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FREEDOM OF SMALL TO BIG
把小玩大的自由...
项目类型| 复合空间
品牌设计 | 魁 KUI
空间设计 | 合成现象
事物的层次感,发生在新旧记忆叠置与嵌入的瞬间。城市更是如此,作为磁体与容器,承担对往昔物质财富的积累,同时涵盖对新生精神创造物的保存。其中工业园区作为见证城市发展轨迹的一类特殊文本,即使早已从中心舞台淡出,仍遗留大量独特建筑语言,凝固了半个多世纪前工业文明的战果。是如今城市更新与改造的重要对象。
所在园区历史风貌
而附着其上的城市文化与记忆则更像流沙,厂区的、街巷的、个人的,交织重叠,不好统一归管,却真正填充了城市结构与风貌的魂魄,连接了新旧交接的扣索。说到底,是一个个新入驻的空间创作者们看向过去的眼光,以及对自身灵感趣味的追逐,赋予了地点全新的场所感受(Sense of place)。
©魁
KUI
孚来因 inflying 作为其中一员,特殊之处在于以极微体量,探讨了在特殊物业与文化基底下,新旧记忆、矛盾业态如何在一处未完全定义的多元空间中叠置、嵌入、融合。
●
品牌构筑
Brand building
它者与自身内部结构的默查
项目位于成都南三环,一处名为梵木 Flying 的文创园区内,原身为成立于 1966 年的成都滑翔机制造厂,2018 年启动更新后,逐步成为设计、音乐、生活方式类厂牌的聚集地。孚来因 inflying 的空间创办方——魁 KUI design 也在其列。
因着这层关系,inflying 的品牌观点中,暗含了不少对园区发展的默查。具体可借用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的观点予以总结:历史展示的是现在与过去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中,“现在”采取并保持着主动。
基于此思考,创办方敏锐意识到“Fly”作为文化符号,描述的早已不是 1966 年悬浮在南郊上空的某架精密器械;后缀嵌入的,2018 年后“Flying”承载的,除了厚重的历史氛围,还多了未知带来的轻盈。所以在今年初,当对话的主动权借由一个占地不足 30m²的空间移交到他们手上时,创办方果断以“孚来因 inflying”为其命名,用再一次的叠置与嵌入,探讨空间基于有限基底,包藏着的无垠可能。
▲《天与水》埃舍尔
“深水处,鱼最像鱼,高空中,鸟最像鸟,中间逐渐过渡。直到过渡到水天交汇处,鱼鸟交融,呈亦此亦彼之状,一旦越界,鱼鸟又走向分明。”
空间功能方面,容纳艺术、设计、生活、文化,酒、茶、咖啡、简食、书籍、器物、文创产品、小型展览、作品发布等多元内容。
“一个不完全定义的场域”作为孚来因 inflying 的空间定位,借由 4 种文字混排重组,使用过程随机形变的字体设计形式向外输出,暗合了空间本身业态的融合。
inflying Logo©
魁
KUI
“海里的游鱼是天空的飞鸟”作为主要意象,为“自由包容、保持想象、在放飞中获取灵感、追寻自我”等品牌观点提供哲学隐喻,同时为品牌符号指明了象征方向——品牌 Logo 灵感来源于空中的飞行器及海里的魔鬼鱼(蝠鲼 fúfèn),并极其简洁地概括为字母“F”,魁 KUI design 抓取两者自由翱翔的姿态,用一抹蓝色相衬,成全了游鱼与飞鸟的自由。
inflyingIP/ FOOFNN 孚奋©魁 KUI
©魁 KUI
希望这个空间最终能成为一道窗、一个对外互动与交流的介质、一条设计实践和试验的通道。
●
基址分析
Base analysis
过去遗留与未来憧憬的冲撞
原建筑为滑翔机停机库,更新为展演场馆后,这个原计划用作设备配套房的,紧邻场馆、由街沿顺势铸起的承台与屋面平台夹杂出的不足 30 m²,高度 4.5 米的方形“盒子”,作为杂物间闲置。
© k.photograph
“面积小、体块闭塞、关系乱、采光差,两棵不小的香樟树紧贴着建筑外墙,生硬阻隔着建筑与园区的互动”是合成现象 design 主创设计师陈立的第一感受。
© k.photograph
建筑一层由四面砖墙圈围而成,结构简单,但细节处满满拒人姿态:极具权力暗示的开窗样式、入口设在树后隐秘处、承台与路面保留明显落差……这与 inflying 希望传达的感受明显南辕北辙。
© k.photograph
二层露台与一层的空间关系同样棘手,作为一层的衍生空间,却只能经由建筑后方的园区公共楼梯进入,也就是说,一二层在关系上实际是完全脱离的,并不存在一条合理的贯穿动线。
© k.photograph
建筑干预
Intervention in the building
以合理资源再生现有空间
为了由面及点一次解决基址硬伤,设计师把设计干预的重点首先放在了建筑本体上。通过构思一个灵活的、自适应的系统以串联内外部、一二层的体验走向,索取更大空间承载力同时,激发人们在游览中产生更多活动内容,留下尽可能多的空间记忆。
