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光的容器
“我们应该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到一起,并消除那些存在于绘画、雕塑、建筑和设计之间的隔阂,从而创造出一个统一的整体。”
—— 格罗皮乌斯
光影流动的社交区域
南京牛首河幼儿园由上个世纪建成的电器工厂转变而来的废弃工业建筑改造而成,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工业建筑。第一次到现场,下着一点小雨,建筑整体大多荒废,无人问津,封闭规矩,是高挑空、无自然采光的砖混结构方盒子厂房,建筑虽跨度较大,但缺乏标识,通风效果不佳,有些甚至已被杂草覆盖,被遗忘。
原始现场
该项目的建筑面积为 5500 平方米,北侧和西侧可直接看到南京的秦淮河,先天文化资源条件极佳。为了让这座废弃工业建筑重焕新生,业主决定委托迪卡建筑设计中心对其进行重新改造,以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应对未来的教育发展需求。
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修复、改造后,建筑目前已作为教育场所投入使用。
对包豪斯经典致敬
A tribute to Bauhaus classics
孩子成为视觉中心
从多立安柱式的古希腊神庙,到尖拱飞扶壁的中世纪哥特教堂,再到二十世纪以实用极简为理念的包豪斯审美革命...世界建筑逐渐从对外化工艺技艺的追求,转为对内化哲学理念的探索...建筑也从最早服务君主和宗教群体,转为至今需要触动每个具体的人。
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愿景?如何让幼儿园设计也具有超时性?怎样让刚刚步入校园的孩子意识到,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独特的艺术视角是否远重于物质的传递,而设计则是这一切的暗喻?
或许百年前的包豪斯就以最先锋的姿态抛出了答案。
有形的自然韵律
当被问及为什么设计一个这样的幼儿园时,设计师解释说,“此举是对包豪斯历史的回应与对照,他希望幼儿园也能够更加深入到设计、建筑、艺术、教育理念中。它不仅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也代表着乌托邦时代的梦想。”
不间断的延展与流动
将这个小小的幼儿园嵌入包豪斯概念,现代设计思想和教育理念,或许也正是对“一种长期被宣扬但又从未得以实现的包豪斯理念”的再次解读和重现。
充满张力的室内角落
包豪斯无疑是先进前卫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一批优秀的先锋设计师、艺术家们积极、热忱、勇敢、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让我们再次真切地感受到包豪斯的本质和内涵——创新、永恒、真诚。
这是一个过去完成进行时,直至现在却依然影响着当代设计,尽管不够成熟,但我们也必须去做。
在经历过不断地重组、并蓄、消融、对话与碰撞中,站在崭新的时代起点,我们始终能听到一个世纪的回响,那些对于设计本源的热切呼喊,作为时代的新定义,永恒也许正是来源于这种原始张力。
对幼儿园建筑的重新诠释
对于与秦淮河对河相望,我们尊重场地现状,同时追溯文化源头,以适应性更新策略为之赋予新的内容,整个建筑形式,则不希望过于的喧宾夺主。
对外展示的第一形象,采用了强烈的构成手法来形成主要视觉形象,使用的策略是采用白色铝板包裹原有的建筑立面,以充分利用这栋完整的建筑体量来展现教育的新形象,重新定义这片旧工业区混杂多元的边界。
立面细部
如何在满足教育空间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塑造其独特的空间感染力与识别性,成为服务幼儿空间的载体与校园生活交流、接触、互动的纽带,让教育融入自然,使教育自然发生是本次改造考虑的首要问题。
"幼儿园不像幼儿园"?
Kindergarten is not like kindergarten
对称·平衡·秩序
幼儿园是个人教育开始的基础,进行预备教育的场所空间,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与园长沟通后,他们则希望“幼儿园不要太像幼儿园,自然才是主角”。
希望设计能给孩子更多的留白空间,这里更像是家,是博物馆,是图书馆,或是一个植物园。
校园鸟瞰
克制与理性并存
Restraint and rationality coexist
建筑立面细部
如何在方案中体现这一特点,设计一套理性克制的幼儿园,并且避免过度设计,在新与旧的冲击下,尽力以保持克制理性来达成最持久的视觉张力成为项目的主要策略。
建筑主色调为白色与灰色,与周边有了群体建筑间的呼应。设计核心旨在优先考虑功能,同时塑造强而有力的存在感,通过虚实的结合、水平与垂直元素的相交,为建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通过强调场地的边界和场域感,成为和周围建筑隔离的独立场所。
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西立面大尺度的厂房建筑立面保留了原有窗洞位置,使其适合儿童的使用需求,儿童能够透过窗户看到外部世界,从而认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教育社区,大面积玻璃窗体,在空间和视线上都能与城市景观有着多重的互动。
建筑整体概念和美学效果延续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斜面在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光影效果,为建筑赋予了一种韵律美,阳光给建筑带来了温度,设计则给孩子带来了温情。
干净宁静的建筑立面
简洁语言勾勒建筑轮廓
Concise language outlines the outline of the building
横向延伸打破场地束缚。原始建筑并不起眼的形态特征经由建筑师的提炼,再造为新建筑的形式语言。清晰的轮廓、极具辨识度的比例、精准的线条通过水平连续的设计手法激活了整体建筑,外部的形状由内部体量和交通流线来定义,独特的立面语言带来大胆的视觉体验。
