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登塘朗山顶,可观大半深圳,这里的高山密林曾经是改革开放初期设置深圳特区的理想边界。关内高楼大厦,关外工厂林立,二线关是一代中国人对于深圳改革开放的鲜活记忆。
深圳,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今日之塘朗山,作为地理与历史的双重见证者,四向远眺的城市轮廓,忠实地记录着深圳改革开放这段波澜壮阔的征途。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的作者蒋开儒初到深圳时,深圳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他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这首歌质朴真挚,但小时候的我并不明白,以为画圈者,不过是在文件上地图上批阅红圈而已。然长大后每读历史,凡触及改革二字者,无不筚路蓝缕、惊心动魄,才开始理解
“画了一个圈”的白描
是一个多么举重若轻的巧妙比喻。
▼
设计的原型来自于
“画了一个圈”,由铁丝网围成的圈
是一种静态约束,也将许多人的命运与奋斗分隔在关内关外。转译后的看台是一个运动的“圈”,时代滚滚而去,这是老人最开始画圈的动作,也是无数人在这座城市奋进不息的轨迹。
今天登山的人们,终于可以走在这个360°的“圈”上,去观看和思索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设计希望赋予这座建筑一定的纪念性,但不宜过分沉重。看台大部分为架空景观场地,可渗水金属网回应“二线关”历史,漫步其上,植物苍郁,鸟鸣不绝,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深圳的历史开始于“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城市看台是一个运动的圈
这是老人画圈的动作
更是这座城市奋进不息的轨迹和征程
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
两座看台,一曰“不息” 一曰“日新”
山下远眺,如风帆如旗帜,象征着深圳精神
设计基于同一数学原型,生成了一座轻盈的台和一座小巧的亭,结构与形式简练而统一。斜拉索钢构使看台占地极小且悬空于山间,相对于原来的硬质铺地,能够更多地把土地还给山林。室内空间仅藏一小展厅和咖啡厅,位于主看台的漫游路径之中,为这段极目远眺之旅提供必要的服务。
▼
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
▼ 设计生成
▼
远眺如起航的风帆
▼ 系统图
▼ 园路提升计划
从飞鸟的视角看,运动的“圈”是春天的故事,从行人的视角看,看台又如远航之风帆。平面与立面构成互文,是深圳历史与未来的最佳隐喻。
原台名极目,原亭名大观,已尽豪迈之势。故取典于“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曰不息之台与日新之亭,象征改革与创新的深圳精神。
设计:立木L&M
项目经理:郭岚
主持设计:
刘津瑞、邹明溪
设计团队:李佳妍、方峻宇、王刘阳
效果图:HOM
设计顾问:申鹏
项目委托
86+15000410160
媒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