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

2021/09/09 17:32:15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从金榆桥附近到武窑桥,全长 45.6 公里的温榆河-北运河(城市段)绿道途经运河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和大运河森林公园,沿路枝繁叶茂,花卉彩叶,四季变换风景。这是通州区最早建设的一条绿道,与温榆河绿道连接,一直是周边市民骑行健步的好去处。近几年,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也相中了这里的好环境,常在这条线路上进行。也正是这样一条条滨水绿道,将美景带进了城市副中心百姓的生活。
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形成温榆河-北运河(通州城市段)绿道、北运河健康绿道、运潮减河健康绿道、潮白河绿道、小中河绿道、中坝河绿道、凤港减河绿道、凉水河绿道、潞城中路绿道、壁富路绿道、假日乡居环绿道、环办公区绿道等 12 条绿道,总长度近 400 公里,逐渐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
绿道串起运河新兴美景,从一抹绿到一片林,潮白河生态景观带正在加紧建设,40 公里长,平均宽度 5 米的健康绿道已贯穿其间。这条由 3 米骑行道和 2 米步行慢道组成的绿道串联起百亩彩林观景区、百亩秋季色叶林、百亩春花林等若干彩林片区,形成壮观的生态彩叶林游赏体系。沿线植物景点各具特色,金叶满林、春色漫廊、香林美棠、红叶染秋、湿塘彩林、流苏夏雪成为新兴的生态网红打卡景点。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4
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道周边村庄密集,与城市副中心多条主要道路衔接,因此在营林的同时,还特意打造了一些休闲节点,形成休闲节点与多彩森林有机结合的林地游赏系统,保证林地在具备地域生态功能的同时,兼顾可游可赏的游憩功能。
在这片巨大的游憩空间中,还布局着 100 多个市民广场,规模从 100 到 3000 平方米不等,主要分布于绿道出入口与市政道路接驳区,距离村镇只有 200 米至 500 米。目前,绿道及两侧绿化景观提升已基本完成,逐渐形成潮白河沿岸廊道联通、绿色空间串联的生境网络。
打破围墙还岸线于民
在长安街延长线最东端潮白河畔,还有一处开放的“亲水乐园”,水面之上睡莲欣欣然展开花瓣露出黄色的小莲蓬,陆地上廊道串联起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沿着水岸绵延近 6 公里,这里便是施工已接近尾声的大运河水梦园——运潮减河支流减运沟沿岸一个璀璨的节点。这里距离行政办公区仅 3 公里,距离北三县的燕郊镇也只有 10 公里,城市副中心规划边界穿其中心而过。
“这原本是一处封闭鱼塘,现在‘还岸线于民’了!”水梦园项目设计师王威笑着说。水梦园的前身曾是“北京市农业观光示范园”,园内布置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设施,可后来由于运营不善,荒废了多年,早已丧失了开放廊道的功能,与周边公园、交通割裂,不匹配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和定位,亟待更新。
“这一片驳岸较缓,腹地较宽,具备近水条件,此地也是衔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外围生态斑块之间的重要自然廊道,拥有风景优美的弹性水岸和森林基底……”王威指着眼前的一片区域说。经过前期可行性调研和论证,设计团队认为完全可以滨水体验为核心,打造具有湿地风貌、尺度宜人的水系廊道。因此,“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弹性水岸”成为水梦园的建设主方向。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11
绿道美景
退塘还湖、退渠还溪,经过长达一年的建设,如今的水梦园形成了溪、瀑、林、湾、岛、滩、湖七大景观。廊道也被重塑,比如将原有运河古道打造成具有运河新韵的文化长廊,保存农耕文化象征符号“锚”;营造环湖亲水台阶,形成滨水游步道;原始院落被改造成记忆花园,各个小径通幽;各式绿道形成闭环,合理串联各个游憩空间,通过绿道市民可以近水亲水,慢跑骑行,休憩观水,采风阅读……
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复生态之美,还岸线于民,是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的一个重要遵循。“绿道的建设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行,而是逐渐承载着服务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
文化驿站唤醒运河古韵
西起通胡大街与芙蓉西路交汇处,东至运潮减河于潮白河交汇处,运潮减河河堤畔、林荫下,一拨拨游人沿着绿道漫步骑行,沉醉在林水相依的运河美景中。这段全长 23 公里、建设总面积近 60 公顷的区域便是运潮减河绿道范围。宽阔的河面上时有清风徐来,立于岸边,一抬眼就能看见对岸运河商务区鳞次栉比的楼宇。步行道在林中穿行,地面铺设的是砖红色混凝土,色调鲜艳,走起来富有弹性。
就在视线延长线的尽头,一处由棕色防腐木龙骨搭建的小房子显得尤为突出,白色亚克力材质勾勒出两个大字“驿站”。GREEN 绿道美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18
