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黄兴国
作者
1959年9月生于河北邯郸市。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河北师大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河北师大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河北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河北画院雕塑院院长。
比起文学家大部头的文学作品,我更喜欢去读他们的随笔或者散文。因为这些随性的文字正如自然流淌的小溪,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气息平和温润,句句发自内心,字字都是真性情。同理,相比艺术家精心“泡制”的代表作,我更愿意阅读他的一生和伴随其一生的随稿。我在探究《亚威农少女》缘何成为立体主义的发端时,也会追寻毕加索的线描作品中那缭乱的线条之归处;我在揣摩罗丹的《青铜时代》的同时,更会为他的用水彩或淡淡的墨汁涂抹、渲染过的速写而感动。
宁大明先生作品
宁大明先生作品
如此巨大的速写作品产量,对于许多老艺术家来说应该是一个正常值。因为他们的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就笃信素描和速写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艺术家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久而久之,这些作为基础的、作为收集创作素材的行为便十分自然也十分融洽地成为艺术家们创作活动的主角,乃至成为嵌入他们一生的“嗜好”。若把 这些隐于成名作背后的“其貌不扬”、“波澜不惊”的速写作品抽离出来,大白于天下,人们必定会为其惊叹!原来艺术家的成就与独特品质以及风格养成的轨迹就埋藏在那随性的线条、肆意的铅色和纤薄的纸张之中。
宁大明先生作品
令人敬佩的是宁大明先生把这种朴素的造型语言和方式贯穿在他大半生的艺术实践并融入到他的日常。纵观先生的这些铅笔绘制的海量的作品:有疾如旋踵、婀娜多姿的舞者,有风驰电掣、铿锵角力的运动健儿,这些疾笔如飞舞动着生命旋律的画作,是先生闲暇时静守在电视屏幕的跟前儿随着宛转悠扬的音乐或掌声雷动中一挥而就;有安静的画室中追梦的莘莘学子,这些千姿百态、朴实无华的作品,是先生穿梭在几个高考补习班中的现场写生。间歇时,他常常会停笔驻足,不厌其烦地去矫正孩子们习画的路数;有熙熙攘攘的集市中的平头百姓,这些大量的记录着布衣日常生活的速写,是先生奔走于市区中几个大的集贸市场忍着寒冷才获得的沉甸甸的珍贵素材。最令人感动的是那几百张表现环卫工人的写生作品,为了与那些“低端”的从业者同频,宁先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作息,凌晨起床拎着画具便置身于大街小巷的清扫街道的队伍之中......
宁大明先生作品
当我问及宁先生,这般不辞辛苦到底是为那般?宁先生非常笃定地说:那些社会的底层人物以辛勤的劳动清理着城市的污垢,还世人于靓丽,而我耕耘于平凡,献世人于尊严。这是我认识宁先生近四十年从他的口中道出的最华丽的语言。
探究宁先生用线条和单色绘就的作品,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其一,是没有主体预置,自由而跃然纸上的瞬间的鲜活。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们的肩头大部分都背负着政治救赎的使命,艺术的冲动、个人的喜好与否不重要,关键在于挖空心思的主体是否与当时的政治调性一致。这必然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基本程式,即政治主导,主题先行。也就必然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十多年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正值年富力强也正值艺术创作能力及欲望最佳时期的宁先生,在此其间创作了诸如《毛主席拜年》、《先驱》、《晨风》等极有影响力的主题性作品。当光华褪尽,一切归于平实,日常的点点滴滴也会闪现出动人的火花,宁先生便寻回发自内心的诉求,那种毫无羁绊的自由与洒脱;
宁大明先生作品
其二,是不用精心谋划,直面灵动的生活和一挥而就的酣畅。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后期,我在邯郸几乎目睹了张文新先生创作的大型革命史主题《巍巍太行》的全过程。在多福草图的基础上选择最满意的作为定稿,然后是依着葫芦画瓢的与草图大小一致的画色彩小稿,接下来则是收集创作素材,再然后便是全尺寸的素描稿,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包括道具都要进行同光源条件下的写生,最后再把素描稿拓在等大的绷好画框的油画布上,四幅画作同室并呈相互参照,关键是正式的油画稿也是通过同光源条件下的以写生的方式去完成。整个严谨、艰苦而冗长的创作过程肯定会让当下许多艺术家叹为观止!
