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公共空间   /   博物馆   /   同济设计TJAD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

2021/04/24 11:16:16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0
经过 2 年的紧张施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夏博)与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已完成基本建设并对公众开放,一年来接待了百万观众;新的规划架构也已成形,在公园桥头聚集的摊贩、跳广场舞的村民以及坐在门廊柱础上晒太阳的老人,都预示着夏博正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回顾夏博设计过程的演变,还原创作思考中的一些具体情境,就如同一代代考古人对二里头遗址的苦苦探索和追问一样,都是为了逼近那真实的永恒之道。
二里头遗址地处洛阳盆地的核心位置,这里北依邙山、南望嵩岳,前临伊洛、后据黄河,位居古代中国“天下之中”,地理环境极为优越。经过六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创下多项“中国之最”。
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都邑聚落,被学术界认定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遗址,成为探索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最重要的起点和标尺。为了推进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利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被列入了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定位于中国最早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
○ 从遗址区树林远望博物馆(田方方)
夏博的选址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在遗址区西南方向约 500 米的农田之中,这里靠近公路,地势平坦且视野开阔,与遗址区的交通联系便捷。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场地与设计关联的线索过少,缺乏特征。如何寻找适当的出发点呢?在研读大部头的二里头考古报告过程中,有这样几点令人印象深刻:
① 二里头遗址居于高出周边的 118 米标高的台地之上,是它能避开历次大洪水的主因,也体现出古人都城选址的智慧。
② 大都无城,即宫城区的外围没有发现明确的边界(郭城),这是中国早期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
③ 宫城区一号宫殿的围墙呈现不规则的凸字形,围墙在东厨的位置有转折,且宫墙正门与宫室正殿的中轴并不重合。
④ 一号宫殿的外廊柱础呈现三个柱槽的平面特征,与殷商时期的双柱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究竟是意味三柱回廊还是干阑式的建筑特征尚存争议。
⑤ 夯土是二里头都城营造的主要技术手段,宫城区发现大量夯土墙垣的遗迹。上述这些关于都城空间营造的显著特征对设计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01 “不定形”的理念
二里头是一处神秘的大遗址,远远望去,除了略高的台地地势之外,完全是一片乡野景象,新的博物馆建设不必打扰这里自然的状态。夏博的设计规模超过 3 万平方米,属于较为罕见的大型遗址博物馆,努力做到建筑与遗址区整体风貌和谐,以低调消隐的姿态尊重郊野大遗址的原生状态,从而营造旷远幽邃、访古探源的特殊场地氛围,是建筑的基本设想。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4
○建筑与田野(田方方)
二里头也是一处尚有争议的大遗址,六十年的考古发掘仅发掘了不到 1.5%的范围,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新的发现不断充实着遗址的内涵,未来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总体面貌以及诸多细节尚有深入揭示的极大空间。
建筑设计的初始概念定格于一幅二里头考古发掘的现场照片:曲折蜿蜒的考古探方呈现着不规则的延伸状态,逐渐揭示着这座古代文化遗址隐藏的内在密码,这种状态符合二里头遗址本身的特质,也契合“大都无城”的城市形态特征。我们希望夏博的建筑也能呈现出一种“不定形”的状态,以避免简洁明了的体量所带来的过于单一的解读。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8
○宫殿区发掘现场
最初的设计以“台地”的大地景观意匠来摒弃对夏商建筑“茅茨土阶”的具象模仿。但在方案优化的过程中了解到:偃师周边区域自古以来是洛阳盆地的泄洪之地,而二里头遗址因位处高台地而独善其身。为了保障文物的长久安全,取消了下沉的做法,把主要功能空间抬起在地面 118 米标高之上,建筑高度按照中央隆起、外圈递次降低的方式尽量减少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建筑朝向也由东进东出的参观流线修正为南进东出的序列,建筑布局乃至建筑的气质因此发生极大的改变,从神秘的大地景观转向具有“殿堂”特征的建筑,这也为后来的系统性材料建构埋下了伏笔。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21
○错动、退台与隆起(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23
○屋顶俯瞰(朱捍东)
