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研究所
(IYNED)
清尚设计研究院水岸空间研究所
所长:涂山
随着我国国土意识的转型,中国游艇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游艇设计以及水上环境设计在中国不仅都属于新兴领域,更因其所具有的交叉性以及前瞻性而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游艇设计以及水上环境设计的发展也必将引领中国游艇设计行业与国际接轨并推动中国游艇行业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的游艇热,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准的进一步提高。据针对发达国家游艇行业的研究表明,当平均国民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游艇行业将会兴起;当平均国民 GDP 达到 5000-6000 美元时,游艇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 2022 年平均 GDP 为 1.3 万美元,这也意味着中国游艇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已经到来。
中国国家的国土意识也经历了转型,国土面积的概念也从 960 万平方公里过渡到 1400 万平方公里的概念,正在向蓝色的外向的强国的目标前进。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钓鱼岛、黄岩岛、中业岛等海洋领土问题上有争议反映了这种海洋国家意识的增强,海洋领土的争议实质也是各国对海洋资源,生存空间等国家基本利益的争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2015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0%。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测算,2012 年海洋生产总值超 5 万亿元,中国海洋大省纷纷发布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掀起了一股“海洋热”。海洋经济的内容中传统的渔业比重下降,而旅游业,矿产资源占有更重要的比重。国家旅游局宣布:2013 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海滨海岛、游轮旅游预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从两千元的三亚到越南下龙湾船票,到最高十万元的南极洲探索之旅。这意味着邮轮度假不仅仅成为高端人群的休闲方式,也将普通大众的生活空间拓展到海上。在发达国家,海洋旅游业的产出额约占整个旅游业产值的 2/3,这意味着海洋旅游业的重要支点在于游轮、游艇业的发展。
游艇的基本定义是小型休闲娱乐船只。游艇实际上包含很多种类的船只,它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而非交通。从尺寸上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及超级游艇,分别对应 80-100 英尺,40-80 英尺,40 英尺以下和 100 英尺以上。从驱动形式上可以分为帆船和动力艇。从使用目的上又可以有运动竞速艇,长航行艇,钓鱼艇等。从外形上看又有单体,双体甚至三体船之分。我国海事部门则把游艇(非运营小型船只)约定为乘员 12 人以下的船只。
从黄土到蓝水这种观念的转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转变,也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同时也是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天性使然。中国的游艇设计应该是一种针对大环境而做的设计,应该能够尽量多地借鉴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避免简单的复制和照搬,通过相对前瞻性的研究,争取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高铁与私人汽车的发展,形成了正、反对比鲜明的实例。中国高铁的发展有目共睹,应该是中国游艇发展的榜样。
中型、大型游艇区别于其它的工业产品,应被看作一个特殊的集成性的大尺度的工业产品,有着更高的预算和更为苛刻的要求。在这个领域,从内到外都在不断追求无限的极致。近年来游艇和汽车一样也在走大型化的线路,超级游艇的概念也有从 100 尺升级到 130 尺起的趋势。和室内设计相关联的游艇基本上为中型游艇,同时大型和超级游艇的舱内设计风格家居化的倾向愈发的明显,从游艇的内部来观察,它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大型别墅或是小型会所。游艇在此更接近居住空间,是一个社交的场所,如同一个在海上移动的私人别墅,是船东身份的象征。一些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参与进来,如 ARMANI,爱马仕等,Mariu 号(图 1、2)是 Giorgio Armani 的第一艘游艇,细致入微的内部设计在反射出 Armani 品牌的同时,成为 Armani 家居系列产品推出时的重要传播工具,和恰当的展示陈列和体验环境。
图 1 Armani 的 mariu 号游艇
图 2 mariu 号内部
游艇室内设计在国内还属于空白,游艇室内设计与传统的室内设计不同,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所处的环境,风和水对于陆地建筑和游艇的影响截然不同。游艇属于不固定的建筑,在海上位置移动的同时自身也在摆动,相对于陆地建筑,游艇的居住空间更为有限;面对更为多变的水上环境,需要更加舒适和安全的条件;结构、功能要求更为苛刻;技术、审美、材料的要求精益求精。设计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但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完全复制陆地上固有的室内设计理念显然是不可行的。
