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美好未来存在吗?
DOES BETTER FUTURE EXIST?
网络使我们之间的空间和时间不再是沟通的障碍。而5G时代的到来,在可预见的将来,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变化。
当新技术到来的时候,有一个命题横亘在面前:我们如何用技术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好?而什么样的未来才是更好的?
放在今天,主角是互联网,而在20世纪初的新世纪浪潮中,互联网还没有进入我们的生活,现代电脑还只有一个雏形,建筑,作为新浪潮的主角登场了。
今天我们看见的高楼大厦、城市功能规划,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勒·柯布西耶作为那个时代的建筑先锋,认为通过建筑改革,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拥有光辉未来的人类社会。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也留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社会愿景。
左:柯布西耶。右:道德经。DPD在空间设计行业从业多年,对空间、建筑和未来的思考从未停止。如Workroom设计工作室创始人John Bornas所说:“我认为建筑是有目的的艺术,空间会在情感、生理和心理上影响你。”,但DPD认为,空间和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其艺术性影响之外,与自然、社会之间也存在着无形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扩张设计的视野。我们需要从一个更高更广的维度看待空间与人的关系,并将更多因素考虑进来,以期用设计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时值全球疫情,更加提醒我们:人、社会、自然是互相影响、交融一体的,那么建筑空间在这其中,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一期DPD设计研究室将结合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与古代中国的道德经,讨论他们是如何定义美好未来的。以此为引,抛砖引玉。天然的规律和法度
现代功能主义建筑先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瑞士-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画家、诗人。在柯布西耶的《直角之诗》中,他对自然的礼赞就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膜拜和服从。人类只有交出在大自然面前无知的自由,才能获得生存的安宁。他主张建筑应该符合天然的规律和法度,在建筑中引导人们去遵守自然规则,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那什么是“天然的规律和法度”呢?这是一种以“数学”为秩序建立的美学观。通过调整最原始的体块、表面和平面三者关系来获得符合自然的、纯净与美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经过精密巧妙的数学计算,找到人、建筑、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最优解。
萨夫伊别墅(Villa Savoye)于1931年建设完成,是柯布西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该建筑一共三层,造型简洁优雅,内部构造精巧,他在这件作品上完美贯彻了他的建筑理念。
萨夫伊别墅(Villa Savoye)是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代表作,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建筑坡道的设计。这个坡道是垂直贯穿整个建筑的交通枢纽,不仅被用于划分、引导室内的功能空间,还是连接室内外环境的一个重要设施。
萨夫伊别墅的结构分解图。位于房屋中央的坡道设计是重点,为这个建筑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同时他也设置了一个回转楼梯紧邻着坡道,组合在一起才是真正实现柯布西耶提出的“建筑漫步”概念的关键。“建筑漫步”是柯布西耶给这条贯穿建筑内部运动、旋转和行进路线起的名字。顺着一楼斜坡上到二楼,回转楼梯与斜坡相交接,可以选择下楼、进入卧室或者走出露台。接着往上,楼顶的坡道尽头横着一面墙,墙上有一个方形开口,可以将外面的田野和树林“框”起来。
移步换景
在地面一楼,柯布西耶设计了一条可以驶入建筑内部的车道,车辆通过转弯停入停车位或者直接从另一个出口驶出。也就是说,柯布西耶抬高了建筑底面,为自然、社会功能让出了空间。萨夫伊别墅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功能化的建筑,而是让城市的公共功能融入了建筑设计。
一层抬高作为行车通道。我们可以看到柯布西耶在这个作品中不再满足于现代主义对个人功能化的极端追求。在上面提到的两个点中,柯布西耶除了运用理性主义实践“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以外,还希望这个“机器”成为各种意义上的“融合场域”。融入城市功能、自然景观、来规范人本身对待自然、社会的行为和思维,以追求一种人、建筑、社会、自然相互和谐的状态。
听起来耳熟吗?尽管中国古代哲学的各大流派在各种观点上有所冲突,但是自然观却出奇的一致,即“天人合一”。“天”在这里是指包含自然万物的一切,人应该注重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讲究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以中国园林设计最为典型,其设计原则就是:“虽有人作,宛如天开”。