02内化与外向的空间营造
设计的推进伴随着对二里头遗址本体空间构造的持续研读和领悟。3 万平米的规模在遗址区限高的影响下必然会导致巨大的水平体量。夏博最终发展出一个层层渐进的空间序列和功能组合来实现“不定形”的策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27
○垂直体量与水平大地的交接过渡(杨天周)
多种功能并置:展览区南北纵深展开,行政研究区置于西南独立向西开口,文物库房则在西北自成一区与遗址区联系紧密。
不同空间集合:入口内庭是带有柱廊并略成凸形的观众入口等候区,这与二里头遗址的宫室型制有明确的呼应。序厅是带有顶光、十字通达的问讯导览区,中央大厅以爵形的交通内核擎托起巨大的天窗屋盖,带有长向坡道的尾厅则是通往二层展览序列的中转枢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31
○主入口(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33
○主入口局部(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35
○檐廊与人的活动(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37
○序厅(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39
○序厅侧视(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1
○从序厅看中央大厅(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3
○中央大厅的天窗采光(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5
○中央大厅核心筒仰视(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7
○北侧坡道尾厅(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49
○从坡道看内庭(田方方)
受到“大都无城”的启示,夏博以中央大厅为内核向四周空间强力辐射,且在空间的连接方式上,不甘于受到南北串联所暗示的中轴序列的约束,将入口内庭、序厅、中央大厅到尾厅以非对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52
○博物馆总平面图
在空间特征上,夏博突出与遗址、场地环境的对话而呈现明显的外向特征。作为空间序列的末尾,公众可以来到被三柱回廊所环绕的屋顶开放平台,在这里融入二里头遗址所处的庞大的地理空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55
○屋顶观光层的三柱回廊(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57
○落日余晖(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59
○建筑天际线(田方方)
在内部空间设计方面,也试图凸显当代博物馆价值的最新理念,比如通常秘不示人的文物修复区被组织在观展序列的必经之路上,使公众加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夏博也设置了充足的面向学生的研学体验区,充分适应当代需求,发扬现代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展览空间的塑造上,也试图突破目前国内博物馆通行的“黑盒子”封闭展陈模式,在陶器展厅设置了自然采光的天窗,还原器物自然的展示状态,带给观众舒适的观展体验。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62
○ 自然采光的展厅内景(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64
○天窗与陈列(田方方)
03由隐到显的生土建造
从最初消隐大地的 7 米体量演变为从 11 米渐次抬高到 24 米的宏大体量,如何化解建筑于场地带来的突兀感是个难题。将外围环绕的绿地隆起为护坡,延续建筑破土而出的意向,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部分建筑体量,除此之外,材料选择成为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巨大的体量,单一的材料无助于缓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考古现场帮助我们在材料建构层面做出了快速的决断,铜与土这两种与二里头文化关联最密切的材料组合成为首选。
在铜材的选择上,为兼顾装饰效果、耐久性和经济性,选用做旧紫铜、铜铝热熔复合的铜质蜂窝板材。在土的选择上,大量采用手工夯土以及与之匹配的清水混凝土工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此超大规模的夯土工艺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并无先例,如何解决其性能的可靠稳定?我们延请的夯土专项负责人穆钧教授团队对夯土实践具备长足的经验,坚守以真实的生土为主料的现代改良夯土实践。洛阳地区的土源、土质性能差异很大,之前的经验并不能简单的类比套用。
临场实验和持续的设计优化最终完成了包括:夯土墙刚度与主体结构不匹配的问题、生土材料配比与强度试验、夯土墙高厚比的矛盾、超高夯土墙构造、开洞处的夯土构造、夯土墙防裂、夯土墙防水、夯土墙施工及验收标准等方面的挑战。由于国内尚缺乏夯土施工的验收标准,我们通过实践确定具体可实施的夯土施工及验收方法、标准,并协助参编《河南省夯土墙施工技术标准》。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70
○整体夯土墙分布轴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72
8 米高夯土墙构造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74
