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国和路1000项目是我们迄今做过的规模最小的商业项目,但倾注的精力可真不少。2016年6月启动设计,2018年5月开业,前后历时近两年。由于是低成本更新改造,又希望能让原有建筑有根本性的改观,设计和落地的过程可谓是艰难曲折。但当项目开业,看到最初设想的种种呈现眼前、周边社区居民们乐在其中时,着实让我感到欣喜多多!
▲项目改造前
▲项目改造后
最初参与到这个项目是缘于瑞商联城Joanna女士的邀请。她有强大的运营背景,专注于社区商业多年,创立了乐坊这个品牌,并不断精益求精。在参加team+十年活动时,她看到我们的作品非常喜爱,也非常认同我们的理念,因此便邀请我们负责项目的设计,帮助她实现产品的升级。当时的初次沟通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她动情地说:作为上海人,我觉得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太苦了,可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太少,生活品质并不高。我希望能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尊严、更幸福一点。正是这段话打动了我,便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案子。
第一次看项目现场便被触动了。地块是在杨浦区的一片老住区之中,由于是非常成熟的居住区,周边有大量生活多年的原住民,也有不少喜欢市区生活的外来年轻人租住于此,整体有一种都市里难得的不紧不慢、温暖祥和的老上海生活气息。我们细细观察发现,街道上从早到晚都有来往的人,但由于沿街商铺缺乏运营,整理环境也非常一般,人们来来往往却无处驻足。原有的建筑本来是个商超,位于路口非常醒目,但封闭冰冷得与周边格格不入。看到清晨便出来闲逛的老人们站在路口的房子前徘徊而无处可去,年轻人们匆匆而过,我们深深地感到这里的人们需要一个家以外的邻里空间,能让他们的日常过得更丰富多彩、从容舒坦。
▲周围环境
96年刚毕业时我曾在上海的老式里弄租住过几年,对上海的里弄生活有很深的体验。因为居室空间有限,街巷便成了大家共同生活的客厅。大家碰面便会打个招呼,天气好时餐桌凉椅便放到了巷子里。嬉戏玩耍的孩子们、放学的学生们、闲暇的老人们、遛娃的妈妈们……让街头巷尾总是能瞬间就热闹起来。那种邻里温情和浓浓的生活气息至今一想起便扑面而来。
由此,在设计最初我提出了“全天候,全开放,立体街区,社区客厅”的想法,希望能够为周边居民在家门口便提供便捷的消费场所,并且通过提升周边环境、促进居民交往来激发老社区的新活力,此外还希望做出一些上海的地域特色从而能够复兴本土文化。
近年来,在商业设计中,除了把握商业的基本逻辑和价值点之外,我越来越关注本土地域特性。因为做商业的本质是在打造一种生活方式,能够将商业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为目标人群带来他们喜爱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如果能够抓住地域特性,往往就能做好这一点。例如成都的太古里,正是延续了成都的市井街巷生活并结合消费升级,打造出了现代成都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了成都人心目中“我们的太古里”。
在上海生活多年,我觉得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也是一个精致而适宜生活的地方。主城区保留了殖民时代留下的尺度宜人的规划格局,许多街道至今颇具风情且生活气息浓郁,沿街的商家各有特色,凭添一份日常生活之美,随意逛去都让人分外惬意。在这片上海的老住区里,我也希望把这份特属于上海的精致温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为此,我们的设计团队特意调研了上海田子坊,这里就是传统上海街巷生活与商业结合的鲜活的例子。田子坊由四条3-5米宽的街和若干条3米左右的巷组成。这里过去都是里弄住宅区,后来艺术家们在周围租了些房子开始了他们的艺术创作。随之这里陆续聚集了不少有特色的文创、设计师品牌零售和餐厅酒吧,同时还有许多居民在楼上居住。新与老的交织、商业与里弄住区的融合,编织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又具有浓郁上海特色的商业空间,每个角落里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丰富多彩、充满惊喜。
▲田子坊调研
由于本案建筑体量只有一万多方,且用地仅5800平米、地上四层,如果能在内部形成立体的小尺度街巷空间,便可以小中见大、大大提升体验的丰富度和游逛度。于是在空间设计上,我们把原本全封闭的建筑转变为融入周边街道的立体开放街巷空间。首先在一层就开始做切割,增加多个出入口和巷道,将整个沿街面变得更为开放,使得人们能够从各个方向随意逛入其中。然后在内部形成一条主街,将人流汇到内部主街后,再通过竖向空间和动线的打造,营造出一个立体的街巷空间,人们在穿街走巷游逛的过程中被不断往上导引,从而让整个项目充满活力。