中国园林设计中的“一步一景“和萨夫伊别墅的“移步换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适形”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建筑应该顺应周围的环境、符合实际使用功能去建立。相比起风格化的追求,更应该追求“合适”的设计。
人、建筑、自然在功能和生态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将会是美好未来的构成条件之一。
顺应时代的解决方案柯布西耶想实现的“人、建筑、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建立在现代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初,混凝土建筑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柯布西耶称:“工程师正在创造出工程美学,而建筑正在堕落”。以前的装饰主义建筑越来越落后于社会观念,变得不合时宜。柯布西耶将他人居理想寄托于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经济理性的基础上。
他将新生工业社会中最重要的“标准”概念引入了建筑领域。
柯布西耶将其称为Dom-Ino(多米诺)结构,这个词是由Domus(拉丁语:房屋)和Innovation(革命)组合而成。它是一个框架、一个基础,它由标准化的支柱、基座和楼板构成,我们可以在这个建筑框架上添加任何我们想要的户型和设施。其中设施部分也是标准化的对象,柯布西耶将他们称为“压缩元件”,依附于多米诺框架而存在。
多米诺结构系统示意图。
加歇别墅(Villa Garches)原名斯坦因别墅(Villa Stein),于1927年建造完成。英国评论家科林·罗(Colin Rowe)认为该建筑的内部与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绘画作品有着“对应关系”。可以说是3D版的纯粹主义画作。
加歇别墅(Villa Garches)应用了这种多米诺结构。由于多米诺结构的承重柱和墙体分离,在平面俯视的角度看呈网点状分布,所以室内的墙体结构可以任意规划、分割。“墙体自由”使柯布西耶花费更多精力去思考墙体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加歇别墅结构分解图。他先在一楼大门入口处正前方设置了一个曲面墙,左边则是一面斜的直墙,那么空间的力量将人的注意力推向右边。紧接着,他在右手边设置了一个旋转扶梯,那么人自然而然就会走上楼梯。
利用墙体对人的行走方向施压,使其按照预想路线进行。
上了二楼,柯布西耶将这个二楼划分成三个大块:卧室、厨房餐厅和起居室。因为外墙上没有承重柱,所以加歇别墅安装的“横向长窗”得以贯穿整个外墙,又因为每个板块都垂直于正面外墙,所以每个板块都可以享受到外花园的景色。在顶层,我们就可以看见露天的开阔场地,还放置了一个“压缩元件”:桑拿房。
整个加歇别墅像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起来一样,设施、墙体以及承重柱是互相分离的。
它的结构设计呈现一个以起居室为中心的漩涡结构,每一处墙体的分布设计都是为了规范人的动线和居住功能来考虑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个建筑成为彻头彻尾的居住机器。
别墅的外立面也充满古典式的和谐比例之美,但被装载在现代主义的先进意识中。
这种空间观念和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空间的“虚实”观念非常相似。在《道德经》的第十一章中有一段话被现代多次引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插入毂中,组成了车轮之用。当辐毂不再是辐毂,它才有了车的用处。捏黏土烧制成了器,当黏土不再是黏土,才有器的用处。凿出门窗来建房子,当房子不再是房子,才有空间的用处。”
中国古代的辐毂。即是说,建筑的目的并非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以外的、“空”出来的、人使用的空间,才是建筑的目的。这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理念“功能主导形式”如出一辙。在后来,为了让功能规划有更大的发挥自由,柯布西耶制定了一个形式标准。在他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出了新建筑的五要素,分别为:底层架空柱(The Pilotis)、屋顶花园(The Roof Garden)、自由平面(The Free Plan)、横向长窗(The Ribbon Window)、自由立面(The Free Facade)。上文提到的萨伏伊别墅就是将这种形式彻底贯彻的典范。
萨夫伊别墅彻底贯彻了柯布西耶的建筑五要素,这个形式为建筑的功能作出规范,同时又留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
相比起之前的装饰主义风格的房屋,柯布西耶的建筑其实并没有树立所谓的新风格,他所说的“新建筑”指的是具有可复制性、成本低、解决实际居住问题的建筑。
所以这不是风格的问题,实际上柯布西耶的建筑是一个大工业社会背景下的解决方案。
社会改良的理想现代主义建筑是探讨“乌托邦”可能性的一种手段。柯布西耶的建筑野心不仅仅局限在个体居住的视野里,他想在整个城市层面上达成“光明城市”的愿望,所以,推行彻底的社会改造,“才能在其方法和机器时代的精神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来”。
20世纪初,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的共产主义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愿景,苏联急需建筑来向世界表现共产主义的先进性。抛开政治不谈,苏联想展示的这种具有未来感的建筑,与柯布西耶建筑哲学中的“社会共同体”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契合的。
