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王阳明
既能开学立德、创立新言,引无数后人顶礼膜拜,又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纵然放眼世界,综观古今,亦屈指可数。王阳明,堪称此等文武兼备之奇才。在王阳明故乡,浙江省余姚市中心,蓝城希望在这里打造一个以王阳明心学为核心的、从精神哲学高度辐射的高品质的旅游到访地和文化传播地,在快速消费的当今社会价值之下,形成一个能够让人静心思考,沉淀内心的场所。
以文化策划为出发点,梳理地域文化脉络,落地为项目规划和设计,甚至指导后续产品及运营,是角马设计在文旅小镇项目一直努力和坚持的方向。也正因对文化策划落地和规划场景再现的双重优势,蓝城携手角马设计,共同对这个更具哲学高度的项目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别号阳明,5岁时,仍不会说话;12岁,才正式上学;有过两次落榜经历;35岁,被贬至贵州龙场。前半生可谓平平中有磨难,但没有阻碍后半生的辉煌功绩。
他创立“心学”,自成一派。最著名的思想是“致良知”,“知行合一”,“亲民”。不但有佛老的逍遥,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对当下的我们而言,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食量。
“明德亲民止至善、知行合一致良知”
——吴光(浙江省社科院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浙江儒学学会会长)
三重难点
余姚与王阳明
王阳明一生碾转多地——龙岗悟道、绍兴证道、江西平乱……而对于他的故里余姚,却了解甚少。余姚等地除了阳明故居、阳明路之外,相比于其他几处阳明心学发扬布道的地方显得默默无闻。余姚之于王阳明仅仅只是故乡吗?只能够借着这位先哲显赫的名气而将当地塑造成一个精神文化地标吗?这是设计团队最初策划是首先思考的问题。
阳明心学——从精神到空间
住宅是可以提供一方安居之所;图书馆可以馆藏万卷,包罗万象知识;博物馆可以收藏奇珍,展示历史……地域的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都可以在空间里表现,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阳明心学,究竟用什么样的空间可以让它呈现在世人眼前,并走进其中了解它,这也是设计团队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古城新生,纵横相连
项目位于城市的古城区,街道规划结构复杂,新老建筑并存,更有不少历史建筑留存其中。整个项目由武胜门、府前路和龙泉山三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统一互补,业态呼应,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体验动线的设计,如何提升空间氛围和到访体验,这是规划和设计层面要突破的难点。
分层定位
建立纵向空间体验
在一般的文旅小镇中,需要用横向丰富的表现形式去体现地域人文的塑造,围绕核心主题展开空间设计。而在本项目中,核心主题的精神高度和项目的地域现状,使得这样的手法不能满足最终的需求。
角马设计在剖析了王阳明及其心学文化之外,对余姚当地的姚江文化亦做了深入的探究,并着重分析了最终项目面对的三个人群——当地的居民,即使用者;外来的观游者,未来项目的主体人群;以及最终小部分阳明心学的朝圣者。
所以在项目的文化脉络梳理之上,不仅有王阳明故居,中天书阁,姚江文苑等串联而起的关与阳明心学的一条“叙事明线”,同样生于余姚的舜帝继承尧帝并使之发扬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中华心法”;姚江望族的高风亮节,非急功近利的学术研究,和向内观的修身方法,成为阳明心学的文化基础;后世各界人士前赴后继的传扬,使阳明学说流传至今,也让这片土地在近代诞生了一批批秉承先贤遗志的儒商——余姚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阳明心学的“因”,这条“文化暗线”是在具体规划中更为重要的考量。
角马设计以“启、承、合、传、扬”5个阶段的表现,将姚江文化和阳明心学结合,并落位于后续的项目规划中。
两条文化脉络,结合项目目标人群——“使用者”、“观游者”和“朝圣者”,角马设计根据不同人的心理期待,重塑场所空间,打造可忆、可游、可悟的“再现空间”、“叙事空间”、“精神空间”,用三种空间形成不同深度和诉求的纵向体验。
再现空间,是恢复古城区本身的风貌形态和生活状态,以姚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结合受到王阳明影响的文化精华为基调,指导片区设计规划的方向。
叙事空间,从阳明思想的发展和良知心学体系的游学之旅出发,指导片区的历史故事叙述所需的场景塑造和业态设计,落为关键节点形成核心游线,让观游者在文旅体验中,了解,踏入心学之门。
精神空间,在特定场所对阳明心学和姚江文化复兴的精神进行升华和提炼,以地标和思想活动空间的构造形成特殊的地理坐标。
两条脉络三重空间,有机的组合布局在三个不同的片区,最终形成3个片区各自的主题却同时成为一个整体,全面的再现、提升余姚本身的精神文化风貌。
业主单位:开投蓝城
项目负责人 :郑宏杰
文化创意:郑宏杰、孙建彪、高升、王文娟、宋凡珍
规划设计: 郑宏杰、张晶、郑剑、庄凯强、王申
建筑设计:郑宏杰、张莎、张晶、全文玥
项目位置:余姚市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2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