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基地与建筑
太阳岛的知名度不亚于充满异国风情的城市哈尔滨本身,它也是哈尔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景观。太阳岛早期就曾被外侨当做野餐、野游、野浴的三野休闲浪漫之地。1979年歌唱家郑绪岚曾以一曲“太阳岛上”红遍了全国,“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估计当时的听众也是被歌词中迷人的太阳岛风光水色所感染。如今太阳岛已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在城市中,这样的自然风貌确实是弥足珍贵。
哈尔滨大剧院就是建在这样的风景区北侧,松北区前进堤,外贸堤和改线堤的围合处的湿地公园内。基于基地的特殊性,大剧院的建筑属性就注定了超越功能性要求之上的景观性需求与制约。
基地范围大约为1.31平方公里。其中大剧院及文化中心占地面积166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大剧院由包含1600座的大剧场及400座的小剧场和附属设施组成。主体建筑高度为56.4m,上设有屋顶观景平台,可俯瞰湿地景观,远眺城市。建筑整体以舒展的姿态自如延伸,它虽然不是城市尺度上突出的景观点,然而奇特的造型仍然会使人们在远处注意到。
基地内大部分是自然的沼泽景观,经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仍然维持了其自然的属性。基地内的步行观赏交通用栈道相连,采用了重自然轻人工的手法。
建筑师的最初设计概念来自雪堆,造型像积雪在凛冽寒风下的塑形,并在风力吹刮下生出波纹和裂带。建筑设计工具采用当下流行的“犀牛”计算机制图软件,这个工具使曲面和流线的设计自如和随心所欲,同时使异形建造在同样软件下成为可能。外墙表皮用5mm厚铝板制作加工,内墙用GRC(玻璃纤维混凝土)板进行曲面塑形。建造技术完全迥异于以往的传统。我们很难找到代表性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可以说设计手段是科技的、先进的,造型与空间表现是浪漫的、随性的,当然这种设计方法在每个环节都是对专业性的挑战。
布光的逻辑
基于对观景点上的景观,自然中的自然形,环境中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理解,制定了夜间灯光环境的设计策略。在保证使用功能光的前提下,实现用光塑形,用色温辨空间冷暖,用光带引导视线流动的光影诗意化表达方式。归纳起来,我们采用了造型的光,流动的光,浮起的光,溢出的光四种用光的概念来说明建筑布光的逻辑。同时在景观布光和室内照明的设计上制定了用光的基本原则。
造型的光
较大范围的沼泽地缓冲了远处城市对大剧院建筑的亮度影响。除去路灯光外,基地的照度不过1-2勒克斯,建筑的外观材质为浅灰色铝板,反射率在0.6左右,通过实验,20勒克斯以下的投射照度足已将其造型显现出来。设计平均照度定在10勒克斯左右,投光面部分的亮度在5cd/㎡左右。未投光部分除了环境光的影响外,没有亮度,但暗处的建筑面与边缘也承担承担了体型与轮廓的塑造。完成后的检测确认了这个设定,同时视觉感受也证明了亮度设定的正确性。为了区分室内外的冷暖感觉差异,选择了色温4200k的陶瓷金卤光源。
建筑的立体感的体现靠光影的互衬,投光的面积有意识地控制在60%的表面面积上,同时控制亮度在设定范围内,其余的留给了影子。局部天际线投光稍强,除了城市尺度的指引目的也暗示出对外部开放的天庭空间的存在。实施过程中的调光涉及到对亮度的现场判断,人眼对不同亮度的感受随时间有自适应的调节功能,有时会影响对实际亮度对比的判断,这时用相机等工具的屏幕显示反而能能帮助客观判断相互的光比关系。
流动的光
建筑环廊是建筑造型的细部也是人流的动线部分。用光表达动线既是对建筑的细节刻画又是对人流视线的导引。走在通道上,需要舒适的光环境与清晰的功能照明,远望需要表达环绕形体的光带。光带变宽处,是与室内呼应的位置,室内光也会透出来这时表皮有了进深感。光带触至地面,与地面矮墙或扶手的光槽相连,拖至远方。主光带延伸至售票厅,终止端的售票厅室内光外溢像吹起一个明亮的光泡。流动的光是靠贴墙的灯槽间接照明实现的。灯槽的宽度,高度,放灯的位置,灯的单位功率,色温,都经过反复的样板试验,才达到流畅自然舒适的视觉效果。
浮起的光
底层外檐连续飘出形成檐下空间。间隔
1.2米
的下照射灯给地面约
150勒克斯
的照度,形成光的通路。走在光路上,室内外光影在界面处映射互动,空间更加诗意化。同时地面反射光和顶部的灯槽间接照明也烘托了檐下空间的亮度,似用光把建筑托起一样。大剧场的前厅有弓起的窗洞与室外相连,像眼睛一样,光带在此处与室内空间呼应渗透。小剧场的舞台室内外通透,给室内观众和室外游人同时观览的机会,这里空间是流动的,光促进了通透性。
溢出的光
室内的灯光外溢是建筑外观最自然的灯光状态表达,就像过雪乡人家从积雪之间漏出的温暖的室内光那么真实且有诗意。室外金属外皮,天空蓝,沼泽地的暗与室内的温暖是令人激动光景观。大剧院的前厅部分天窗玻璃幕结构似水晶体,用内侧光强化该突起的部分从外侧看晶莹璀璨。从亮度上讲,室内部分应该是亮度最高的。从室内高亮度向室外低亮度外溢是最自然的灯光表现,反之就会本末倒置,消弱建筑的空间感。
环境光的层级
从中心(室内)到主体建筑,室外广场,景观湿地沼泽依次用光的表现状态为整体空间,局部表面,不均匀光斑光带,零星散点扩散式布光,由强至弱。就是说,光进入沼泽地逐渐弱化消失,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建筑室内光环境需要正常标准要求的光,设计遵从了光的不同层级需求。栈桥的灯光特制了太阳能发光系统的点光,由于工期问题止于试验成功阶段。广场上的布光探讨过诸多方案,起初主要是以消灭灯杆为目的,假如你站在广场上对建筑摄影就会理解这一点。由于担心广场人流多时的照度能否满足,最后被选择了立杆的球形灯泡。广场上的星光点缀也因担心积雪覆盖而放弃。
设备的安装以不影响外饰面的完整为前提,灯位顺应了结构的逻辑,灯具选用考虑了防眩光,在细节构造上也采取了防眩光措施。灯槽内的灯具安装位置保证在不同的角度不漏光源且均匀连续,这些细节直接与光环境的品质相关联,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反复核查。
找到载体与空间的逻辑关系后用简约的光表达也是对投资和节能的贡献,在此意义上照明设计就是环境设计,我们期待在不同季节里灯光和环境的紧密融合。
哈尔滨大剧院的照明设计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并获得了IES照明卓越奖。在专业盛会露脸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鼓励。
项目信息:
项目业主:哈尔滨松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二办)
建筑设计:
MAD 建筑事务所
合作建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景观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泛亚国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北京东方富海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荣誉:
2016年美国IES照明奖 卓越奖
---------------------------------------------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
所有,
往期精品推荐
↓↓↓↓↓↓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