室外景观护坡夯土墙构造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76
带门洞 6.5 米高夯土墙构造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78
超高夯土墙的构造措施(李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80
夯土施工进行中(李立)
建筑室内外设计伴随着实验也成为一个“不定形”的过程,随着实验数据的持续乐观,夯土墙的高度节节攀升,设计表现出灵活包容的姿态,技术性的制约可以用不动声色的设计去化解,最终呈现的其实是一个非完全预设的结果。
整个夯筑过程采用了长 1.8 米、宽 0.6 米的定制高强度铝模具系统,逐层上移便于重复使用,对夯土完成面的平整度是个良好的保证。夏博最终完成的室内外夯土总量超过 4000 立方米,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生土建筑。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84
○大厅夯土墙之间的错动穿插(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86
○中央大厅夯土内墙(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88
○建筑与夯土围墙(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90
○北侧的狭长内庭(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92
○北侧水池倒影(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94
○东出口内院(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96
○水池倒影(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98
○左:外墙细部(田方方),右:中央大厅交通核(朱捍东)
04从点到面的总体设计
二里头遗址远离洛阳市区,当地的百姓为了遗址保护做出很多牺牲,农业生产、多种经营乃至村庄建房长期受到抑制,夏博以及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如何惠及乡村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互利双赢才是乡野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之道。
建设夏博只是一个“点”,一个孤立的博物馆在设计层面的融合无法实现与周围的乡村空间真正的融合,我们还需要一个能够衔接乡村发展与遗址保护的整合设计。
这就需要一个新的聚集节点,以避免发展过于集中在博物馆区域。博物馆西侧不远处有一个叫冉庄的小村落,只有 88 户人家,村中仍保留着 30 余处传统民居,还有一处远近出名的龙凤寺,是一处颇为典型的豫西传统村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04
○博物馆与北侧复原水系(田方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06
○博物馆与乡村生活共生(田方方)
在对传统民居进行测绘之后,最终制定了将游客中心与冉庄改造整合并打造为特色文旅小村镇的规划:在确保遗址重点保护区内的宫城遗址、井字型大道以及中轴线完整展示的前提下,对一般保护区内的村落尽可能维持现状,尽量减少对村庄日常生活的影响。控制地带的建设尽量与现状村落集约发展,以带动村庄就业和村落基础设施的整治更新,特别将遗址公园的游客中心、停车场结合冉庄整体规划建设,游客中心建筑化整为零,以民居的尺度与村落融合,并与遗址公园一起形成以夏博为中心的一体两翼、联动东西发展的全新架构。幸运的是,这个规划得到了洛阳市领导层面的认可,夏博建筑与遗址公园规划、游客中心规划三位一体,得以同步付诸实施。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09
○遗址公园规划总平面图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11
○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与遗址公园三位一体(朱捍东)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丨中国洛阳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113
○从村头的皂角树看博物馆(杨天周)
注:本文原载于《建筑学报》第 627 期,有删减。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建设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设计时间:2016 年 11 月
竣工时间:2019 年 10 月
基地面积:148732 平方米
建筑面积:31781 平方米
项目业主:洛阳市文物局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若本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李立
建筑设计:王文胜,高山,周峻,郝竞,叶雯,孔维薇,梁阳,刘畅
结构设计:刘浩晋, 张涛,丁亚茹,陈绍琳,胡晓莹
机电设计:程青,冯玮,曾刚,程贵华,姚赛,陆扬
室内设计:李立,郝竞,张溯之,张塨,冷先强,谢越
景观团队:李立,刘畅,徐大威
夯土专项设计:穆钧,周铁钢,蒋蔚,梁增飞,崔大鹏,邢勇,周健,高志鹏,杨飞
幕墙设计:牟迎光
遗址公园规划:李立,刘文佳,冯珊珊,张婉舒,胡海宁
游客中心设计:何侃轩,孔维薇,黎彦希
驻场建筑师:郝竞
摄影师:田方方,朱捍东,杨天周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