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古典精神和自然环境下墓园新空间
林地公墓
Woodland Cemetery
冈纳·阿斯普朗德 西格德·莱维伦茨 1914-1940
斯德哥尔摩,瑞典
第一版方案中,他们保留了大部分场地中原始的地形和植被,并在它们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仪式性场所,这一点深得评委的认同和赞许。
▲墓园总平面图
场地的轴线并没有跟主建筑形成直接的关系。由场地最高处的冥想之丘至墓地深处的重生礼拜堂,形成了一条视线通贯的长轴,名为“七泉之路”。
通过桦树、松树、云杉三种不同体量的树木的配置,在这条主轴线上营造出一种渐进的庄重氛围。
而另一条轴线由林地教堂出发,与主轴线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十字。墓园的入口、右侧的山丘和十字、左侧的墓地和教堂以及通向圣十字教堂的门廊,都采用了非对称的组织方式。
位于场地高点的冥想之丘无疑是林地公墓的一个高潮。而倒影池则如同序曲与高潮间的过渡,这个长形水池将散落在几个方向的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秩序。
▲冥想之丘、倒影池、十字架雕塑
▲十字架雕塑、主火葬场、倒影池
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四坡屋顶架在底座上的姿态,门廊部分由12根柱子支撑,营造了一个不寻常的空间。一方面通过柱列完成仪式性的塑造,另一方面则是回应了桦树林的姿态,门廊空间下抛光天花对柱子的反射,更是微妙地加强了这种效果。
▲入口、林中教堂
建筑的内部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古典穹顶。纯净的穹顶落在一圈柱廊上,巨大的穹顶被柱廊下的阴影所衬托,显得更加轻盈而神圣。穹顶的下沿压得很低,天光照亮穹顶的内壁,亲密的尺度使得人对空间的感受尤其强烈,仿佛被一个纯白空间所包裹。通过精细而节制的操作,他成功调和了民居和古典的语言,使得古典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创造出了富有魅力的空间。
▲教堂室内
重生礼拜堂的设计由莱韦伦茨在1921—1925年间完成。虽然和林中教堂完成的时期相近,但两个教堂所选择的策略并不相同。
重生礼拜堂的设计由莱韦伦茨在1921—1925年间完成。虽然和林中教堂完成的时期相近,但两个教堂所选择的策略并不相同。
当人们进入礼拜堂时,会有一个转身的动作,这个动作和室内侧向的采光之间形成了某种感受上的连续性,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
攸设计说:设计小背景
斯德哥尔摩林地公墓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冈纳·阿斯普朗德与西格德·莱韦伦茨合作赢得了设计竞赛。1914年竞赛方案完成,1917年开始建造,直到1940年墓园正式对外开放,投入使用。设计者之一阿斯普朗德同年去世,后葬于墓园之中。
当时的墓园设计普遍追求一种象征性,以19世纪英国花园为原型创造一系列以生和死为主题的园林空间。而阿斯普朗德与莱韦伦茨选择另辟蹊径,他们尝试通过结合古典的精神和北欧的自然环境,创造一种新的墓园空间类型。
有方空间”和网络
,此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任何商业用途。
攸地UDIA
不止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