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设计所:关键、李莉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北侧为古城路,南侧为宜人路,东西两侧是帝都国际住宅区,整体定位为文化广场。其中,整体景观设计配套为生态休闲观光场地,主要服务于当地旅游客群及周边居民。
整体设计密切配合古城路修扩建工程的交通规划,项目地块内考虑为人行交通。种植设计上,植物设计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并考虑大树树种用于重点景观区。硬景设计在材质的选用上兼顾景观的艺术性以及经济型,针对不同的主题景点采用不同的硬景铺装。景观灯具照明系统分回路设计,以便照明管理。设计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相关措施,保证地块的生态持续性。
通过对广场的精品化设计,将广场建设为定鼎门的补充广场,在北端的天街和南侧的沿河公园带中扮演承上启下的调节作用,成为城市建设中又一座地标性景区。
项目地块南北长285米,东西宽180米,包含两侧仿古建筑及中间广场游园,总占地面积46620平方米(70余亩),总投资约1.5亿人民币。
定鼎门广场航拍视频
二、项目
难点:
1、与北侧定鼎门衔接关系的处理;
2、历史轴线与城市轴线偏差问题;
3、实施环节出现的完善情况处理;
三、
解决思路与过程:
1、文化广场北侧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定鼎门”,作为定鼎门未来的补充广场,整体方案以“定鼎门”为原点,充分尊重定鼎门的历史文化及现状特征。在公园的尺度上、色彩上、轴线关系上,都充分沿用定鼎门条件。
原定鼎门前广场以开敞的硬质铺装广场为主,缺少适宜人们休憩停留的过渡空间。依据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规划要求,增加了景观树阵,主要乔木为国槐和银杏。定鼎门文化广场的树阵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衔接。解决方法包含以下:
(1)整体结构自然统一。在新旧广场的交接部分以树阵作为连接载体,既强化轴线关系又增加序列感。定鼎门文化广场主轴线两侧以半开敞的“带形景观”为骨架,形成“大树 + 带状道路”形式的林荫广场,延续了定鼎门前广场的设计,主要乔木为香樟和银杏,香樟替代国槐的设计增加了广场的冬季观赏效果。“林荫广场”在靠近建筑一侧留足人流集散通道和消防通道,林下设休息坐凳,局部小开敞空间方便游客使用。通过以上细部设计创造各种氛围的宜人的林下空间,吸引人们驻足停留,轻松享受安逸的休闲时光。
(
2
)铺装材质遥相呼应。定鼎门前广场现状铺装比较单一且部分损坏,据《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方案》资料,铺装设计将调整为青灰色石材和土黄色系透水混凝土,尽量接近遗址本体特征,延伸历史,浑然天成。
选材丰富、主调一致:定鼎门文化广场的铺装色彩与定鼎门前广场保持一致,但在材质上更加丰富多样。合理搭配海绵城市相关设计措施,保证地块的生态持续性。设计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相关措施,保证地块的生态持续性。道路铺装大量选用渗水材料,人行道与绿化种植带交界处采用平道牙。
2、广场轴线的问题解决:
广场轴线问题是因为现状城市轴线与隋唐洛阳城遗址轴线存在偏差,无法重合在一起,此为历史遗留问题,确实难以更正。在设计初期提出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广场设计首先要与城市道路规划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再协调与遗址城门的关系。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市民提出站在宜人路中心点看,广场与定鼎门的轴线问题。蓝色为市民人视点的轴线,是一个视觉直线,其实与任何一个轴线都不一致,是一个对景的观感。施工过程中政府为了对应蓝色轴线,把中心雕塑进行了东移。
雕塑东移后,虽然广场上不在正中心,但是与南侧水渠和北侧定鼎门在大轴线上保持了一致。
3、本项目一期施工工期历时两年,中间存在半年停工状态,实际的施工工期半年不到。由于洛阳多数项目都以4月牡丹花会为重要的完工节点。因此,实施紧张的情况下本项目有很多特殊情况的现场处理。
(1)乔木先植:在施工图完成后,先把主要乔木香樟和银杏进行了定位种植,以保证来年广场的景观效果,所有的乔木均为全冠移植。在广场正式施工的第二年,局部苗木进行了替换,整个广场乔木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比较好。
场地开工前种植情况。
(2)景石方案调整:受轴线问题影响,原景石方案变成景石组及种植组合模式。
(3)临时设施随时增加,现场出图。例如具有当地特色的牡丹图案石车挡等。
四、
最终实施效果:
现在,定鼎门广场已经成为洛阳城市重要的地标广场。
1、城市记忆的历史转折广场;
2、绚丽多姿的网红打卡广场:
3、活跃的城市生活广场;
4、绚烂繁荣的活动举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