设计师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三院二所所长范万玺表示,依据《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运潮减河绿道沿线共设置 2 处驿站,建筑面积达 130 平方米,具备机动车停放、自行车租赁、零售、医疗救护、公共卫生间、休憩等功能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达 4 公里。“绿道上的驿站就像一个多功能中转站,让你在清洗身上风尘与补给能量的同时,可以饱览周围的人文景观。”范万玺说。
范万玺是温榆河——北运河(城市段)绿道、北运河健康绿道以及运潮减河绿道的设计师。提起驿站对人文景观的塑造,他谈起了北运河健康步道设计中文化驿站的设置:“提起大运河,不得不说其深厚的漕运文化。自运河通航以来,北通州段一直是其中最繁忙的区段,河道中商船云集,河边遍布各种为漕运服务的设施,河道两岸更是当时的居住密集区。如今,通州段河道漕运已停止,但因漕运盛、人类聚集形成的文化印记依然守护着古老的运河。经过统计,该段区域文化遗存达 20 余处,我们将这些文化遗存指引给绿道上的骑行者,共设置 7 处与活动场地结合的文化科普设施,这些科普设施可向游人介绍漕运的兴盛,标识周边文化遗迹区位,居民骑行其中可感受厚重的漕运历史,激发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范万玺表示,文化驿站在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同时也是绿道的精神所在,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建设健康舒适的绿道网络,突出以绿串城、绿城一体,完善高品质全域绿道体系,让绿色流动起来,就包括升级绿道设施服务,强化绿道的体育健身、文化体验、风景休闲、慢行通勤功能,加强沿线驿站、标识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芦苇荡木栈道勾勒田园风光。天空俯瞰,五河交汇蔚为壮观。运河商务区高楼栉次鳞比,西海子公园蓝绿交织,通惠河如一条丝带穿过,两岸两条绵延 1.2 公里的木栈道为这条丝带镶边,行走其间的游人仿佛也成了这花边上点缀的图案。这条绿道串联起了清新明亮的副中心图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23
木栈道是绿道设计中一个常用手段,适合沿河观景游憩,增加游人亲水参与感。”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马超说。
这条栈道位于城区内,是对岸风光的窗口,与人文景观——运河商务区交相辉映,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木栈道等宽 3 米,靠水一侧有栏杆,栏高不超过 1.1 米,马超说这是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遮挡视线。扶着栏杆向下望,下面建有安全护坡,长满水生植物。“木栈道是悬空的,能在不占用也不破坏河道行洪断面和自然生态的情况下保证宽度,给人亲水宜人的舒适感。”马超补充道。
木栈道从新华北路直通五河交汇处石坝遗址,全长 1.2 公里,与之平行的还有一条巡堤路适合骑行,两路之间也有道路联系贯通,共同组成了这段沿河绿道。在此绿道中程,内侧与河湖湿地相连,漫天芦苇。秋季,阳光透过芦苇荡,斑斑驳驳地在游人脸上身上跳跃,场景如梦如幻。沉浸在芦苇荡中,视线会不自觉被不远处露出的燃灯佛舍利塔吸引,这幅历史的交汇图描绘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古韵新章。
大片芦苇让城市滨水景观增添了难得的自然野趣。通惠河两岸绿地面积共 65 亩,而这片芦苇荡面积就达 25 亩,宽度 200 多米,南北长 70 米,在城市段有这么大面积的芦苇荡实属不易。更蕴藏设计巧思的是,这一大片芦苇荡除了在城市中营造田园风光,还有净化水质的功效。通惠河河水作为西海子湖和葫芦湖等公园景观用水水源需要经过湿地千屈菜、芦苇等水生植物的净化才能使用。更有意思的是,翻开史料不难发现,运河两岸历史上其实早有关于芦苇荡的记载。这个跨越历史的美丽巧合,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又是一种必然。如今再次出现的芦苇荡也吸引不少动物安家,成为越来越多的鸟儿隐秘的角落。
另外,绿道建设也可分为城市段和郊野段,这样分类在于服务人群的不同。马超说,城市段主要服务于白领和城市居民,游人聚集度高,需要提供高密度的通行路线——除了提供可供步行的木栈道外,还要有巡堤路一类自行车道,以及两条路的连接道路、辅助道路,一年四季都有需求。而郊野段,由于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使用密度低,通常一条巡堤路就可以满足要求,使用上,季节性也很明显。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曲经纬、王军志
摄影:常鸣
现在请快关注我
E-mail:bldjyl@263.net
地址:北京海淀中关村东路 18 号财智国际大厦 B-22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35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36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道建设丨中国北京-37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