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
西侧,大会堂南侧,西交民巷东首,有一座带有大型钟楼的西式古典银行建筑,身姿伟岸,格外引人瞩目。
中国银行博物馆(北京)外景
在近代北京的城市经济生活中,银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北京近代银行业的发展与西交民巷地区联系紧密。西交民巷是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一条老街道,在上个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间中,西交民巷见证了北京银行业的发展和变迁。
清末民初,因为与西交民巷毗邻的东交民巷成为外国银行集中的地区,这就促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银行在其西边西交民巷内设立机构。由于西交民巷紧邻王府井和前门商业区,上个世纪初,许多金融机构均在此设立总行或分行(驻京办事机构),西交民巷是近代北京银行机构的集中地。现街内有大清户部银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中国农工银行,以及大陆银行、北洋保商银行等旧址遗迹。
一层共享空间复原区
曾经百年沧桑,今日盛世辉煌。西交民巷钟楼建筑所在位置,见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变迁,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为迎接中国银行成立
1
10周年,中国银行总行对于西交民巷钟楼建筑室内空间提出了优化改造的需求,并选择清尚公司作为本次项目承接单位。经过数月的日夜奋战,清尚公司战胜了疫情的困扰,凭借着专业的设计服务和一流的施工质量,最终圆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甲方单位的高度肯定!
2021年2月5日,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17号的中国银行(北京)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
西交民巷钟楼建筑地上6层、地下1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定位为文化展示,建设成为北京首家银行文化展示馆,成为中国银行对外交流的“文化会客厅”。展陈大纲编制和概念性方案设计,着重在传统博物馆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数字化、体验式转型,为社会公众带来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服务。
保管箱库房门展示
地下金库展示
民国时期柜台复原区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采用“主题展项”+“空间体验”有机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意义的“展板+实物”的单一模式,融合与主题展陈自然衔接的配套服务体验空间,融文博展陈、礼仪接待、商务活动、等社交氛围营造。
中国银行代表建筑模型
六层老钟表展示区
中国银行北京西交民巷钟楼展陈设计涵盖了美学、心理学、视觉艺术、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也利用了各种道具,结合文化及展品定位,运用各种展示技巧将展品的特性表现出来。突出展现中国银行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向,从展览型向研究型转变,从文物陈列参观到全场景沉浸式互动体验转变,从宣传教育到社会服务转变,从教育、智慧、美学等方面多维度立体式打造新型银行金融文化博物馆的样板。
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是展览陈列、教育传播,展陈空间和知识传播中前沿技术手段的应用直接反映在博物馆场景营造上。博物馆工程营造从项目立项、选址规划、主题定位、建筑设计、内容策划、大纲编写、功能规划、室内设计、智能工程、展陈工程、教育传播、运营维护等十多项工作都要始终坚持以文物为主线的场景营造系统理念,将主题化场景营造的工程技术、产品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将空间设计、数字技术、博物馆学、场所营造、智能设计与展陈设计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进行高级定制式、特色融合式场景的创新与创造。
二层金融家客厅复原区
中国银行北京西交民巷钟楼博物馆展陈设计空间场景营造设计是基于文物、基于人的博物馆
“双基工程”,是营造沉浸式空间体验的艺术设计与展陈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工作体系,是主题博物馆的场景驱动力,是主题类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项目名称
|
中国银行北京西交民巷钟楼展陈设计项目
项目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
17号
项目时间
|
2020年---2021年
项目面积
|
地上
6层 地下1层
项目负责
|
李怀生、林君达、王宜梁
设计团队
|
尤殿宾、郭立军、石润白、赵伟、李学彪、苏亚飞、王雪琦、庞静、高盎、白阔轩、何建伟、杨文瑞、舒波云
布展团队
|
赵杰超、赵新华、霍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