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看到“小户型”三个字,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和小筑一样,那就是房间越多越好,生怕容不下家里的人和需求。然而今天这对设计师南京 54㎡的家,却不按套路出牌。他们花了 20w,把好好的两居都拆了,甚至连张床都不剩,结果最后竟盘出 9 大功能区,玩出了大平层的配置,简直猛到开挂!房屋信息:2020 年,面对居家办公的生活状态,设计师张书源和他的太太决定把自己的家进行改造,打造出一个融合办公与居家的“职住一体居心地”。关于改造的理念,他们说就是想要一个会“生长变换”的空间,随着使用者、使用时间、使用内容的不同,希望空间也会自由切换出不同状态,尽可能实现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场景。原户型是个小两室,没有公共空间,动线安排不合理。不过好在承重墙不多,且拥有一个超大的东南向全景阳台,保证了极佳的视野和采光。
原始平面图
为实现“整屋尽一事”的状态,屋主拆除了原本不必要的非承重隔断,安装了可移动柜体隔断,通过隔断的不同组合状态,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改造后,这组移动隔断柜的功能有多强大呢?通过调整它的位置,可以让空间在公共和私密之间来回穿梭,还能控制不同时间的光线摄取量,实现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这样一来,一个狭小的 54㎡空间,最终竟能共融联动出 9 种使用场景:
.01
餐厨+社交区:一个中心,N 种可能
整套房子最大的区域,屋主愿称它为社交餐厨(工作)区。这里在不同时间,兼具着烹饪、就餐、会客、工作、手工等功能,是一个共融的复合空间。
占据 c 位的中古桌案,原型是美国 70 年代的一款设计,屋主根据自己实用需求,进行了改版并自制:
1、桌腿内部引入强弱电线,将插座设置在夹层处,便于收纳电线;无论就餐时的电热锅具或是工作时的电脑、投影仪,都很方便使用;
2、调整桌体承重方式,取消宽边处伸出的立板,留出入座时放腿的位置。
不同使用模式时,中心桌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工作案、备餐台、操作台等。
更绝的是,以桌案为中心,四周环绕着咖啡角、烹饪台面、杂志墙,让空间拥有了更多场景的可能。
同时,家具也能 72 变,比如,灶具与水槽都能“隐藏”。灶具有定制的木盖板,龙头则可以通过卡环压缩到水槽内部,再配上盖板,这里瞬间变成一个适合站立使用的台面,是屋主手绘板或手工操作的好去处。
.02
复合功能墙:联动隔断柜,盘活整条“线”
桌案一侧的复合功能墙,上面摆满了两位屋主喜爱的 CD、杂志和一些收藏品,是一条承载他们爱好及生活方式的整体功能带。
通过与移动隔断柜配合,这条功能带贯穿空间东西方向,贯穿玄关到树下起居间一线,联动线上所有功能区。
依托功能墙,家庭成员可以在“独处”与“合作”之间轻松转换。同时,功能墙上的衣柜移门,也是可以移动的幕布,不仅能联动左侧的移动隔断控制进光量,社交餐厅也可以秒变影音室或线上会议区。
由于功能墙的串联,不同区域彼此也有了活动交集。比如,能坐下的不一定是椅子,矮柜、踏步、台面似乎也可以;而原本功能墙的矮柜,加上万向轮,也变成了餐厅补充座位。
.03
树下起居间:“去客厅化”的全景花园
树下起居间,是朋友们最爱待的区域。这个位置可以眺望整个南京市中心,屋主还对窗户做了弧形的改造,将采光和视野最大化。
但这还不够,由于一直怀着一个全景花园的期许,屋主在旁边养了一颗发财树,全景景观+下沉式座位+植物,让空间绿意满满。
通过移开隔断柜,将“树下”的绿意与窗景引入客餐区,各个功能区仿佛也变为了“树下会客间”配套。
除了待客,一个人待在这里看书上网或是小憩,都很安逸。早晨的时候,这也是妻子喝咖啡的最佳位置。
屋主坦言,对于现今“去客厅化”的设计,他更倾向于并不是非得放弃客厅,而是将客厅的形式重组,让它更契合居住者的需求。
.04
分时睡眠区:越不起眼,玩法越多
在移动隔断柜内侧,屋主设置了一个多功能平台,按使用时间不同,分为三种模式:“灰空间”模式、睡眠模式、工作间模式。
“灰空间”模式:模糊化的空间,可作为树下起居间或餐厨区的联动空间。大家在这席地而坐,能棋牌游戏,也能坐卧谈天。
睡眠模式:夜晚,通过调整隔断,铺上藏于地柜中的定制床垫,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套间式的卧房;想看电影也没问题,隔断一调,幕布立现。
工作间模式:黑色柜门上掀再插入,留出放腿位置,背后搭配一个无腿靠背旋转椅,这个区域也能变成临时工作区,4 米的长案可以任意铺图纸、资料等。
.05
入户玄关:清洁+收纳,一个也不落
后疫情时代,入户清洁尤为重要,屋主将玄关区域面积扩容,与清洁干区形成联动,并围绕管道做了一组 L 双向收纳柜,用于鞋包收纳,释放面积足以完成收发快递、外卖的功能。
洗手台下方,屋主用常见的蜂巢帘,将洗衣机、脏衣篮和清洁用品完美收纳于台面以下。
在右侧,通过隐藏门,将盥洗区与如厕淋浴区实现了分卫处理。.06 没规矩空间:自己的家,自己说了算。为了满足对家自由、自在的向往,屋主专门为自己设置了一些“没规矩空间”。
比如,台面与柜体形成的小洞口,是他时常穿梭的通道。穿出来的飘窗区域又成了新的独处空间,在这里望着窗外发发呆,从书柜中取一本还未读完的书,随手从下方冰箱拿取一瓶饮料...
同样,地台也没有固定的坐卧方式,好友相聚,直接趴下,或者一起开黑玩游戏,怎么舒服怎么来。
这个家似乎不太符合常规对于私宅的定义,甚至某些角度看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设计师张书源说,好的设计不一定非要适合所有人,而是要契合业主当下最真切的需求。他说“要保持对自我的诚恳”,认真考虑自己所需,把设计的起点留给真正居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