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
,
点击上面“搜建筑” 关注即可
观照丨筑园寻梦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及幼儿园
『
1
分
10
秒
视
频
请
观
赏
』
△ 视频截取自校方提供的宣传片《我们的风采在飞扬》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及幼儿园位于2022年亚运会主场馆“莲花碗”和杭州机场方向入城门户西兴大桥旁。
△ 学校区位图,不同方位和视角均具有较好的展示面
△ 校园临近亚运会主场馆“莲花碗”
地块被周边高层住宅和高架桥包裹,基地边界不完整并呈南偏东约40度夹角,校园出入口界面较短。
设计通过独特的布局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各种不利因素,在解决学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植入一个新的空间维度,使之与既有的教学空间碰撞、交融,创造出无限的使用功能和空间潜力,以应对未来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
为孩子们提供一处快乐成长的“追梦舞台”。
△
高低错落多维度的校园
△
钱塘江畔华灯初上的校园
设计伊始就放眼周边整体城市环境,把临近地块的社区邻里中心及周边超高层住宅纳入整体考虑中,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力求突破与创新。
为了减少操场对教学建筑造成的干扰,在以往众多学校设计中,操场经常被放置在远离建筑的角落,但是,放眼更大的维度,对于周边高密度城市空间环境来说,学校及操场恰恰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区域中难得的一片空间洼地。
△
校园周边高楼林立
因此,设计坚定地将运动场放置于整体地块中心,采取校园建筑围绕运动场布置的整体布局,把运动场作为学校学习空间构成中重要的一环。整体上运动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层层包裹,形成高低有致的空间态势,通过学校的合理布局改善周边城市空间环境。
△ 层层包裹的城市空间
学校不仅仅具有其自身的教学功能,通过合理的共享功能布局和安全便捷的公共交通组织可实现学校与周边社区间的渗透,使社区成为学校的延伸、学校成为社区的资源。
本案充分考虑将部分校园资源向周边社区开放,整体布局上将生活运动中心、室外运动场地、接送等候空间设置于靠近东侧的次入口,创新中心结合北侧校园主入口布置。
在不影响学校核心教学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方便外来人员出入与管理,最大化实现校园资源的社会共享。
△
生活运动中心与创新中心遥相呼应
为解决家长接送问题,在小学及幼儿园主入口退让出约500平方米的接送广场,家长可在接送广场临时集散。
广场内设置了可坐树池,方便接送家长老人休息,体现人性关怀,也为周边社区提供了一处纳凉交流的街角广场。
△
小学与幼儿园主入口间退让出的街边广场
社会车辆可从北侧与东南侧进入地下社会停车库,车库内设置了家长等候区,方便家长有序接送学生。
通过港湾,家长等候区等设置,有序高效地组织接送,避免接送车辆影响城市交通。
通过底部白色基座将行政中心、教学中心、生活运动中心串联起来。上部主要教学区域则采用暖色调的仿木蜂窝铝板,镶嵌在白色的共享区基座之上,形体穿插咬合。
不同颜色的建筑形体体现不同的使用功能,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同时也希望为该区域相对灰白的建筑主色调带来一抹明亮的色彩。
△
形体生成逻辑
△
婉约流动的形体组合
从运动场、大台阶、架空平台到内庭院,再到屋顶阁楼活动平台,形成由低到高逐层抬升的多层级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立体的室外学习交流活动场所,宛如“梦想舞台”。
△
学习中心丰富的形体空间组合
△
底层室外大台阶及架空层
△
底层流动的庭院空间
△
二层屋顶活动平台
主要教学区顶层采用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坡顶建筑形式。坡屋顶在利用自身造型有效阻隔高架噪声、保证核心教学区安静的同时,也创造了优美的第五立面,使市民在高架及周边高层建筑上依然能感受到富有特色的校园形象。
△
坡顶阻隔高架噪声,丰富校园形象
△
色彩醒目的校园第五立面
△
富有文化气息的坡顶造型