校园鸟瞰
户外景观设计我们引入儿童营地的概念,保留大面积的绿地和森林,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
在大自然中,在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的想象力有意想不到的丰富,表达力也是出乎意料的积极。
简明而有力的设计引导孩子们在这个巨大的“跑道”中自由穿梭探索。为原本废弃的建筑重新注入了活力,以简单的材料和重复的手法展示出教育建筑的进程,成为受孩子欢迎的教育空间。
现代简约的表现力
校园建筑的目的不是将孩子困住,而是要让孩子在这里获得身心的自由。
幼儿园作为孩子校园生活的第一站,我们希望孩子在这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更重要是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细部
新与旧、现实与陌异形成碰撞,对称的结构形态,使建筑的外观随着一天中光线的移动而不断变化,新的外立面贯穿旧建筑得到了有形的彰显。
单调中的超越
房屋建造考虑的只不过是方法与材料的问题,而建筑艺术则意味着对空间的驾驭。——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新建筑与包豪斯》
自然光透过中庭泻入走廊。
建筑的内部布局旨在强调孩子的顺畅流动以及空间的灵活使用,我们的突破点是从自然光线上找寻孩子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顶部开口,引入光线以强调空间的竖向属性,在暂得停留的片刻里感受心灵境界的亲近与回归,于此同时赋予空间象征意义。
空间与材质的流动性
一切以光为指引,在既有建筑形式与结构的基础之上,透着微妙天光的天井贯穿了现有的建筑空间,形成天然的采光空间,呈现出一片明亮,整个空间质感更加的柔和且温暖。
视觉上将结构空间统一为整体,也为幼儿园增添力量感,激发着孩子的探索欲。
细部
流光自写诗意
Discovering New Sounds ToSeek The Leading
光影为校园注入力量
万物皆有序,而光赋予了自由生长,以“光的漏斗”为概念意向,引入多层次的光,便有了四时之变,空间流转。
不同的光线需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立面表达,营造出一种憧憬未来的氛围,是生命流动的力量。
捕捉时间的空间
室内设计的重点在于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采光和增加空间的竖向流动性,通过连接多个功能布局,将不必要的墙壁筛除,在有限的围合空间中营造无限之域,也是孩子们可以停留、休憩、追逐躲藏的空间。
充满可能性的新社交空间
改造摒除了多余的装饰,通过对材料的运用,营造了一个质朴的理想国,进而唤起孩子对于学习生活的反思。
我们要有所取舍,锤炼每一个细节,最终提炼出最适合的话语方式,来面对个性化和幼儿群体共鸣之间的平衡。
对权力和机器的危险崇拜,使我们忽路了精神的方面,走向了经济上的无边欲壑。由于资本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已然昏昏欲睡。
半隐藏教学室
在教育趋势中逐渐被重视的美感教育课程,团队期许教室或许能成为学生们探寻美学知识的场所,选择让光线和风自由进入,充分利用环境,让教室成为理性知识与感性想像力产生化学反应的试验容器。
进入公共区的豁然开朗
开阔自然的学习氛围
整个空间没有任何通顶隔断,设计师希望通过材料、光影的运用,探求空间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学习场景开放、灵活,以此鼓励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玩耍的区域。
光影激活中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内部天井也是室内空间的视觉中心,多层空间创造出更多的视线交流,从而在视觉上扩大了整个教育场地的面积,不仅活跃了室内空间的气氛,更消除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边界。
材料的空间营造
真实质朴的美学主张
Discovering New Sounds ToSeek The Leading
局部细节
从自然世界到生物形式,超然的力量与温柔,能够唤起内心的温和情感和无限遐思。
白色多层次空间
设计师通过门厅空间来组织流线,使之同时具备极强的灵活性,不仅可以作为入口走廊,还可以作为收纳空间、集散空间的延伸。
灵活的教学场地
一楼以图书为载体的阳光图书馆,设置表演的舞台,还有适宜孩子尺度的小屋,都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形成重要的集散公共区。这里既是舞台,也是公共区,还是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空间。
儿童阅读室
儿童尺度的学习空间
室内的细节看似简单,实则经过了悉心考虑,几何形状有效强化视觉、给儿童传递简单易懂的空间信息同时,在儿童的高度将过于硬朗的台面均做了圆角的处理。
自然·开放·通透
空间以素水泥打底,搭配原木色,呈现出冷静内敛和温和亲人的质感。材料上采用自然色地板和木饰面来搭配哑白色墙壁,用材料及细节设计给予项目自身的特性,既保证了空间的明亮感,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质感。
明亮的学习氛围
建筑内部的结构形成各种垂直交通,这些垂直的、水平的交通组织穿插在一起,形成一个戏剧性的空间序列,空间整体更加开阔,充满自然的气息。
室内连接天空与地面。整个空间,设计师以儿童视角出发,从孩子的视角来理解、探索整个空间,静谧的天窗下隐约透出阳光柔软的边界,仿佛在娓娓诉说着关于童年的梦幻张力。
剖面图
一楼平面图
二楼平面图
三楼平面图
图 | 版权归迪卡建筑设计中心所有
文 | 版权归迪卡建筑设计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