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项目视频©THAD
海南省三亚市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每年都汇聚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人员利用这个育种“加速器”,进行农作物新品种育种实验和持续研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4·13”重要讲话和中央 12 号文件精神,海南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其中以南繁科技城为核心的种业科技是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建设的,是南繁科技城起步区的核心项目。
本项目为种子创新培育技术的实验基地,力求依托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科技优势,打造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综合国力的展示平台、吸纳国际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心。
△沿街主立面©THAD
01 项目简介 PROJECT SURVEY
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南繁科技城板块,海南省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科创平台起步区核心位置,临近南繁总部科研服务中心。项目用地西南侧为城市干道崖州大道,西北临 3 号路,东南邻 5 号路,东北面与南繁公园相接。用地分为 A、B 两地块,中间有市政道路 6 号路穿过。
△项目区位©THAD
△南侧街角航拍©THAD
△西侧街角航拍©THAD
02 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都市田园科技景观
围绕种业科技的特点,结合使用单位的需求,本项目建筑设计中创新性地将试验大田引入城市核心区,为建筑植入“绿色心脏”,将园区空间环境、建筑内部空间统一纳入科研工艺流程中,为科研人员创造沉浸式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与南繁科技城地域环境融合,致力全方位提升区域空间品质。
△航拍俯视图©THAD
△科研建筑中的田园科技景观©THAD
对于育种实验和研究,实验示范种植和实验观测非常关键。以往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多在城市,而试验田远在郊区,“科研候鸟”既要去远郊当农民,又要回城市搞科研,第一时间获得的田间观测数据难以及时整理分析研究。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方要求在项目基地内建设一片试验大田,并保证一定面积规模和日照条件。
△白色建筑沉浸于试验田和公园的绿海之中©THAD
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中,建筑围合的院落空间往往是重要的核心景观,为整个项目提供观赏、休憩、交流等公共活动空间。本科研楼项目充分发掘试验田的科技景观特性,使基地中部的大片种植区及育种研究设施,兼具景观和实验功能。
△以田为景的田间科技景观©THAD
△以田为景的田间科技景观©THAD
田地、水系和景观小品共同组合为项目的中心景观区,形成别具一格的都市田园景观风貌。通过建立景观廊道,将建筑广场绿化、首层架空区、试验田核心景观区、南繁公园之间的景观视线串连,构建景观和空间序列。
△试验田与建筑之间的参观活动空间©THAD
试验田按照使用要求,以架空木格栅田埂为界,合理组织田间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结合高通量田间表型系统支架,形成试验大田独具特色的“矩阵秩序”美学效果。结合三亚地域特色,将休息、交流等公共活动区设置在建筑首层架空层以及用地北邻近南繁公园一角,通过休闲步道将公共空间串联,形成环状的休闲参观动线。
△田间科技景观-由道路看向建筑内庭院景观©THAD
△田间科技景观-高通量表型行架“矩阵美学”©THAD
围绕大田周边设置灌溉水系,满足试验田需求。同时水系为景观设计提供很好的水景元素,并兼顾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集多功能于一身,成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由于项目首层架空并向城市空间开放策略,也需要适当隔绝外界人员活动对试验田的干扰,水系形成了天然屏障,可以有效地形成隔离边界,同时也避免设置栅栏遮挡视线,保证试验田的功能要求和景观效果。
△田间科技景观-灌溉水系景观©THAD
在保证城市景观形象和实验工艺需求的前提下,都市中四季变幻的试验大田成为本项目的空间亮点。
融合城市的科研综合体
本项目为科学家的工作及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包含科研实验、行政办公、院士工作站、科技展厅等功能,同时注重多元共享,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成为服务社会并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型科研综合体。
△融于城市的科研综合体©THAD
△科技展示中心主入口©THAD
多层级公共空间激发科研热情
资料表明“积极的公共空间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大量交流场所,触发不经意间的跨学科合作 ”、“以共享为核心策略的公共空间体系,有助于以空间引导交流、以交流促进创新合作”。设计方案从科研人员实际需求出发,以积极的公共空间为纽带,串联组织整体科研实验空间体系。将本项目公共空间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开放性空间,首层架空空间、中部架空层公共空间;
△首层架空廊©THAD
△空中架空层的公共空间©THAD
△建筑空间与城市夜幕©THAD
△空中花园空间©THAD
第二层级:半开放空间,建筑室内中庭、实验单元模块之间“共享空间”;
△内中庭公共空间©THAD
第三层级:半私密空间,实验单元内部的“私密”空间,咖啡吧、室外露台、休息洽谈区等。
△室外露台休息空间©THAD
△室内休息空间©THAD
可持续理念适应未来产业多变发展
研究发现:“现代科研活动正朝着小型化、复合化、自动化、智能化、协作化方向发展,现代实验建筑越来越呈现出空间布局的通用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设计方案融入实验单元模块概念,在基本实验单元内,实验操作区和实验人员办公区域分别设置在平面两侧,中央设置共用的实验支持空间。
△西侧街景效果©THAD
融合地域特色
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当地建筑为白色或浅色调为主;当地建筑习惯将首层作为架空层以避免潮湿,外立面多设露台进行丰富的室外活动等。方案设计将公共交流空间结合三亚地域特色打造,在首层设置架空层,中庭、中部设备转换架空层、屋顶花园、室外露台等,设置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既可弥补实验大田占用的绿地活动空间,又可为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结合气候特征的立面风格©THAD
利用首层架空和中庭组成自然通风效应,周边气流经过首层架空区由中庭向上流动,形成微风循环系统,使建筑周边形成微气候循环,增强自然通风效果。首层设置光导管为地下室提供天然采光,降低建筑能耗。
△促进微气候循环通风的庭院©THAD
△首层设置光导管实现地下室自然采光©THAD
03 图纸 Drawings
△总平面图©THAD
△主要平面图©THAD
△空间剖面图©THAD
04 项目信息 PROJECTINFORMATION
项目名称丨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
项目地点丨海南省三亚市
建筑类型丨科研建筑
用地面积丨40,059㎡
建筑面积丨107,733㎡
设计时间丨2019-2021
竣工时间丨2022
设计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丨宋燕燕 闫凯
主创设计师丨谢剑洪 尤洋
方案设计丨曹士荣 秦晓龙 马行健 徐珂 王晓彤
建筑设计丨窦晶晶 韩旭 周爽宇 杜爽 李海成
结构设计丨赵建玲 来庆贵 张雪辉 王松 陈宏
给排水设计丨邵强 吴蔚 孙伟晓 张晓伟
暖通设计丨龚鹏宇 张菁华 丁明琦
电气设计丨王澈 黄景峰 张华 李玉明
空间视觉文化丨谢剑洪 田亚萌 乔立功
景观设计丨 罗晶 窦晶晶
人防设计丨江苏省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摄影|战长恒 宋燕燕 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