我们研究所的国际合作方—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INDACO),在一年级的一门空间认知课程就是通过一个一条 60 尺船的一部分 1:1 的木制模型来学习的。船的剖面比较复杂,有利于学建筑的学生理解二维图纸到三维空间认知转化。通过对船的空间认识来促进建筑师学习对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对三维空间的认知是一种特别有效、直接的教学方法。
在游艇设计中不乏建筑设计师的作品,Renzo Piano、Norman Foster 以及 Philippe Starck(图 3)等都设计过动力游艇或帆船。船的内部空间很小,怎么样合理的使用和安排每一个空间角落是非常重要的,船怎么样平衡重心和浮心,这些方面游艇设计比建筑设计要复杂缜密,所以造船业比建筑业早一步就开始使用三维软件进行设计。
我们去意大利 AZIMUT 船厂参观,那里的游艇船体和上层结构基本上是铝板制作的——国内目前的游艇主题材质都是玻璃钢的,实际上这不仅是个材质问题,而是制作工艺、技术的区别。铝板船体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排版和裁切的,而玻璃钢船体还是手工层层复合糊制的。
一个行业在时代中的先进性一般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就是庞大信息量的使用以及传递。时代的发展促使其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而如何确定各个步骤之间的信息准确、有效的传递,在这方面建筑行业是滞后的;另一个就是工厂的加工方式。技术越加先进,工厂化预制程度越高,行业发展的速度越快。但在建筑行业中,手工业目前还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这两方面,航天工业是最先进的,其次是航空业,造船业,机械制造及汽车业等,建筑业基本还是排在后面。一直在航空造船业广泛使用的软件 CATIA,也是近 5 年才在建筑界有所应用。现在的建筑师们提到 BIM 建筑信息化设计还都觉得新鲜。并不是每个项目都有充足的人力和财力使之得到广泛应用,鸟巢的异型钢梁当时也是咨询了某知名造船厂后最终得以实现。
图 3 由 Philippe Starck 和 Steve Jobs 共同设计的 VENUS 游艇
地球上 70%左右的面积都是水面,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同时也是人类这个世纪主要生存拓展的目标空间之一。水上环境设计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宽泛的新概念。在温差、风、洋流、潮汐、水岸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变化甚至移动的环境进行的设计不仅具备了特定的产品特征,它肯定还具有更为广义的建筑属性。
围海、吹沙、造田是人们拓展身存空间的主要方法,欧洲的低地国家荷兰 3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是人造的,同时也是低于海平面的。美丽的风车乘着常年的海风日复一日地将低地内的海水抽到外海,扩大了荷兰人的生产生活空间,也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阿联酋迪拜海滩外的人造岛屿项目-棕榈岛和世界岛项目是世界瞩目的海上环境开发项目,吸引了全球的投资者。
然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可能使得地球两极的冰盖在几十年内完全融化,海平面在 50 年内上升 2.2 米至 5 米,不仅可能会使荷兰人数百年来的努力毁之一旦,同时也威胁着全球众多的沿海城市,纽约,上海,曼谷等,无一不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应气候变迁和极端气象条件的危机研究中,海洋研究是主体之一。
如果说游艇是移动别墅,邮轮就有点像移动城市了。这涉及到生活空间的拓展,人能否在离岸情况下可持续地生活在一个地方,这也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之一。为了适应海平面的上升,拓展新的居住领域,像英国、荷兰、日本这样的海岛或濒海国家,前沿的设计机构已经在尝试、探索结合游艇港的水上建筑的设计,使居住扩展到水面,形成可移动的未来水世界。如荷兰的 Waterstudio.NL 设计的 Casas anfibias(图 4)是一栋面积 165000 平方米的三角形水上建筑,不占用土地资源是其优势。设计体现与水共存,更为尊重环境,注重环保,10%的表面覆盖太阳能电池板作为能源的补给。
图 4 由 water studio 设计的 Casas anfibias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早年提出的东京千年塔设计(图 5)概念,亦是将 170 层高建筑物至于海面之上。风力涡轮机和安装在上层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 1,040,000 平方米整栋建筑提供可持续能源,可容纳 6 万人办公生活。自己制造所需的能源,自行处理垃圾及废弃物,建立起自己的可满足各种需求的垂直城镇系统。
但是目前为止,这类漂浮在水面上的建筑都还只是在小尺度范畴内实现的,大型的城市尺度的水上漂浮型建筑项目的真正实现还有赖于新型能源的供给、垃圾的处理、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等,小型可持续环境系统设计是游艇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图 6)。
图 5 由 Foster & Partners 设计的东京 Millenium Tower
图 6 由清华大学游艇及水上环境研究所设计的兰码(BlueYarD 80)零排放帆船。
游艇室内设计、水上环境设计在中国是新兴领域,无论在基础研究、设计的观念、技术的应用,还是在材料的研发都与国际存在差距,这也意味着巨大的空间与市场前景。
在这个游艇行业将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职业因其交叉性和前瞻性而拥有无限的前景,同时他们也将引领中国游艇及水上环境设计与国际接轨,成为推动中国游艇行业发展的又一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