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所谓“设计之外”,不过是设计者尽力从自身的角色中跳脱出来,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
长期从事房地产项目的设计,自然会对“城市”这个概念引发职业本能的关注,并纳入思考的范围。因此继2015年的展览装置---“霾”之后,在2016年广州设计周又再次以“城”为主题。
我们意图通过对角线的造型建立一个既非垂直又非水平的空间关系,将进入此空间的人置于“封闭”与“开阔”的矛盾之间。这种在心理上会产生的不痛快感所反映的恰好是现代都市的矛盾与简单表象下的复杂关系。
中国现代城市的迅猛扩张所带来的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成为声音纷杂的话题。一方面人类对舒适便利的本能欲望催生了城市并促其迅猛发展。所谓“舒适便利”,无非人类按照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作出利己、“有条理”的规划,其本质就是反自然的,排他的。因此在过程中不知不觉也片刻不停地在抢夺自然。
当这样的活动产生副作用时,人类就处在既不愿也无力放弃已有的舒适状态,又越来越不愿承担因之产生的副作用的矛盾之中。于是一边怀念意像中仿佛曾经存在的好时光,一边寻找可以埋怨的对象。
如果从自然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的每一种技术进步,都是矫揉造作的---因为它不符合自然发展本身的形态。但是即便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回得去吗?
城市产生的本质就具有与自然划一界线的愿望,本就是脆弱的人性与聪明的头脑结合的产物。与自然共生当然是美好的理想,但我们到底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代价?
力不达则不逮,过犹不及。是谓中庸。用现代的话语来阐述,便是错误的对立面并非正确,而仅仅是错误的镜像。正确在错误与错误之间。
展会第三天,我们提供粉笔让观众在“城”中放纵涂鸦,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现,这种动作表现的可以理解为个体和群体的片面。作为设计者,则充当一个沉默观察者的角色。他不表达任何态度,也不卷入到情绪引发的判断当中。
在客观层面,设计者不过是社会中一粒尘埃,他本身的力量在面对群体和自然时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不具备扭转和明显改变的能力,但至少可以在和光同尘的环境下尽力建立一个可供反思的立场。
📝
【城】设计手稿
🔛
【城】
搭建场景
📙
美国《INTERIOR DESIGN》杂志
2017 Feb 专题报道
「Metropolis of the Imagination」
👇
看
我们的“城”,你来了吗?
🔖
作品信息
设计总监:彭征
设计团队:广州共生形态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广东广州
设计时间:2016年11月
竣工时间:2016年12月
设计面积:132M²
主要材料:菁品造水泥板
----------------------------
如您喜欢【
共生形态
】
将好的设计分享给更多人...
cocoprodesign
欲知更多共生形态信息,请登录:
@
共生形态
回顾指南请输入0
往期项目请输入1、2、3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