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

2020/10/22 20:00: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 之间的较量 」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6
在负空间第一篇《实体,之间的轮廓》中,尝试通过实体去勾勒负空间的轮廓。这些存在的真实空间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全方位的与人接触。而在常规视觉倾向中,正负的对比更是一种“平衡”,通过相互对比形成让人舒适的平衡感。在本篇中,视觉作为艺术领域重要感官之一,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模式。
“负空间”则作为一种证实的方式,通过产生“不适”表现其关于在场的活性作用。
“知面”像一个平滑的表面,带着一种与社会和解态度,顺势流入规范之中;而“刺点”更像一种刮痕,穿透的痕迹能挂住游离的目光,向外延伸的张力,想突破理解的界限。
“负空间”中就潜藏着这种扩展的力量,无论是展现还是缺失,“看见”都将只是一种行为。不代表任何绝对的结果,也不对任何关系产生某种承诺,经验之外才是“负空间”存在的意义。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1
*罗兰·巴特,《明室》文章片段,图片来自网络
/
视觉的经验
visual experience
'视觉艺术'
在视觉艺术中,负空间之于构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眼睛在观看到画面时无法快速捕捉到的区域,甚至会产生散焦的状况。
因此其构成元素被分成了多个部分,使其能更容易以离散游走的形式来传达潜在的信息。
一种被称为鲁宾花瓶的视错觉则是很好的例子。在构图的中间,有一个对称的容器,人的肖像出现在花瓶的两边,壶的曲线创造了一个前额、鼻子和嘴巴的错觉。虽然负空间本身没有定义细节,花瓶明显的边界和容器与图像其余部分的对比激活了这个区域。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20
*鲁宾的花瓶/面孔 
图片来自网络
在摄影领域,图像与人之间的试探关系,通过心理的变化起伏产生影响。“负空间”给予了摄影不只是记录清晰的画面,也捕捉看不见、模糊的群像。
主体的偏移让摄影不只是充当记录时间与瞬间的工具,而是将时空压缩到一个高密度的状态。
观念的变化让摄影技术得到了更多的可能,也让视觉行为有了反观的效果。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27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28
*罗兰·巴特,《明室》图例,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一些摄影师依旧认为“负空间”是观看时眼睛休息的地方。
这是一种对人生理活动的关照,照片里的“负空间”就像是音乐中的寂静时刻;大脑感知的间隙,是从非对象上获得的喘息。
“负空间”在观赏上给予了一种流畅的节奏,观赏者的情感反应不只是主体物象给予,次要物象充当衬托的间性,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环节。
在现有说法中,“负空间”因是眼睛无法快速聚焦的区域,在分析和修建照片中很容易被忽略。必须训练眼睛看见它,必须专注于主体周围的空间,而不只是主体本身。基于此,
对“负空间”的视觉训练,更加证明了摄影是一门观察的艺术,在是与不是之间,界限之间,捕捉动态的速写。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36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37
*杉本博司
,《海景
》系列
,
图片来自网络
融入环境的潜台词
subtext into the environment
'电影镜头'
- 调性
负空间可以用来设定电影的基调和节奏,史丹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经常在他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中使用它。该片几乎完全由负片空间组成,既展现了对称、干净、又充满未来感的世界,并展示人类在事物的宏伟计划中到底是多么微小。通过使用被广阔的空虚包围的宇宙飞船的远景,它能够传达角色要达到目标必须走的征途。
在室内对于负空间的大量使用,展现了一个简单、优雅、宽松,又略有不同但明显先进的切近未来。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49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50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51
*史丹利·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
》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 情绪
使用负空间让画面中充斥大面积的均一背景,令主体在背景中凸显或者与背景融为一体。在扎克·
布拉夫导演的《情归新泽西 》(Garden State)中,我们看见Andrew融入了他离开许久的原生家庭,仅仅因为母亲最近离世,他才回到家中参加葬礼,这个场景中,他被迫穿上家里朋友为他做的怪异衬衫,观众也很爱看他蠢蠢的样子。
但同时也能感觉到他回家后是多么不自在,而之所以能感受到他的不自在,是因为只有他的脸和手凸显于背景墙之上。墙纸和他的衬衫则构成了负空间。
而正空间则是他的的身体。这让人物更加突出。这是一种令负空间包围主体的手法,在电影中为提供潜台词十分的重要。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63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64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65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66
*扎克·布拉夫
,《情归新泽西
》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在《星球大战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中,我们可以看到宽广无垠的塔图因星,随即切给Luke一个近身镜头,
他被一块天空所包裹,朝向着画面外的开阔环境,象征着漫长的征途和艰难的决定。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74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75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76
*乔治·卢卡斯
,《星球大战
》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在2010年的《大地惊雷》(True Grit)中用了这个技巧来强调场景中的危机感和急迫感,通过缩小角色并令其想剪影一般从画面下方疾驰而去,这样让他们在落日中显得更加突出。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83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84
*伊森·科恩
,《大地惊雷
