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末案例   /   建筑   /   文化建筑   /   李杰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

2019/02/17 09:30:00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本案位于重庆龙兴悬崖之巅,远眺御临,极简设计,顺应地形。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
建筑师选择将建筑置于最高处的岩体之上,极具戏剧性的断崖式高差,巧妙的选择角度后,最大化利用景观资源。 一望无际的视距,建筑犹如张开双翅的仙鹤傲立于仙岩之上。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
建筑强调一种透明与轻质的特性,并呼应建筑与自然之间暧昧关系的存在。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6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7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8
设计上追求内部功能的理性清晰明确的逻辑思考,把内部的事物规则体现在外在形式上。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0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1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2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3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4
在项目的景观面采用大面的玻璃幕墙,达到极好的通透性,使室内外互为景观、互为主角,打破了空间的屏障相互交融,完美的体现了现代建筑、现代材料的艺术效果。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6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7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8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19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0
在整个简洁干练的建筑体型中,放入一个优美的球形体量,增加了参观者的游览体验度。 而材料、材质与建筑体块的穿插,使得整个项目刚中带柔、画龙点睛,无疑是“构筑”最好的体现。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2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3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4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5
结构的理性,主张的是结构内在规则与表现性,形式来源为胶合木结构本身,反应的是其需求的合理性。 又以菱形格构强调空间的连续性。结构美学是理性与感性、人工与自然、工程与工艺、内隐与外显、形式感和力量感的完美结合。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7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8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29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0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1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2
3.7米X2.3米的菱形木格构空间有强烈的序列感,游走于该空间的人们并不会收到混乱的视觉冲击,反而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波动。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4
胶合木结构具有天然的美学优势,不仅作为结构构件,更能作为装饰构件,丰富室内空间。 空间在结构的衬托下更接近于自然,创造出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和谐感,增加了空间的叙事性。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6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7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8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39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0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1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2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3
建筑的实面表皮采用色调为高级灰的金属铝板,以三角形为母题的构图方式排列。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5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6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7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8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49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50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51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52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53
悬崖之颠的隐逸建筑-54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