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URBANUS都市实践合伙人王辉参与了由扉美术馆、绿色之春、BENSHOP、自雇自足和现代传播联合主办的 “回家”展,于7月18日下午在上海8号桥创意园区开幕,展期为7月18日至8月16日。(展览预告请见“阅读原文”)
今年二月底,当疫情已使社会停摆变成定局时,擅长做自下而上Mapping工作的何志森老师问我是否有意参加一个叫“回家”的展览。我的第一反应是记录下全国各地小区大门对人与物的管控,这将是一个关于社区自治的珍贵历史档案。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个提案,3月8日在URBANUS都市实践公号上发了“住区大门2020 @ 2020GATED”的征集广告。对于公司公号而言,这个集合号的阅读量有近四千,已是不小数字,但对于征集活动来说,可想而知这个数字带来不了太理想的结果。果然,一个月后,我们得到的材料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期待中的展览。
“住区大门2020 @ 2020GATED”的征集
到了五月底,眼见要向志森交白卷了,我忽然发现还有一个可替代的提案,那就是记录下疫情之后我做的一件只有在“回家”状态下才可能的工作——开了一门有15讲的系列讲座。这是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开的关于文献阅读的方法论的课。虽然我时不常地有些讲座,但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要用业余时间承担起一个以周为节奏的讲座,只有在“回家”的前提下才有勇气去设想,也只有在不出差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准备,更是在具有同样宅在家的听众前提下才有可能去实现。所以这个动议一提出,就得到了志森的认同。我的网课是借用“腾讯会议”的平台,志森还马上帮我联系上了“腾讯会议”的主管人,我们在构想能否用infographic的形式,把这段期间“腾讯会议”一些相关的大数据也带上,这样,我们这个主题折射的是疫情期间悄然改变了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项新生技术。
在确定展览形式时,志森又有了走出白盒子、走到社区的理念,这也非常符合我对当代艺术展览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个时事感很强的展览,没有理由把它锁在专业的空间里。
展览场地的讨论与选择
关于备选展览场地王辉的最初设想草图
展示方式不仅仅是展览的形式,更是其内容。这个线下展品的形式,我们完全是在线上的头脑风暴中发现的。如何物化我的网课,一开始我有一些想法。志森去过现场,我们在网络上讨论一些可行的地点,但场地条件和布展条件都不太允许。
最终展览场地
直到有一次,这张大空间的场地照片呈现了,当我们还在讨论在哪里摆展品时,我忽然提出能不能把整个铺地留给我,因为铺地黑白相间的图案实在是太有个性了。我本来就是想把网课的ppt打印成长条悬挂或张贴起来,而地上的那些黑条似乎在热情地喊着“贴在这里!贴在这里!”这两者真是有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巧合。我的助手马上按我在视频会议上的草图p出了示意图,志森也马上让地主方认可了这种场地使用方法,于是一件展品诞生了。它不是被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这也符合我的设计观。
展览场地初步效果
网课实况截屏
另一个site是观众。本来我的讲座是面对10个研究生的,而不能直面他们反而让我有自娱自乐的感觉。没想到第一堂课就吸引了近百听众,特殊的“静好”时段也能让大家安心听我讲冗长的理论。于是我扩展了这个教室的site,从第二讲开始发讲座广告。出乎意料的是“收视率”很高,每讲都几乎达到了“腾讯会议”上限300人。这样又促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听众的热情鞭策了我每周无论在多么不能的条件下都要编纂出一些值得听的内容,而我的课中有对听众来说闻所未闻的事又保持了他们的回头率。在讲座后期,我忽然感觉到自己更适合做编剧而不是讲师,把人类世界发生过的那么有趣的和美好的东西编织起来,用一种好玩的形式把建筑史的内容呈现出来。由于对会议系统不娴熟,当我开始分享屏幕时,看不到听众的聊天,也看不到他们的头像。但每次结束屏幕共享时,已是晚11点左右,依然是满屏的头像,这着实令我感动。所以在这件展品的呈现上,从网课屏幕上截取的300个头像是这堂课不可分割的内容。
网课听众的头像
新冠疫情让人体验到历史感。每个人不经意的偶然动作,都会成为、或加入不可想象的蝴蝶效应。王叔的网课不值得用这么大的展场来炫耀,而值得炫耀的是在这个疫情期间,“网课”的粉墨登场改变了当下世界,甚至跟着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有一位一直坚持听我网课的业内大咖说我可以准备职业的下半场了。我并无意成为职业讲师,但从今年起,一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涯变成网课,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现在还没法预估,但肯定是对一代人的改造。所以网课必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事件。当未来的考古开始挖掘网课史时,我觉得有必要借助这样的展览机会,把一件个人的小事放大为一个历史的档案,成为“网课元年”的一件证据。在这个意义上,这次走出白盒子的无边界展览,又成为一个加倍的放大器,让我这个展品成为对网课时代的一个事件标识。本来我计划同步展示“腾讯会议”在我网课那一天的各种数据,可惜这是无法获得的商业机密。否则带上这些大数据的展览,才更加圆满。
王叔在家上网课情景
回到我这门网课的本体,它是对佩夫斯纳写于1936年《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一书的解读。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间,是浸没在现代主义运动漩涡中,而他能以历史学家的敏感,跳到山外去看峰峰岭岭的轮廓,并以此为现代设计指出发展的方向。我们现在也在这样的历史的漩涡中,每个人都知道历史的时刻来了,虽然没有人希望历史会倒退,但未来是什么呢?这并不是一种无解。二十世纪对混沌学理论的肯定和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都告诉我们,每一个偶然都会改变历史的方向。“王叔请你听网课”纯属偶然,当然,它至多会改变王叔的历史,但现在千千万万人都开始上“网课”了,这一定会改变历史。
展览最终平面效果
布展现场
展览设计执行:陈岑,王清漪
布展:扉美术馆团队
都市实践近期动态
【王叔请你听网课】录屏合辑
都市实践 | 新团队,新挑战!
城市拯救计划:给乏味的城市“添点儿乱”
建筑绘 | 孟岩:在日常的琐碎和纠缠中抽离
【王叔网课】文献阅读 XV : 从哲学的史学观读时代精神
北京+深圳 | 都市实践 2020夏季招新
【@LOFT | 园区录】另类空间的价值 ——孟岩、刘晓都谈OCAT及OCT-LOFT的改造
孟岩:我不相信单一的、直线的、唯进步论的大历史观
孟岩:广州上蒙圣街18号住宅 | 徐好好 曾宇健 | 时代建筑2020年第1期
《被搞坏的现代建筑》III:令人脑洞大开的嘉宾观点
Click and hold the QR code to follow URBA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