持折线的连续性,从而形成完全不对称却仍具有结构逻辑性的方案。罩棚气枕异质化分格方案,实现了体育场整体的动态效果。通过三色ETFE膜材相间的布置,形成体育场罩棚整体向心、灵动、充满动感气息的外观形象,无论白天与夜晚均极富表现力,尽管建筑材料独树一帜,但仍能够与体育中心其它建筑“形异意合”。体育场罩棚表面积6.8万平方米,共使用2736块气枕完成了罩棚的覆盖。
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罩棚内侧设置了遮阳系统,这一点与目前世界上两座采用ETFE 膜材作为罩棚表皮材料的慕尼黑安联体育场和北京国家体育场一样。设置出发点主要考虑到膜材透光性较强,光线射入后,场地将出现钢结构构件的阴影,导致场地无法进行比赛,同时,设置遮阳膜可以将复杂的钢结构、各种管道等进行遮挡,使内场形成完整的空间感观效果。体育场遮阳膜采用PEFE网格膜材料,其透光率为30%,主要覆盖在观众座席上方,使得内场获得充足、柔和的光线,同时PEFE网格膜还起到一定吸声降噪作用。PEFE 网格膜利用主体钢桁架结构,在每榀桁架之间铺设,在马道处断开,以保证马道上照明灯具的正常照射; 此外,避开钢桁架看台顶部的支承结构位置,自然形成菱形空缺,且韵律地出现在整体遮阳界面中,丰富了体育场的内场空间。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7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8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29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30
03
剖面及观赛空间氛围营造
体育场剖面采用上下两层观众看台,两层看台中央设置包厢层的布置方式,上下看台分别在中部位置设置观众休息厅空间,保证观众赛时使用的便利性,包厢层及贵宾夹层均独立布置,与普通观众区域分离,形成不同的观赛空间品质。作为承载6万观众的体育场,此种剖面布局做到了空间布置的集约化,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建筑面积。
看台区域均采用中行式疏散,台口布置强调“来去相等”的原则,保证高效率疏散的同时,使台口韵律地穿插于观众座席之间,形成完整、内聚、向心的观赛空间,力图追求完美的内场空间氛围。体育场的观众视线以最不利的最外弯道跑道的边线地面为基准,上层看台最大观赛视角控制在30°以内,使得全场内观众都拥有极佳的观赛视线效果。看台座椅采用深蓝色和湖蓝色两种颜色,模拟“海浪”的形式,更突出了体育场的地域特色。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35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36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37
04
生态景观运动平台系统在体育建筑中,平台的作用通常是解决赛时观众疏散问题,同时可能作为一层功能用房的屋面出现。在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平台的设计中,平台连接了体育馆和体育场两个核心建筑,同时又作为体育中心“运动之脉”的载体;其不仅满足解决重大赛会观众人流疏导问题,同时赛后还希望其成为融入城市市民体育健身活动的“生态运动平台”。平台上部局部采用填土,形成人工绿丘,种植绿化,并在恰当的位置设置透空,将地面层植被渗透到平台标高的空中,看台面层色彩交错穿插,设计成为慢跑道、休闲散步道,为市民提供空中运动平台,将市民活动融入体育中心的每一个角落。此外,一体化的体育场与平台群体设计弱化了体育建筑庞大的建筑尺度,使得大跨度的建筑屋盖好似与大地亲密衔接,自然生成,完整地融入到整个体育中心里,真正创造了属于公众的城市运动空间。
设计团队合作设计 | 美国加州纳德华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总负责 | 付本臣项目负责人 | 初晓建筑专业 | 魏治平、陆诗亮、张玉影、邹波、杜波结构专业 | 王洪国、刘海峰、戴大志、程亚鹏、陈庆武设备专业 | 常忠海(给排水)、高鹏(暖通)、史建雷(电气)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 大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业主| 大连体育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地点 | 大连市甘井子区用地面积 | 15.9公顷建筑面积 | 11.9万平方米座席数量 |
60832
设计时间|2009年-2010年
竣工时间|2013年
大连体育中心体育场 | 动态平衡的寒地生态建筑-44
作品波塞冬海洋王国大庆市职工服务中心兴安盟乌兰牧骑宫哈尔滨凯宾斯基酒店东北风雨浑南校区风雨操场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图书馆室内空间改造工程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实验演训楼黑龙江省肿瘤医院门诊综合楼普湾新区体育场哈尔滨松北香格里拉大酒店大连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楼哈尔滨电气集团科研基地办公楼黑龙江新加坡大酒店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寒地建筑研究中心盘锦市中心医院东软(广东)国际软件园软件研发楼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冰上运动中心学研寒地建筑与环境共生设计研究框架建构寒地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低能耗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原真性思想的当代寒地建筑设计策略探析寒地生态建筑原真性设计方法基于植物趋光机制的寒地建筑动态设计策略研究基于自然语境的寒地建筑形式创作研究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适老化设计研究寒地建筑群体形态自组织适寒设计研究东北严寒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实践与实测研究寒地城市地铁出入口空间交通组织研究寒地城市中心区步行与公交出行的空间适宜性探析寒地建筑缓冲腔体的生态设计研究与都灵理工大学workshop记录基于设计促进健康理论的寒地大学校园设计策略寒地住区家务采买商服设施适老化设计研究荣誉我院设计师获“2016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我院作品获多项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我院作品获2017年度全省优秀勘察设计奖13项我院作品获201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我院设计师获暖通专业行业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创立于1958年业务领域涵盖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咨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市政交通设计工程勘察、工程监理与项目代建等现有员工近千人,专业技术队伍实力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设计大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等一大批设计领域技术权威哈尔滨总部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黄河路73号总院办公室(事务):+86 451 8628 3317综合发展部(经营):+86 451 8628 3310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