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在“十三五”规划中,崇明正式提出“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目标。崇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是崇明岛实现“世界级生态岛”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岛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原构曾参与了上海市崇明区最美乡村设计大赛,设计对象为崇明区的两个行政村:港西镇北双村与港沿镇建中村。
现以港西镇北双村为例,分享我们对于“让崇明区村民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同时推进崇明岛向世界级生态岛迈进”的探索和思考。
01
发现问题
崇明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崇明岛上自然资源丰富,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4A国家级旅游景区)、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最为著名,崇明地处大都市近郊,以满足大都市居民对田园休闲,亲近自然的诉求为机遇,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崇明岛资源分布
然而当前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 景观建设大多“形象工程”,初级开发为主
目前,大多数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以初级开发为主,包括建筑立面提升、环境整治、节点美化等,部分景观节点效果虽然不错,但属于点状设计,缺乏全村系统性的规划。村与村之间同质性强,缺乏竞争性和各自的亮点。
➡ 各合作社独立开发,村整体特色不足
大多数美丽乡村以农家餐饮为主,与旅游业的联系较弱。如北双村现有八家生产合作社,但各自为政,产业之间缺乏联动性,且功能单一,以果蔬采摘为主。村内整体的特色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难以满足多层次、多元性游客的需要,且缺乏品牌宣传与营销推广。
➡ 空心村,乡村活力不够
村子和村民对于本村的景观提升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参与感,村内大部分都是留守的孤寡老人与儿童,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年轻人外出务工,
“空心村”的问题普遍存在。
▲上海市各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数据来源:2016年,上海市统计局信息网
在北双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
幸运的是村主任李小英成立了崇明第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小英工作站,成为了留守孩子们一座避风港。
▲港西镇北双村的小英工作站
我们的思考
在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景观不仅要能使乡村变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能通过系统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去解决乡村存在的社会问题。
如何从源头上活化乡村,使得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能返乡创业,实现乡村复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02
直击痛点
人文关怀才是乡村复兴的原动力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乡村景观建设也应如此,我们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建筑的翻新,环境的整治,而是原住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兴,以及本土文化的复兴,
人文关怀才是乡村复兴的原动力。
乡村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乡村开展文化建设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崇明岛已经具有全域旅游的基础,对于岛上的村庄,我们需要因地制宜,资源为导向,充分挖掘乡村的自身优势。
➡ 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延续
乡村不仅仅是行政区划或地域空间,也是一种充分基于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生活方式,乡村不仅有鲜明的自然地域特色,也有乡土气息浓厚的人文属性: 稻米、插花、庭院、传统手工技艺等,这些乡村特有的文化需要被传承与发展,一方面能让游客体验不同于城市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村民自身也会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
让乡村文化建设从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引导,变为全民的自主参与,使得每个乡村在建设中能够保持自我特色,不迷失盲从。
➡ 注重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
