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gotoLogin.png)
![](https://cdn.code.znzmo.com/lb_img_space/defaultImg.png)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etailGzJiaIcon.png)
收藏
![](https://cdn.code.znzmo.com/sucai/img/images/download@3x.png)
下载
△
沿科学大道由东向西看郑州万科城 摄影:
M LEE Studio
设计单位
朴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新城
完成年份
2018年
建筑面积
17.5万平方米
项目地处郑州十大组团之一的高新新城板块,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不同功能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带来餐饮、购物、教育、影院等室内外公共活动体验,力求打造成为地标性开放式社区综合体,为新区注入活力。
△
从科学大道由东向西看郑州万科城 摄影:M LEE Studio
△
摄影:
M LEE Studio
基地距郑州市中心约12千米,北接火炬街,西临红叶路,南临科学大道,东接西四环,南侧接驳规划地铁站点,北侧紧邻市政公共停车场,对外交通便捷。
△
项目区位分析图 ©PURE Architects
△
沿科学大道由东向西看郑州万科城 摄影:M LEE Studio
我们尝试通过项目用地东西向的流线贯通,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刺激街区人流联动,在与东侧绿地自然环境的交互中实现本案“开放街区”的初衷。
街巷构成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场景。我们希望在“理想城市”内部实现“局部开放”,更加完整地定义整个社区而非某段街道或某个建筑。让商业街及广场不再是内街、内广场,而真正成为城市步行街区的延伸,或城市广场的一部分;街道与广场联系更为紧密,让传统的商业空间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
总平面图 ©PURE Architects
△
分析图 - 流线贯通,实现开放街区 ©PURE Architects
为提升可售公寓品质、与城市共融,公寓东侧与市政公园相呼应,形成公寓+商业+公园的复合模式。
△
业态空间布局图 ©PURE Architects
设计重视内部与外部街区之间人流的沟通关系、平面或立体人流的自然顺畅与分配关系,最大限度避免街区出现盲区和死角,让街区的商业动线贯通。
△
丰富的裙楼空间 摄影:M LEE Studio
建筑立面通过尺度研究,生成适度的体块切割,化解板式高层建筑群对城市的压迫感。同时,提升项目的昭示性。
△
建筑体量设计生成 ©PURE Architects
立面富有变化与韵律。在建筑顶部通过手法的变化划分界面,在错落的体量中,跳跃出几个肌理不同的盒子。在每层横向挑板的组织下,尽可能统一窗、空调位、实墙的色彩和元素,在变化中又归于整体。
△
建筑立面
摄影:
M LEE Studio
塔楼立面以普通窗系统为主,暖灰色涂料、仿木色竖向铝百叶与灰色涂料、灰色穿孔铝板两种肌理穿插交错,并在重点位置辅以带灰色横向百叶的玻璃幕墙。同时,在部分体块顶部通过色彩和线条的差异化设计,形成空间节奏感。
△
塔楼立面 摄影:M LEE Studio
△
裙楼立面细部 摄影:M LEE Studio
在未来,相对于“住区”,“城市”将是一个更为多元和复合的空间载体,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功能需求,因此我们试图创造更多元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一“开放街区”的设计,希望成为“无边界”城市设计的一次探索。
△
街巷空间 摄影:M LEE Studio
设计图纸
▽
△
一层平面图 ©PURE Architects
△
二层平面图 ©PURE Architects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郑州万科城
设计:朴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7年/2018年
主创及设计团队:向鹏、余帆、陈静、何天易、张艺凡、吕桂君、李艳丽
项目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新城
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
摄影版权:M LEE Studio
客户:郑州万科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鲍思琪
本文由
朴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