学习教学中心底部包含报告厅、展览厅、讨论室、小型演讲厅、专业教室等适应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空间。高密度的建筑体量及复合的教学功能被高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室内漂浮着各类岛状交往空间,与庭院形成相互渗透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流动的平面布局结合灵活多样的家具布置,使教学与交往空间不再传统刻板,适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
共享中庭学习交流区
△
开放阅览区
△
教学区开放交流空间
△
教学楼学习交流走廊
室外阶梯式的多层级活动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方便多样的室外交往场所。设计在核心教学区的屋顶为孩子打造了半室外坡顶阁楼及露天植物园。
孩子可以在此眺望、读书、玩耍,感受时间交替、洞察四季变化,留下难忘的童年回忆。无缝切换的室内外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头脑和身体都能够健康自由生长的场所。
△
孩子们在坡屋顶室内阁楼可仰望星空
△
屋顶露天植物园
设计摆脱高低学龄分隔的传统布局,将相近学龄的儿童相邻布局,实现混龄化教学,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放大走廊取代了传统功能单一的走廊,使得走廊复合交通、学习、交谈、储物和信息展示等多种功能。
教育理念同建筑设计的深度结合,为学校实现小班化、合班化、混龄化等不同教育新模式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
社团教室
为了满足工业化设计的要求,校园地上建筑采用全钢结构体系,学习中心的教学楼外围总长度约300米无缝处理,所有外墙均采用开放式幕墙系统,地上地下所有室内功能空间全部采取精装修设计。
同时结合BIM设计、风环境分析、光环境模拟等一系列高标准、高要求的技术手段,提升设计品质,保证建造完成度。
利用BIM模型结合VR设备进行虚拟漫游,通过沉浸式的感观,让设计师以第一视角进行漫游,提前发现可优化点位,对项目进行点位细节优化。
通过BIM模型对建造过程进行模拟,针对设计落地及施工工艺进行二次深化,确保设计的落地性。
设计过程中采用专业软件对噪音、日照、风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辅助设计:确保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西侧高架对核心教学区的干扰,教学用房及室外活动平台日照充足,场地内无明显涡流区,空气流通顺畅;确保校园每个空间角落都有足够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实现健康校园的设计目标。
△
BIM技术及室内外风光模拟
设计师希望在充分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校园空间和功能的改变在设计中体现的同时,还希望这所学校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周边的社区和城市,并希望在这里能够制造更多的浪漫和惊喜,在启发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并激发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校园空间和环境育人为目标的一所新型学校。
△
总平
面图
△ 地下一
层平
面图
△ 一
层平
面图
△ 二
层平
面图
△ 剖立面图
项目地点丨浙江 杭州
班级规模丨54班小学+12班幼儿园
项目规模丨94150 ㎡
设计单位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丨范须壮、邝洋、朱恺、林肯、王豪、王溯、杨帆
结构设计丨沈金、钱磊、王俊、王成志、华旦、陈刚、占宏、余炜
机电设计丨陈激、郑国兴、任晓东、杨国忠、方火明、丁立、邵春廷、郭轶楠、黄正杰、邓毅、黄钦鹏、李向群、袁骁男、叶敏捷、牟宇
室内设计丨李静源、胡栩、贾茹、陈裕雄、郭思聪、田宁、王冠粹、罗宝珍、王丰、张慈、任志勇、王觅、丁怡、庞笑肖
幕墙设计丨白启安、杨东艳、陈栋、王继明、俞颢、章洁、曹东秋、黄丽、陶善钧、田乐、张默然
景观设计丨郭宏峰、乌姬娜、张倍倍、李文江、盛超赟、徐晖、王崛、刘双艳、高菁、李如诗
BIM设计丨张顺进、任伟、陈畅、韩雪、朱力、梁杰
建筑经济丨孙文通、周永杰
建筑摄影丨赵强、章鱼见筑
欢迎加入
中小学建筑-交流群
联系小编
推荐一个
专业的地产+建筑平台
每天都有新内容
合作、宣传、投稿
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