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

2016/11/16 07:27:36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英文名称:Bandaranaike Memori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Hall
大厦是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斯里兰卡的,于1973年5月竣工,建成并投入使用30多年来,在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纪念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展览中心和班达拉奈克国际研究中心分别于2003年1月和4月落成,与大厦构成统一的整体,被誉为“中斯友谊的象征”。
1964年,周总理访问锡兰,问班夫人需要什么帮助,班夫人希望中国为锡兰援建一座国际会议大厦,以迎接1976年8月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周总理当即慷慨答应。当年8月,以戴念慈为组长的专家组赴斯里兰卡考察并提出建筑
设计方案
。立体建筑采用八角形平面,以48根雪白大理石柱子组成外廊,大挑檐,花格透空外墙,轻巧开朗,富有热带建筑风格和该国地方特色。虽然中国刚刚度过3年困难时期,但不久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很多项目被迫停工。但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1970年10月开工的这项工程,却高质量地于1973年5月按时竣工,被誉为“斯中友谊的象征,是斯里兰卡的一颗明珠。”为纪念已故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命名为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简称“班厦”。雄伟壮丽的班厦自落成以来,一直是斯里兰卡举行重大国际和国内会议的场所,也是招商引资的展览会的重要地点,甚至许多斯里兰卡青年将这里选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地方。
美丽的班厦作为科伦坡市的一景,至今仍是各国游人来访的必到之处。班夫人多次向我讲述周总理决定无偿援建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的经过。她说,这是周总理送给斯里兰卡人民最好的礼物,是斯中友谊至高无上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驻斯使馆为了改善办公和居住条件,选址建立新馆舍。当时斯有关部门为我们提供两处备选地皮。班夫人得知后,特地派人给使馆捎话说,国会旁边的地皮潮湿低洼、地基不稳,不如选用班厦对面的那块。根据班夫人的建议,中国驻斯大使馆建在了班厦对面,两处建筑交相辉映,象征着中斯两国人民的紧密团结。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7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9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2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1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3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3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4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5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5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7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6
中斯友谊的象征 |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19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7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