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作者&摄影:傅鼎
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真正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久。长期以来,她都只是地理与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真正的“江南都会”,是90公里外的苏州城。
直到近代,才
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剧烈碰撞中急剧生长,演化为几重魔幻空间
:
立足于江南文化土壤的“上海县城”——老城厢;盘踞黄浦江岸,在苏州河以南不断西扩的英租界、法租界;接踵而来、占据苏州河以北的美国、日本及后期的公共租界;杨树浦江岸,蒸汽轮船往返,机械轰鸣;闸北棚户区与滚地龙,难民拥挤一处;而在江湾五角场,大上海计划曾在构想......
画面中央为延安东路,百年前为“洋泾浜”,左侧法租界,右侧英租界。
晚清至民国的百年风云际会,让上海一跃成为远东大都会。西方城市规划理念的引进与实践,也让她成为“东方巴黎”。
这些产生激烈的文化碰撞的区域,在今天,演化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十二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最大的一片街区,地跨黄浦、静安、徐汇、长宁四区,称作“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风貌区”。
上海中心城区的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复风貌区,原是上海县城西郊的农田,水网密布,河浜纵横。
这片区域,华洋集聚、繁衍生息。
遍植梧桐的“巨富长”街区。(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
二战爆发后,日本对英、美不宣而战,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而法租界则因法国投降轴心国而幸免战火,由此在二战期间也得以持续繁荣。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将其移交,法租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常熟路:瑞华公寓,装饰艺术派风格。
梧桐树下的上海,指的就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现在,上海设立的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面向公众开放的名人故居,还有众多的文化艺术展馆、沿街特色小店,都让这片街区更加迷人。
梧桐树下,光影变幻,徐徐展开画轴。
1
-THE FIRST-
晨曦
早晨的东湖路,似乎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东湖路。
南昌路。
桃江路。
延庆路。
午后
华亭路。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位于淮海路、武康路、兴国路、天平路、余庆路的六岔路口。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武康路。
广元路。
余庆路。
秋日的下午,阳光透过树荫投下金色的斑点,随着微风有节奏的颤动。一旁的燕子倏地扑动翅膀从地上飞起。
延庆路。
这是一幢建于1932年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二楼的半圆形阳台,让人联想到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之处,因此也被称作“罗密欧阳台”。
武康路。
日暮
富民路。
瑞金二路。
天色将晚,看到路口小红房的烟囱,肚子就开始饿了。
巨鹿路。
华亭路。
夜晚
入夜后的东湖路,一改白天的慵懒,夜晚才是她的主场。
东湖路。
新乐路襄阳北路口有一座东正教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贵族、军官和神职人员等流亡中国,很多人落户上海。这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寄托着当年那批俄国侨民思乡情结。
新乐路。
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建成于1932年,落成后以放映首轮外国影片为主,以装饰豪华、放映设备先进著称。1954年改为国泰电影院。
淮海中路。
一到夜晚,一个又一个青年相聚在“公路商店”门前,倚靠斜栏、或者席地而坐,我有一杯酒,你有一个故事,这儿也就成了长乐路的灵魂。
长乐路。
入夜后的富民路,时尚潮流,光影变幻之间,又带着别样的赛博朋克之感。
富民路。
夜晚的街区,暖色调的是狂欢,冷色调的是孤单。
五原路。
树影婆娑,那株梧桐似乎在月夜独舞。
延庆路。
骤雨
台风过境的雨夜,骤雨哗哗地击打着地面,车灯探过,照亮一场落叶雨。
延庆路。
2
-THE SECOND-
日夜变幻,晴雨交替,四季轮转。
春
思南公馆的小楼,约会的是粉色的春天。
思南路。
夏
巨鹿路花园洋房,掩映在茂密的树荫里,远处淮海路高楼上空密布的乌云,似是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夏日雷雨。
巨鹿路。
秋
秋风吹动梧桐,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马路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
延庆路。
冬
“老匠人”阿大几十年如一日弓着身烙葱油饼,食客们撑伞排队,风雪无阻。
永嘉路。
3
-THE THIRD-
城市在时光中流淌,人在大地上游荡。在这片街区,可以漫步,可以骑车;还可以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操纵无人机飞上天空,看看秋日的梧桐树街道,还有独具魅力的民居与公园。
重庆南路。
长乐邨,梧桐与银杏的仪仗队。
长乐路。
陕南邨,梧桐树下的独栋小楼。
陕西南路。
里弄和公园,南北两相照。
成都南路。
迷人的商业街淮海路,从天上看看它的姿态。
淮海中路。
淮海中路,1915~1943年名叫霞飞路(Ave Joffre),以法国元帅和军事家霞飞得名。20世纪30年代初,霞飞路上电影院、时装店、西餐店、百货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路上绿树成荫、店面小而多,商品精美有特色,购物环境轻松休闲,尤以西餐、西点、咖啡、酒吧著称于沪上。
现在,这里有CBD上海环贸、百盛,上音歌剧院、襄阳公园、淮茂绿地,两侧的小马路仍然有着众多的咖啡与酒吧。
巨鹿路,原名巨籁达路(Rue Ratard),长乐路,原名蒲石路(Rue Bourgeat)。这里有最具上海“小资风情”的巨富长(巨鹿路/长乐路/富民路)街区、有上海最早的十层以上建筑华懋公寓/峻岭公寓(现锦江饭店),有兰心大戏院,还有一栋栋花园别墅......
复兴中路,原名辣斐德路(Rue Lafayette),是当时上海法租界内一条东西向干道。两侧都是精致典雅的花园洋房和公寓,沿路有复兴公园(法国公园)、思南公馆、米丘林公寓、上海文化广场(逸园跑狗场)、上海交响乐团、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等。
永嘉路,原名西爱咸斯路(Rue Herve de Sieyes),建国西路,原名福履理路(Rue J. Frelupt)。这片街区,有田子坊、瑞金医院、绍兴公园、杜月笙老洋房、步高里、马歇尔公馆......
4
-THE FOURTH-
美国规划师、作家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城市,之所以迷人,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街道上所体现的城市风貌与个性,在于她的特色与底蕴。
诚然,陆家嘴的摩天楼每隔几年就能够刷新魔都的天际线,让世间感叹上海的高度、速度与力度。可是当你站在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边上,仰望高不可攀的顶端,所感受到的,也有可能是泰山压顶般的压抑感,不免感叹自我的渺小。
城市的魅力,恰恰不在于这样的坚硬躯壳,更在于能让人产生喜悦感与归属感,
它一定是柔软的、有温度的。
当你身处其中,发现建筑可以阅读、街道可以漫步,弄堂里坊有烟火气息,精致的小楼上层居住下层店铺,沿街店铺没有统一店招,每家小店都别致有趣,你可以眼带笑意、心中愉悦,你喜欢这个地方,也能被她所接纳。这样的空间,仍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老上海,存在着。
参考资料:
项慧芳《上海美法租界寻旧》;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蒋以任 陈海汶《航拍上海》;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上海》;
上海衡复风貌展示馆。
| 图书推荐 |
凤〡凰〡空〡间
设计类出版机构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
让人人都能参与设计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知乎:
凤凰空间
@凤凰空间文化传媒
---有偿征稿---
征稿方向:
建筑、室内、景观、艺术
写作内容:
以设计人的视角看世界--
人物故事/日常吐槽/设计攻略评价
项目首发/设计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