路径推导模拟© 合成现象
于是垂直的高效路径被首先推翻,设计师转而组织一条耗时更长,更为曲折的迷宫,用以夸大访客所能感知的时空深度。
© 合成现象
© 合成现象
© 合成现象
© 合成现象
最后形成了一条贯穿一二层,总长约 30m,单程耗时 30s 的 1.5 层空间游线。设计师运用 3 度空间的基本构造理论,有意识让各条轴均向外偏移了 3°,以增强拐角处的舒适感。
从建筑外部看去,此系统犹如一个轻型艺术装置,由建筑左侧向上滑行,嵌入室内,最终沿墙体冲向天空。
© k.photograph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 xist 存 在 建筑
©arch-e xist 存在 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k.photograph
整个交通线路有趣紧凑,访客从踏上第一层台阶时的好奇;到由室外转入室内,由围合进入包裹时的悸动;后新奇于 1.5 层提供的别样视角;直至下一个转折点,抬眼望向未知光亮的短暂迷离;接着行至窗前向外打望,让伙伴从后方拍下一张剪影;最后跨入二层开阔平台,回眼体味过窄门、走远路、见微光,后宽途的喜悦。
©arch-e xist 存在建筑
©arch-e xist 存在 建筑
©arch-e xist 存在 建筑
©arch-e
xist 存在建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游线的建造过程中,室内空间意外拥有了一道天窗,算是令人惊喜的收获。
©k.photograph
©k.photograph
©k.photograph
● 界面思考 Thinking in layers
象征需要在建筑上开花
- 有了 1.5 层的串联,上下空间各自承载的内容也相应划分。
“海里的游鱼是天空的飞鸟”作为品牌理想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场景化的概念,但此处设计师果断放弃了直白并具象的表达,结合自身对新空间与旧环境的思考,即:
如何既跳脱又不违和。
最后提炼出“矛盾与包容”的设计主旨。
©arch-exist 存在建筑
1 层 : 开敞的快
The feeling of openness
建筑外立面整体以镜面不锈钢包裹,以非具象的反射,勾勒现实的轮廓,容纳环境同时,重申自我的存在。
镜面视觉上的“包容”,与走进、触摸它后所感受到的“抵抗”形成一组矛盾。从而把“游鱼与飞鸟”契合又分离的哲学象征固定在了一种看得见的,捉摸得到的形式之下。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底层平台向外扩建出一个合理范围,把游线装置收纳其中。同时,原有建筑的“旧窗口”作为新世界的“主入口”被打开。
平台与路面的衔接处,是一个业主与设计师亲手浇铸的步梯装置,速冻了建造过程的细节,充当了回忆的标本。
©arch-exist 存在建筑
©k.photograph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k.photograp 而裁角的一层主入口,自动玻璃门保证了内外视界的通透,因此裸露的承重柱则被赋予空间标识的全新职责。
©k.photograp
©k.photograp
吧台同时用作产品陈列台与操作台,“斜置”的形式增添趣味同时,延长了有效使用面积,与户外消防设备间形成巧妙穿插、连接。访客从外入内,只觉得视线受吧台牵引,脚步自然而然。
©arch-exist 存在建筑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一层空间结合外摆,既适应日常由园区及隔壁展演活动带来的短时消费需求,更为 inflying 后续的品鉴售卖、小型展览、设计主题交流提供中台服务。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为了使空间后续的使用更为灵活,设计师把吧台下的收纳空间设置成一组可堆叠、可形变的标准单元。另外在纵向空间上预留多组悬挂装置,以满足后续展览及设计作品发表。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1.5 到 2.5 层:深彻的慢 A deep feeling
与底层的“开敞”相对的,是 1.5 层到 2 层乃至 2.5 层的“深”,微型空间的张力通过路径限定、同材料均质包裹等手段被放大,在有节奏地路过魁 KUI design 设计成果展示区、“机翼”暗盒之后,推开门,一片惬意舒适的空中露台意外呈现眼前,此处宜茶、宜酒、宜友、宜放飞……正是 inflying 想要传递的自由。
©arch-exist 存在建筑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
