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山地地形的特殊性造就了另类的场地氛围,不同的坡度、山势、自然肌理等因素对建筑的接地形式、形体表现、空间形态的影响都不尽相同。
△实景图
△设计挑战
本案中,立方也面临着山地设计的诸多难题:
(1)项目用地面积较小,仅有 3860㎡,如何在满足 3.49%的高容积率的同时解决布局困难的问题?
(2)针对片区拥有丰富的山海景观资源优势,如何将景观资源最大化,实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的互动与融合?
(3)地块周边高楼林立,如何在本案立面上突出项目的标识性和品质感,使其成为该地段中的地标建筑?
01.山地之上的顺势营造
项目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梧桐路北侧,车行通达性好,通过沿海高速,可快速达到罗湖、大梅沙、大鹏、大亚湾;沿着盐排高速则到达龙华、坂田、龙岗中心城。地块距离西南侧公交站点盐田区党校站约 50 米、在建的地铁 8 号线盐田港西站约 150 米,交通出行便利。
△区位分析
项目北靠梧桐山,南临盐田港,景观资源丰富,周边还有众多小区集聚,商业医疗配套完善。
△周边现状
走访一圈发现,整体地势呈现南低北高,东低西高,腹部区域相对平整。但现场高差较大,东西高差约 8m,南北落差高达 20m,以及场地中还有排洪渠、登山道,北侧的高压线走廊等不利因素。
△化坡地为台地
我们认为要开拓空间,获取资源,势必要尊重山地的独特魅力,在化劣势为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原有山体,最大限度减少土方调整,将坡地转换成台地。
△错落的平台
从外部建筑设计来看,采用立体设计的方式,使屋顶露台、架空花园以及前后花园层层错落,极大地拓宽了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
02.多重生态的共享景观
景观视野最大化
团队通过景观视线和延展面的分析,发现建筑偏东旋转一定角度,即可获得最大化的景观视野,同时避开不利视线。建筑轮廓上选用折线设计,打造 270°个性化的观景空间,提高室内空间体验性。
△视线分析
化整为零、和谐共生
在强排体量高达 13000㎡的要求下,我们先将板式塔楼一分为二。沿着塔楼中间留出的景观视线通廊,北侧的梧桐山景流入城市,实现建筑与景观渗透、共生。
建筑通过旋转,错开塔楼的视线干扰,让该区域获得更多海景视野。严格追求和谐的体型比例,我们压缩塔楼标准层的体量至底下裙房,丰富整体空间关系。
△体量生成
秉持“化整为零”的设计原则,弱化建筑的体量感,加强建筑与城市、梧桐山的互动融合,同时提供更多的观景面,也为城市减轻压力,增加其通透性。
△山体渗透
开放化、共享化
我们希望引入绿化,在建筑中横向延伸,纵向渗透。横向的空中平台作为最佳观景点,提供人与自然、城市景观之间对话的渠道,同时增加了娱乐休憩、非正式会谈的公共活动场所。
△观景平台
垂直方向上,分别以架空花园、空中交流平台、绿色观景平台、屋顶休闲花园的形式贯穿整个建筑,打造多功能融合的“立体花园”。
不同于常规的架空层高度,我们将本案的架空层高度提升至 6 米,让自然更好地流淌。生态化、共享化的场所空间不仅营造了新的社交场景,还能强化人们的自然认同感和归属感。
△架空花园
△共享泳池
△屋顶花园
03.简约气质的建筑立面
在对周边建筑立面研究分析之后,我们决定追求简洁、富有线条感的立面风格。类比岩石、梯田等自然元素,我们也让建筑体块之间互相穿插咬合,实现形体分明,昭示性强的效果。
△设计手稿
△塔楼主立面
塔楼幕墙主要选用轻钢玻璃和灰色铝板、灰色百叶等材料组成,这种大面积色块和外观框架的变化形成强烈对比。建筑表面的高露台和线条的有机组织,则扩大了建筑的延展空间。同时塔楼分主、次立面,主立面采用真、假幕墙结合,并用铝合金构件装饰,铝板外包的方式。
△塔楼次立面(效果与实景对比)
次立面就采用窗墙体系及刷涂料画缝做法,玻璃竖挺分割以竖显横隐为主,突出建筑挺拔感的同时实现项目的高完成度。
裙房部分则在真玻璃幕墙的基础上引入大量石材,增加亲和感。
△裙房
材料展示
△裙房实景
首开龙湖天琅是立方秉持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实践,希望在建筑与山地的不断磨合下,激发潜在的场所能量,从而实现建筑与山体相生,人群与山林对话的生活体验。
项目名称:首开龙湖天琅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业主名称:深圳市熙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方案团队:邱慧康、向大庆、范纯青、陆文健、李勇、蔡炳栋、金梦宁、张震震、陈亮、宁绪华、贺斌斌、古鹏
施工图团队:邓春涛、陈鹤、丁满强、罗秋明、姚子健、陈靖
服务范围:建筑设计
合作单位:深圳市国际印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图专项设计)
建成时间:2021 年
-近期阅读-
△
古墟 · 新场景
△深铁珑境花园:生态集约的高度站城融合
△华侨城会展湾:世界归于纯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