虽然,我不曾观摩过宁先生早些年的创作过程,但目睹那些作品便不难察觉那些光彩夺人的画作的背后所隐含的心血与艰辛......这是那个时代那一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基本范式和缩影。多年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百花齐放”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只是适时顺势的“红、光、亮”式的宣传画,也不仅仅是主题鲜明的“高、大、上”之政治图解,它还应该包括小街小景、小情小调以及艺术家个人对艺术、对情感、对社会、对生活以及对审美的独到理解再通过自己的方式的自由释放。于是,旷野、肖像、人体、静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或缺的品种一股脑地开放在艺术的百花园,速写与素描也摆脱了它只作为基础训练和创作的前期手段,以其率直、质朴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宁先生痴迷于速写这一艺术形式绝非只是看中它的便捷,而是从视觉触动到心理冲动再到酣畅淋漓的快意宣泄,随时随刻、信手拈来的只是画具,耀然纸面的却是心灵的舞蹈;
宁大明先生作品
其三,是秉承绘画本体语言的人文表意方式。
面对数字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交互日趋快捷和广泛、当代艺术风起云涌、造型艺术的边界日渐消解的今天,难免会令人“想入非非”,就好像架上艺术真的“穷途末路”了,传统的绘制手段真的“OUT”啦。事实上,自发端于欧洲的现代艺术运动至今的百余年以来,花样翻新的艺术流派此起彼伏,不断更迭的艺术观念此消彼长,无论影响大小都铭刻在了人类文明的碑石上,而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作品却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不仅是社会受众多重的审美经验、多重的情感寄托所致,也是艺术家遵从各自的成长经历、价值取向、话语习惯的结果。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不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良性的人文生态吗?事实上,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是叠加、是丰富,是向更为深刻、更为宽广的领域的拓展,从而满足社会日趋多样、繁复的精神诉求,而并非自然科学那般无情的替代。所以才会有古希腊人所创造的“不可企及的典范”,才会有《蒙娜丽莎》永不泯灭的诱人、神秘的微笑......正是这样自古而今的不断积累才生成了源远流长、汩汩不绝的人类文明的长河。
宁大明先生作品
有的人热衷材料,则会拼接各种现成品;有人渴望更为广泛迅捷的传播,便去拍摄影像或图片;有人崇尚个人的心理和肉体体验,那就直接以自身为物料去对话自然与社会......还会有一些人,正如宁先生,他们笃守着传统的绘画方式,按捺着悸动的心,聆听画笔在画布或纸面上走过的真切的声响。目之所及,社会百态;心之所念,芸芸众生;笔走锋驰,万象生辉,混成了一曲曲闪烁着人道光芒的乐章。
在常人的概念中,是大量的速写、素描在支撑着艺术家的鸿篇巨制,宁先生却恰恰相反,他用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在默默地拓展着线条的向度、单色的维度。那些在凌晨寂静的教室、沉闷狭窄的陋室绘就的交织在一起的人体、室内外空间的颠倒、稠密而有序编织起来的“奴隶”等等,都在支撑着那些一挥而就、生动鲜活的速写作品。反过来说,大量的速写过程中体会到的线条的灵动和色调的无厘头又被巧妙的运用在他的素描研究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批颇具实验精神的画作大多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完成的。可以说,这些作品即便放置当下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当代性。
宁大明先生作品
由此看来,题材的分量、尺度的大小、画材的质量并非是艺术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若非如此,现代绘画之父塞尚所绘制的那些看似写生一般的肖像与静物,凭什么能够掀开现代艺术史第一页?难能可贵的是,宁先生所钟情的话语方式恰恰迎合了他低调而热烈、执着而又朴素的生活态度,再以素笔和铅色去谱写那充满生机、充满爱和美的不平凡的日常。
黄兴国
2020年7月6日
宁大明
1942年生于河北乐亭。毕业于天津美院,师从孙奇峰、张翔、付乃琳、邓家驹、陈冬至等先生。中国美协会员、河北油画学会会员。河北师大美朮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曾任素描教研室主任。
主修中国画、擅长素描速写、对摄影兴趣浓厚、70岁开始画油画。
主要作品,国画《高风亮节》(与唐勇力合作)全国建党60周年美展,国画《先驱》(与唐勇力合作)第六届全国美展,年画《毛主席拜年》(与張凤仪合作)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年画二等奖、省展特等奖、中国美术舘藏。
国画《晨风》全国第三届工笔画大展,素描《被包裹的女人体》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展,油画《毛主席在九月会议前夕》西柏坡纪念馆藏。
曾出版发表大量中国画、油画、年画連环画、速写素描、封面插图等作品。
多幅作品被收藏。
著有《少儿学素描》、《高考美术作品赏析》、《宁大明讲人物速写》、《人物速写》临摹范本等。
往期推荐
·
黄兴国 | 对景成歌
·
黄兴国 | 二月二
·
黄兴国 | 退而不休
·
图像与文字:
黄兴国先生的多元艺术世界
· 黄兴国 | 海景房
·
黄兴国 | 老 家
·
黄兴国 | 逛街与雅集
·
黄兴国 | 假日如期
·
黄兴国 | 浅意“梦都”
·
黄兴国 | 柿子熟了
· 黄兴国 | 敬候立秋
·
黄兴国 | 版画系列作品:城逝
……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