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学校既为海曙中学,设计之初我们便要细细读一读海曙这座城市。海定波宁,沧海为曙。海曙以唐代海曙楼得名,区内半山半城,人杰地灵,自然山水和人文韵致竞相绽放。
海曙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潮起潮落越千年,满庭芳华今犹在”。1200多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为海曙留下了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从书香之湖、人文之湖的月湖,到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的天一阁,书院文化成为海曙珍贵的精神财富。
“东连大海万千顷,西依四明八百里”。一端连接着古老又繁华的三江口,一端牵着“物色甲东南”的四明山麓,自然山水孕育最美海曙。
书院文化和自然生态,我们认为是海曙中学的设计中重要的两个因素。
对于学校设计而言,影响总平布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周边环境,动静分区,日照朝向,功能流线,当然有时候红线的特殊几何形状,设计的概念也会成为总平布局的一个相辅相成的因素,成为设计的突破点,比如本案。基于对基地现状的分析,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场地布局方式。
△ 总图功能布局推演
主要影响因素:
● 西南侧大西坝河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需要进行一定的退让,保持视野开阔;
● 另外三个界面均为城市道路,合理的组织流线,处理好城市界面的形象展示面;
● 场地特有的形状,校舍规则的体块单元以及日照的严格性,如何合理的结合实现场地的最大化利用;
● 作为唯一以“海曙”命名的中学,需要承载海曙这座城市的人文自然特色,打造有海曙特色的校园环境。
△总图布局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我们会发现原本不规则的用地红线一分为二之后形成了两部分:
沿城市道路一侧为四边形,规则而方正、适合校舍的布局以及城市界面的完整性;
沿运河界面则为三角形,对于学校而言本来有些消极的形式却与自然生态的概念非常契合,适合自然生态的形态表达,我们把运动区放在这一块。
由此,自然的形成了动静两个分区,结合我们想要表达的海曙特色:书院文化与自然生态,我们的设计概念应运而生:
△鸟瞰效果图
传统书院隐于山水之间,院落围合式布局。文人墨客取法自然,营造出结合山水的书院空间,与环境紧密结合渗透,鲜明地表达东方意境。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学堂形式,严谨有序的空间格局下,形成了空间的有序流动和转换,这一空间原型同时适用于现代教育强调的交流共享。海曙中学基于这一空间原型,传承于天一阁的传统院落制式,向现代校园演化,打造一座集中高效,复合多元的标志性现代书院。
严谨的轴线关系与对称布局是书院空间的核心,是文化性表达的重要因素,空间层层相套、开合有度,传达出重教尚文,外儒内道的精神内涵。
△天一阁、概念方案效果图
结合校园功能流线布局的高效性,在书院中心设置综合楼包含普通教室、图书馆、办公室等,两侧分别设置教学楼和宿舍楼,既方便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
△平面功能布局
岛的概念缘于南侧的大西坝河,希望能引水入园,校舍与运动区之间一水之隔,成为对外共享的天然屏障,同时也为校园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然而后期经过校方的多方考量取消了水景,但岛的概念保留了下来。
△活力绿岛沿运河视角
活力绿岛与月湖亲水的自然环境以及湖边书院林立的文化气息有异曲同工之妙,运动区结合沿河绿化带一起塑造出一座供学生课外活动使用,并可独立向城市开放的活力生态半岛。体育馆采用屋面局部覆土的地景式建筑形式,减小建筑体量对运河的压迫感的同时实现雨水回收、海绵城市等绿色校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传承海曙区的独特“桥文化”,提取传统桥拱的形象,并进行现代化演绎:桥上桥下可穿越同行,同时形成不同的空间体验。提取运河形态肌理,利用砖的不同砌法,丰富连桥的外观,同时传承运河文化。
△桥的透视效果
桥上桥下形成大量的露台空间和风雨廊,供学生休息及交流。
我们希望打造一所兼具古典书院建筑和当代生态建筑气质的海曙特色学校,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实现文化与自然的对话。正所谓:以林为屏,面岛而习,书藏古今,桥通天下。
,时长01:34
项目名称: 宁波海曙中学
项目地址: 宁波市海曙区通途西路光泽路
项目业主: 宁波海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 100465 ㎡
方案设计: c+d 设计中心
主持建筑师: 董屹
项目主创: 蒋涵
设计团队: 陈成、王坤、章甲、孙雅甜、林亦晖、丁菲、黄亚广
项目进度: 在建
施工图设计: 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