》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前史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中,主角Cooper和他的背景有着轻微的不同,大多情况下,
他与环境融为一体,就像是他本就属于这里。就像是他天然的生存环境,就像是母星一样。
负空间的运用,通常是为了疏离画面中的人物。使他们在画面中变得极其渺小,压扁画面的同时,让角色运动在压缩的景深中,从而把人物困在画面中。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94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95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96
*克里斯托弗·诺兰,《星际穿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空的空间
The Empty Space
'剧场演变'
在黑匣子剧场中,没有明显的舞台与观众席的分割。黑匣子剧场与20世纪早期兴起的欧洲先锋派运动有一些关联,
在二十世纪60年代,本作为排练厅的空间逐渐变成剧场。
黑匣子作为一种中性的空间,代表了剧场的普适性,同时也再次将焦点转向了空间内部。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04
*黑匣子剧场内部,图片来自网络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说提出的“空的空间”的概念也是由此生发,再加之时代中存在主义等对于主体性的关注,使之“注视”成为他讨论的重点。在空的空间中,由“注视”所生发的射线走向“第三文化”的深渊。
“注视”是关于“看”这一动作的内化表征。戏剧之于空间也是由人与人发生联系,在特殊空间中以知觉表达理性,实现内外统一。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08
*黑匣子剧场,图片来自网络
彼得·布鲁克说:
“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 ,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这一天来临了,那是红色幕布不再遮蔽令人惊奇的东西,我们再也不想,或需要,变成孩子,庸俗的魅力屈服于更严酷的常识;于是幕布拉了下来,脚光也移开了。”
舞台终于成了空荡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最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观众会真正地感受到演员每个动作流露出的情感和传递出的信息。一种无形的思想被正确地传达出来。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13
*彼得·布鲁克,《惊奇山谷》现场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15
*彼得·布鲁克,《仲夏夜之梦》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难道之前戏剧不是为了传达一种思想吗?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本身异质的事物,近乎流畅地传达?
是空间,黑匣子给予的特殊空间,一片大面积无法立即对焦与捕捉的空间中。零散的气息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传达出来。“第四堵墙”的打破,让“空的空间”的概念给予负空间完满的全部,人物角色不再是唯一主体。
随着人们对于在场性的关注,表演者与观众所存在的主体间性,通过负空间中所具有的“其他”属性,之间的距离逐渐被勾勒。而距离的清晰却迎来心理的“切近”,共同遭遇成为可能。
同时剧场作为社会在一个空间的缩影,让在场的人感受到曾经被遗忘的空间中短暂燃烧的气味。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21
*《等待戈多》
剧照
,
图片来自网络
白立方之外
outside the white cube
'艺术展厅'
白立方(White Cube)指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空间内,以白色墙壁和通常来自天花板的光源为特征的特定画廊美学。
在人们意识到到博物馆应该将艺术品隔开挂在墙上,以避免过度拥挤,提高参观的质量。这是一种秩序的诞生,为了到达某种规范创造了这种形式。
白色在最初以一种中性的态度呈现,是为了给予主体表现的机会,当然也给赋予了展品独立同时又是被观看的定位。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32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33
*“白立方”画廊成立标志
,
图片来自网络
在1976年,布莱恩·奥多尔蒂发表了《在白立方之内》的系列文章,
将长期流行于美术馆和画廊的陈列模式称之为“白立方”后,这个词语不仅意味着对于展览陈设的自觉,更意味着现代艺术关于创作、批评、展示、收藏、流通、教育、管理和博物馆建筑所形成的整套范式。
博物馆的筛选着身份意味着一种话语的垄断,但实质上筛选标准的知识本身是流动的,那么其中的藏品也均面临着流动的命运。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40
*布莱恩·奥多尔,《在白立方之内》
文章片段,图片来自网络
可这一观点的提出带来了巨大的抗议,其中潜藏着根深蒂固的普遍共识,
“知识滤网中的幸存者应该在历史中得到永久的位置”,权威成了一种必需品。
而在外流亡的他作,逐渐形成了一种“移位”的倾向,游离在制度之外,与权威保持着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46
*Park Seo-bo,白立方画廊之首展,图片
来自网络
这种“移位”所存在的距离就是一种“负空间”,不代表消极或负面的象征。
反而通过被动状态形成的越轨行动,生发出一种变革的力量,怀疑与批判通过形式的转换,给予了叙事更多的可能。
无论是大地艺术、无墙艺术馆、线上展览、社会实验都竭力地突破白立方体系所裹挟一切的自洽体制。可尽管生产流程更具有流动性,异化也摆在眼前。但是否能在白立方之外,逃离到一个更自由的空间,结果仍然在等待着发生。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52
*
Installation view of Urs Fischer’s You 2007
at Gavin Brown’s enterprise
,
图片来自网络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58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59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60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61
*Andy·Goldsworthy,大地艺术作品,图片
来自网络
-    END    -
撰稿 | NINJIA
编辑 | NINJIA
校对 | 大白
*本文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69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70
负空间 | 艺术、摄影与设计的跨界对话-171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K计划最新公益活动!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