乡村景观建设需要重视对乡村景观要素的保护与经营,通过对当地的森林、水系、农林牧渔生产、建筑、园艺以及民俗文化等农村特色景观的营造,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提升乡村旅游价值。如日本现在的冬季旅游胜地白马村,原本是闭塞、落后的地方,通过开发雪山景观发展乡村旅游,1975年游客达到240万人,原本离乡的人又迁了回来,人口从发展旅游前1970年的6292人增长到1980年的7131人,村庄有了新的活力,避免了消亡。
➡ 为乡村旅游植入创意,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03
留住童年
北双村总体规划与设计
北双村共1181户,总人口2574人,距城桥镇仅5公里,目前有八家农业合作社,包括家扶家、宁静湾等,以蔬菜、水果、水稻为主,现状产业丰富,已为北双村带来了不少人气和客流量。但特色不足,功能单一(水果采摘),产业之间缺乏联动性,留不住游客。
▲北双村现状产业分布情况
基于北双村的现状特征,
设计战略定位以“果蔬总动员”为主题,目标是打造全国第一个以蔬果游戏为主题特色的乡村游乐园。
目标客群即为0-12岁的儿童,
锁定周末亲子度假市场
,让城市的孩子能到这里感受乡村生活,让孤寡老人和留守的儿童不再孤单,让外出务工的青年能返乡创业。
如何在乡村里做亲子游乐?这里不是要打造大城市游乐场式的疯狂刺激,也不是营造迪士尼式的卡通动漫世界,需要的是结合独有的田园风光,打造野趣的、乡村独有的安静甜美的感觉。
我们的策略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点串线,以线带面。
➡ 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增加互动体验项目
北双村现有产业资源丰富,三湾公路沿线的假日岛农庄、润心田、半日闲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连续四年的草莓文化艺术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规划结合现有的产业资源,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如草莓课堂、葡萄酒课堂、插秧体验、农具体验、小动物喂养体验等,把单一的果园采摘项目加以拓展,形成农旅联盟。
➡ 在主要游线发展更多的功能板块
除了现有的八家合作社外,村域内其他板块也可用以开发更多功能,如万亩花田、儿童乐园、手工艺体验、林地寻宝等,在三湾公路沿线及村内重点区域不断地丰富旅游产业。
➡ 在各大活动板块内植入蔬果游戏体验
将线上游戏搬到线下,如蔬果消消乐(小朋友自己种水果及卖水果)、蔬果连连看、蔬果运动会、水果砰砰砰(射击比赛)等,在草莓文化艺术节基础上增加切水果游戏大赛、水果拼盘大赛、钓鱼比赛等,将游戏产品植入各功能板块,丰富游客的体验,打出北双村的特色品牌。
➡ 总体规划 —— 一轴一带三板块
规划注重对乡村空间的整体梳理,采用一轴一带三板块的结构:三湾公路创意文化休闲轴线、环村绿道旅游带、蔬果游戏区、儿童科普区、林地游览区。
蔬果游戏区
以游戏体验活动为主,包括草莓采摘(蔬果消消乐)、林间寻宝(水果大作战)、野食餐厅(水果拼盘大赛)、快乐农场(蔬果连连看)、手工艺市集等,在此将建立核心启动区(果蔬总动园);
儿童科普区
以各类水果课堂、科普教育活动为主,如小动物喂养体验、草莓课堂、葡萄酒课堂、农具博物馆、水果主题民宿等;
林地游览区
以林间野趣活动为主题,如林下露营、垂钓比赛、野外烧烤园等。
▲北双村规划结构图
04
尝种学玩
核心启动区(果蔬总动园)
孩子本身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这样的天性需要广阔的空间。
核心区以“尝、种、学、玩”为主题
,尝——水果采摘,体验从农田到餐桌的美味;种——田园农耕,带领小朋友认识农田,体验耕作的快乐;学——乐学农场,发展科普教育基地;玩——蔬果总动园,吃的开心,学的丰富,玩的畅快。
▲核心区功能板块
蔬果总动园选址于三湾公路沿线,家扶家草莓园对面,设计基于现有民宅,
以乡村风貌为基础,开发入口接待中心、特色民宿与田园餐饮、七彩花田、动物认养、小农夫绿乐园、神秘花园、梦想水果市集、快乐农庄等适合乡村发展的特色活动体验。
在这里,他们能在广阔静谧的田野中玩耍,在牧场里给动物喂食自己摘的野草,有专属于他们的餐厅,也有陪伴他们的父母。
▲
蔬果总动园平面图
主入口设置于三湾公路沿线,番茄、辣椒、胡萝卜等化身为卡通形象,菠萝形状的盆栽,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
梦想水果市集为当地村民及游客提供了买卖果蔬的场所,景观上注重打造出鲜明的特色。
▲梦想水果市集效果图
小农夫绿乐园的设计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场景中,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亲近自然,探索自然,认识自然。
▲
农夫绿乐园效果图
▲乡间食堂效果图
▲
户外露天影院效果图
▲快乐农场效果图
蔬果总动园希望通过水果卡通形象塑造它们的故事,鼓励村里的孩子们和城市的孩子们释放更多的创造力和合作力,打造乡村特有的五彩斑斓的儿童王国。把线上游戏搬到线下,让孩子们远离手机电脑,远离城市喧嚣,到乡村来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美丽村庄的建设国外有很多先进案例,如日本的母亲牧场,距离东京市中心两个小时车程,每年母亲牧场能吸引100万游客的来访,年营业额达到37亿日元(约2亿元人民币)。再如南京市江宁区金花村,仅 2015、2016年,江宁各金花村已接待游客超过1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10亿元,吸引1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50多名农户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带动周边1500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向乡村建设植入全新的理念
本文作者:创作中心 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