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目标愿景:
提出“泉城礼序,盛世重彩”
的景观愿景,希望把龙脊河打造为——济南枢纽新城景观标杆,和感受济南盛世图景下的开篇序曲,景观体现着济南泉文化与儒文化的传承,以及礼制思想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文化立意:
景观结构:
济南“泉”城市空间风貌特征
景观空间风貌划分
总体布局:
节点设计:
湖湾山影节点:
吸取明湖车站开篇风景化的特点,试图将东站打造为一入城郭而获山水之怡,尽显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车站。通过快速分流的全景廊道开门见山,开篇滨水带,呼应轴线南端的山形水门节点,南北呼应,诠释“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之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的轴线特色。这种浸入式、风景化、开门见山的设计手法回应东站形象需求,强化泉城风貌特色。节点采用三方面的策略,首先是功能流线,“人”形分流,畅达片区。本节点呈现的是一个慢行友好枢纽形象,主要通过“人”字分流的全景廊道分流新东站人群,缓解车站广场压力,快速进入两岸景观带;其次是与城市组团的连接,在与功能体块紧密结合的上层流线内增补咖吧茶吧、特色餐饮等滨水娱乐设施,这种户外城市客厅形成多元活力的站前形象;第二个策略关于风貌控制,总结为绿轴延伸,风湾入画。统筹考虑站前广场,自北向南利用树阵绿地—观景水池—城市雕塑—下沉广场—龙脊河的节奏打造序列感的站前绿轴;第三个策略关于场地活动:城市之窗,汇聚人气。在东站门户外设计制高点,形成城市瞭望台,一览东站片区城市剪影;贯通河坡两侧的动、静休闲空间,形成河景对望的全景绿廊,根据功能布置策划不同的日夜活动,激活水岸活力。
泉塔涵碧节点:
泉塔涵碧是城市视廊和生态走廊的交点,我们类比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北京颐和园这样的城市重要公共园林,经过研究发现中国众多大型传统园林都有着一致的模数控制关系,借鉴传统公共滨水园林的模数控制展开景点布局。景观框架确定之后,提取大明湖狭长水域,北侧景观延展,南侧湖光点点的空间格局,和用长堤分割水面感受不同尺度风光带的设计技巧,形成一制高点,一分水堤,其他景点众星拱月的景观系统。
本节点采用三方面设计策略。首先是外部对接:连接城市,活力绿心。利用长方形湖面拓展南北侧腹地,汇聚疏散城市人流,压缩东西侧腹地,连接生态走廊,并形成南北向宽广的水面视域;东西通过上跨高架走廊连接地块,南北通过下穿慢行系统沟通城市;将建筑纳入场地环境综合考虑打造连接城市与风景的视景线。第二点在于内部造景:扩大河谷,借城营洲。将休憩平台设计在近水、亲水处,丰富的立体景观体系形成湖心体验丰富的城市引爆点,城市聚合型谷地绿心既阻隔了市政干道的干扰,又将四周建筑景观囊括其中;水元素景观轴线:南侧结合坝做叠瀑,分别设近水桥和北侧远水桥形成两进的观水空间;岸元素景观轴线:台、岛互望,在湖心岛设计城市地标性雕塑,彰显现代泉水蕴力;第三个策略是功能活动:芳林有界,风月无边。芳林有界指环湖滨水活动的设计,在谷地范围内赏景休憩享受四方美景,其次城市地标的建立不但给予龙脊河轴线城市形象,同时承担了生态廊道瞭望塔功能,在高地范围内可以畅怀眺望感受风月无边。
岩畔飞雪节点:
本节点通过对原有泉街形态与功能进行分析,提炼出符合现代城市需求的景观组合,整体形成街因泉走,泉街共融、充满格调的现代景观。类比大阪站从三个层面展开设计策略。首先打造一个核心节点令泉街特色横贯西东,我们在融合周边环境的基础上,以泉为创作元素,回应之前分析的泉街形态,打造汇聚人气的核心水域广场,增加多种水形态景观,塑造静—动—静的轴线特色,体现泉街风致;泉街特色缝合东西环境,同时将两岸最主要的景观放在地铁口的主要视廊通道处,带来人群活力;第二个策略是区域衔接:城站一体,水岸融合。慢行系统上设计多样可选择的到达路径系统,滨水慢行与街区慢行相融合,又与亲水慢行每隔50m有接入点,形成小街区模式的滨水空间;周边地块有多层级驳岸应对防洪,同时将远水处的商业活力组团通过慢行廊道快速引向水边;城市枢纽方面,地铁站处设计能够快速分流到核心景观区和下层水岸的路线。第三点策略是特色营造,主要是增补设施,活力水岸。增补娱乐设施安排在上层驳岸主要人行流线上,所有设施面朝向河岸,提升河道两岸的相互对望关系,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线性景观
大组团建筑前设计活动场地,借河道引入建筑门户景观,小组团建筑前设计灵活多变的餐饮、娱乐、休憩设施;在滨水街区设计随处可见的露天花园和户外服务设施,将活力引向水岸。
水门夕照节点:
本节点回应济州古城北水门蓄泉而立的景点特色,通过研究古水门众泉汇流,防洪城内,城楼高倚,风景如画三方面的特点,通过下沉式水剧场蓄泉而立,汇聚水岸人气,通过水门丰富天际线,框景城市轴线,同时回应北端明湖山色节点,重塑现代、发展的门户形象。采用两方面的设计策略,首先是活动场地:下沉揽翠,汇聚人气。以下沉式水岸剧场和带状亲水广场的形式将两侧商业连通,形成聚合型空间,汇聚两岸人气。以侧向坡道的方式消化高差,并将挡土墙进行艺术化处理,结合夜景灯光,增加两岸景观活力。其次是风貌控制:水门而立,河山一览。以喷泉水柱的形式将北水门的文化精髓进行现代化演绎,丰富城市天际线,框景城市轴线,形成门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