在空间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贴近人们生活的社区邻里生活中心需要置入哪些人们真正需要的内容,从而有可能成为一个24小时有活力的场所呢?我们对周边的人群需求做了仔细分析,除了贴近日常生活的业态组合之外,我们希望人们在购物消费之外也能随时来这里活动和交往,从而成为大家喜爱的邻里之家,成为他们有限的居室之家的空间延伸。最初的概念设计中我们大胆地设计了一个围绕建筑全开放的大坡道,可以从一层直接上到顶层的屋顶花园。早上老年人可以沿着坡道漫步到顶层的花鸟集市,年轻人晚上回家后可以沿着坡道跑到顶层的健身中心做运动,天气好时还可以在屋顶看个露天电影,室内外的空间结合互动可以大大延长人们在这里的活动时间。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担心离住宅太近会产生扰民等一些因素,许多室外空间的想法没能实现。在建筑内部,结合立体街市和不同业态,我们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公共活动空间让人们能在这里惬意地停留和活动。
这其中我们设置了三个不同主题的中庭,使得整体的空间设计既对外有充分的开放度把人引进来,又能够把人聚在里面有不同的活动发生,成为社区的共享客厅。
首先是主入口进门处的黄色主中庭,用一个屋顶的形状强化空间聚合度,以“社区共享家”的概念作为较大型的主题活动场地,经常有社区、商业、或节庆主题活动在这里开展。这个空间如同街角的广场,各方向的人流都汇集到这里,周边的店铺以半开放的形式面向这个小广场,增加商业与空间的互动。
▲社区共享家
主入口的右端是一个蓝色的通高中庭,以“梦幻蓝中庭”为主题,代表的是儿童活泼、天真和充满梦想。在未能拆除梁柱的情况下,我们的室内设计巧妙地用功能魔方的设计概念在垂直方向上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街区空间效果,既弱化了梁柱对整体空间的影响,也在打开空间上下贯通的同时提供了多个可灵活使用的空间。
▲蓝色梦中庭
在主入口左侧是一个相对狭长的空间,我们在屋面条件允许的部位尽可能打开了天窗和楼板让阳光穿透下来,形成了一个极有纵深感的中庭空间。这个空间视线通透,以楼梯连接上下,任人穿行其间体验这样一个绿色清新的“邻里生活街”。
▲邻里生活街
在业态方面,瑞商有丰富的资源和运营经验,根据周围社区居民的主要需求,结合租金和运营做了细致的业态规划。
项目一层以小型轻餐饮食街和生鲜超市为主,品类多样,以“舌尖环游记”为主题。二层则以特色餐饮及主力店为主,这里集结了日本料理,水煮鱼,传统上海菜等品类多样、性价比高的餐厅,以“大厨集结号”为主题。三楼命名为“童梦总动员”,从婴幼儿护理到早教、艺术教育和学业辅导一应俱全,满足不同年龄层小朋友的需求。四楼则是一个非常有社区特色的主题叫“共享乐无界”。为了让社区商业真正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四层除了健身房外更多的是作为了社区的共享空间:共享厨房、共享办公、共享会议室、开放的亲子活动空间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这里真正成为了有温度的社区之家。
这个空间的运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为家庭和年轻人提供聚会和办公的空间,商家也会在这里不定期地做一些活动,周围居民也会自发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除此之外,一些政府支持的便民服务也会定期来社区服务中心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免费的生活服务。
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我们打破了原有建筑单调封闭的外立面,将城市界面变得层次丰富而开放,创造出更多室内与室外交流的空间,并通过外摆增加商业与街道的互动。在材质上,我们选择了质感温暖的陶砖,但采用半透的砌筑方式,既有传统里弄建筑的细腻肌理感和亲和力,又更为轻盈通透而现代,商业广告也融入立面整体设计,既满足商家展示需求的同时又不过于突兀。
面向道路转角的主入口作为形象展示重点设计,整体造型是一个抽象的门,在老住区中既能融入也拥有很高的辨识度。
灯光设计与主入口和半透的陶砖幕墙结合,使整个建筑在夜晚也熠熠生辉,透着家的温暖气息,欢迎着归来的人们。
完成这个项目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做多大的商业项目,我们需要更多地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服务于人、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体验,还原生活本真之美。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国和1000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杨浦区
业主单位:杨浦商贸
运营单位:瑞商联城
总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
项目设计单位:上海加合建筑设计事务所/team+ design consultant
设计/建成年份:2016/2018
建筑、室内设计团队主要成员:李霞、程洪波、莫薇琪、徐青青、李徐、蔡玉婷、王超、邬迪德、Bianca、张帆、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