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近期,Hassell团队联合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完成了位于上海宝山区南部的中央钢铁公园设计项目,设计上海宝钢集团原有不锈钢制造厂的降压站、水处理池、高炉等区域划分成了绿色的39个空间场所,呼应钢铁发展重要的39年的生产历史,将活力由西向东贯通至黄浦江畔,成为全新的上海新地标。
作为吴淞创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是以宝钢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推动宝山城市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契机。该项目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遗址的拆迁改造,通过保留植被,植入企业品牌的双赢发展战略,实现生态、文化、经济的多重产出,体现上海未来低碳发展愿景,坚定文化信心,创造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被忽略的记忆“线索”——保留场地肌理:
对改造场地进行系统的遗迹保护时,通常只注重工业建构筑的保护,而Hassell认为,遗址的肌理、人们过去使用空间和记忆的方式也是整个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优化并整合了当前的肌理,重新梳理的框架作为公园的基础。灵活的空间也非常有利于分阶段开发和未来的场地运营转型。
在现场原有的生产和交通流线中,动力大道是全厂的主动脉。设计师对公园现有地形和植被进行布置,形成生态沟渠和湿地,用于雨水回收和净化,对污染土壤进行隔离处理,修复地下微生物生态廊道。这些生态措施和主要移动线路在此整合,新的动力大道将继续支持重建公园甚至城市发展。
从产业产出到趋势文化品牌建设:
设计师将冷轧厂的蓝色、热轧厂的绿色和高炉的红色所承载的工业记忆转化为高度可识别的场地品牌色。通过标识,它继续在新公园。结合新的构筑物、灯光和小品等,每个段落的景观主题颜色使接近5公里的中央公园更易于探索。设计师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目的地,如水塔餐厅、冲浪池、球罐秀等,结合现有的工业建筑,它将成为年轻人流行的场所。
老宝钢人民感情院,新宝山人民社区认同:
公园不仅具有生态基底功能,还融入社区供人们使用,成为社区人们记忆延续的场所。可保留冷轧食堂、第四生活楼等厂区生活空间,新旧融合的设计理念,不仅让老宝钢人在这里找到了以前的场景,也让新宝山人体验到了以前的集体文化。考虑到园区对未来文化、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的吸引力,以及园区北面即将建成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校园,该方案植入了许多公共空间节点,结合遗留的生产间,打造更加多元化的集体创意空间,为未来的复合型城市创意活动提供平台。
▼
将降压站的建筑结构框架变成户外的集市场地
▼
原本的厂区生活楼变成联合办公基地,拓展了前广场可以举办创新公司的产品发布会
▼
厂房改造成青年礼堂工作坊,它和户外剧场结合,形成联系校园和企业的公共平台
分阶段激活城市活力,持续经营:
在公园生态重建的同时,利用空置场地进行大型活动策划,引发媒体互联的话题和持续关注。第二阶段是通过美院的公开艺术和文化活动,激发场地的积极性。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研发、业务、技术孵化等机会带动周边产业和企业集聚。随着公园和周边社区的逐渐成熟,可以通过娱乐和独特的产品体验来提升公园的游客数量。
吴淞创新城的功能转型和品质提升需要具备话题性和想象力的公共项目作为支撑。作为高强度开发地块中的城市公园,中央钢铁公园一般通过结合强烈标志性的公共功能空间,提供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公共功能空间,营造共同营造的社区氛围,以及灵活的发展策略,整合场地周边的发展资源,为吴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上海,宝山
项目名称:中央钢铁公园
城市设计:Hassell+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Andrew Wilkinson、王翀、朱绍婷、谭景桐、赵晓丽、孙辰、吴伟唯、崔永峰、陈昱呈、蔡宽洲、安迪、胡嘉仪、汪澈
研究范围:12.2平方公里
景观设计:102公顷
客户信息:上海宝地上实产城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