1931年,柯布西耶设计的苏维埃宫的建筑方案。最后斯大林没有选中柯布西耶的方案而是选了更有权威感的新古典主义设计方案,但是方案在建筑界引起了很大关注。
在1952年,柯布西耶终于有机会在马赛公寓上展示了他对未来社会的大胆设想。马赛公寓是为了收容流离失所的马赛人为目的建立的,可收容一千多人居住。公寓配备了理发室、超市、餐馆、酒店、洗衣房等等基础生活设施,让马赛公寓成为一个集体性社会。
马赛公寓(法语:Unité d’Habitation,意为“居住单元”或“居住统一体”)于1947年至1952年建造完成。该建筑是柯布西耶关于大型密集型建筑的一次大胆试验,受野兽派的风格影响很深。
马赛公寓的一层被抬高架空,成为公寓的停车场。整个建筑一共有20层,其中1-6层、9-17层为公寓,7、8层为各种商店和公用设施,18-19层为幼儿园以及学校,顶层则是花园、游泳池和健身房。整个建筑和萨夫伊别墅一样,遵循着建筑五原则,只不过马赛公寓的体量更加庞大,在室内空间规划上也更加紧凑。
马赛公寓入口处。
一层被抬高,可用作停车场或公共娱乐。
公共走廊是马赛公寓居民的社交区域。
阳台外景。
楼顶建有游泳池等公共设施。
马赛公寓虽然是为了工人而建造的居住建筑,但柯布西耶仍然在里面设计了多种户型,从1人到10人的家庭都可以满足。大多数户型是跃层式布局,房间内有楼梯上下,有大阳台采光,每三层一个楼道,这样使得更多空间能被用于室内居住,整个设计都在追求居住的舒适度和人的尊严。
图1:马赛公寓的户型侧视和俯视分解图。采用了跃层式的设计,白色区域为A户,灰色区域为B户,中间黄色区域为公共走廊。
图2:户型透视图。
户型室内景观。马赛公寓实际上算是法伦斯泰尔建筑思想的继承者。法伦斯泰尔建筑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查尔斯·傅立叶提出的未来建筑形态,作为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载体,对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从柯布西耶的“建筑改良社会”、“建筑,或者革命!”等口号中可以看出,他想利用建筑作为手段,重建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均等的理想社会。但马赛公寓和空想社会主义一样,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在现代也有众多评论家对柯布西耶密集型建筑提出批评,比如难以管理、不够人性化等等问题。最终,马赛公寓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最实在的乌托邦纪念碑。”
楼顶的样子像一艘巨轮的甲板,也是柯布西耶建筑常见的设计手法。有评论称:“像远洋客轮一样的独立式混凝土船。”
柯布西耶的“模数人”。柯布西耶主张建筑应该以人为本,在建筑“尺度”的把握上,也应该以人体作为标准。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柯布西耶推崇自然理性的建筑态度。
柯布西耶站在马赛公寓楼下的“模数人”雕塑前。
中国古代哲学各大流派不无例外都在寻求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愿景,例如墨子主张设计造物不应该只为上层权贵服务,而是应该将所有人包括下层穷苦人民作为设计的服务对象,谓之“兼爱”。而设计也应该以实用功能为主,讲究设计实施的科学性与效率,谓之“利人”。
这是一种整体的社会观,更道出了设计应该为社会全体服务的理想追求。马赛公寓处处透露出柯布西耶作为社会改良者对社会未来的思考。
柯布西耶提出的主张例如高层建筑、集合社会功能的公寓、立体交叉等等,大多数设想在今天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柯布西耶与他的著作《直角之诗》的合影。《直角之诗》包含大量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画作和他的诗句,是理解他的建筑哲学乃至人生哲学的关键钥匙。
美好的未来存在吗回到开头的问题,美好的未来是什么模样?要在现代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人、技术和自然拥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现代,我们将这种在特定时空下并结合大环境(物质上和文化上)考量的建筑设计称为“新地域主义”。在《DEMO》杂志对Formafantasma工作室的采访中提到的“地缘设计”也表达了类似“融合”的设计态度,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的思考。
Formafantasma工作室主理人Andrea Trimarchi和Simone Farresin,目前是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简称‘DAE’)刚成立不久的新专业“地缘设计(Geo-Design)”的系主任。
而当我们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来解读柯布西耶,也许能为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一个思路:如何结合本土文化、现代技术,来实现一个更好的社会?柯布西耶在新时代的开端无疑做了一次伟大的示范。
DPD研究室
统筹|龚妙君
撰稿|苏权维
平面|刘嘉欣
审核|林镇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法)勒·柯布西耶著;秦三澍译,(2019),柯布西耶:直角之诗,湖南文艺出版社。
[2] K. Michael Hays,(2019), HarvardX: GSD1x The Architectural Imagination, NextLevelDesign.
[3]杨远帆,(2012),《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论马塞公寓的理论和意象来源》DPD研究室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