ph
头顶绿意葱葱,叶片间或掉落,放松身体,放任自己走入露营气质的散漫氛围,目光尽头,看历史褪色的红砖被时间的青藤爬满。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k.photograph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视线收回,露台靠路边的一角,被切割成一个由玻璃围合的“透明角”,作为 2 层最佳视点,其色彩可随整体灯光同步变化,或是依据氛围单独调整。每日将夜未夜之时,光勾勒建筑的轮廓,等待路上行人的驻足凝望。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再看一旁交谈中的朋友指尖有烟雾缭绕,斜倚围栏,自然翻下墙上翻板充作桌面,话题继续。而其对面人似乎受其启发,再翻,这次则松松坐下。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h
你抬眼,仰头注视天幕一轮清晖,下一秒,又被那些美丽的树影引诱,最后索性换了个慵懒坐姿,听身后冰柜开开关关,用作传菜和碗碟收取的小电梯时不时运转。有人顺着可滑动爬梯攀上后方建筑的雨沿,说到:“青苔没保住完全是个意外,但不妨碍 2.5 层,风光独好。”
©k.photograp
©k.photograp
©k.photograp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arch-exist 存在建筑
Inflying 孚来因把一个原生条件极不理想的空间玩出了一个具有体量感且多元有层次的场域,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对保持想象的诠释,是自由和想象赋予的氧气。
作为一个平面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相互融合、跨界的场域,它是品牌、建筑、空间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作为当下商业设计中的必要结合,魁 KUI 与合成现象及诸多朋友携手,“把它做给自己,也做给大家。”
ABOUT PROJECT
- 爆炸图
项目名称:孚来因 inflying
项目地址:成都梵木 Flying 国际文创公园 D3-1
建造时间:2021.09 -2022.07
项目面积:28㎡(室内)+ 45㎡(露台)
主要材料:镜面不锈钢/钢材/人造大理石等
建造成本:70w+
品牌设计:魁 KUI design
空间设计:合成现象 design
施工管理:瑞鸿祥装饰工程
照明设计:歌美照明
空间协助:万谦集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未植景观
智能控制:TEDAL 泰达尔智能
视听支持:澄通睿视科技 / 俊采商贸
钢构施工:宏匠钢结构工程
石材施工:瑞兿压克力人造石异形定制商
项目摄影:存在建筑 / k.photograph
推广策略:AXD 传媒
ABOUTDESIGNER
合成现象专注于商业项目的全案设计服务,集创意研发、品牌策略、视觉设计为一体,立志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作型方案设计机构。
合成现象围绕“现象”学这一设计哲学,期望通过思考事物本身的底层逻辑,由碎片而“合成”为整体,创造品牌最大化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及品牌形象。
陈立
合成现象 design 设计总监
魁 KUI,2009 年成立于成都,是一家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追求商业目的与艺术氛围相融合的平面视觉设计工作室。十余年间,潜心钻研、不骄不躁,斩获不少国际性与区域性设计奖项。涉足领域涵盖平面设计、品牌视觉、空间导视、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广告创意、文创设计等。
南金明
魁 KUI design 设计总监
-近期好文-
YDS 姚晓冰设计事务所 × 安信睿特种照明展厅
XYPLUSZ 晰纹设计 × 南京煜康荟美学生活馆
AGH 艺术设计 × 兰亭长江序:自然之美,不识边界
- END -
撰 稿 | 莫 诗 怡
校 对 | 伯 伦
*本项目由魁 KUI/合成现象投稿,版式由 AXD 编辑制作,如需获取项目相关资料,请联系魁 KUI/合成现象。
若您有明确的项目设计需求且苦于寻找与之匹配的设计机构,我们乐于为您提供专业咨询与建议。
为魁 KUI/合成现象点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