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大宋風流
說起宋朝,朋友們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相信這會是一份長長的名單。一定會有如“雨過天青雲破處”一般精美的汝窯瓷器;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一般繁盛的瑰麗宋詞;更不用提陸遊的詩,米芾的字,宋徽宗的丹青,以及辛棄疾的稼軒長短句。
对于宋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有很多,比如“雨过天青云破处”般精美的汝窑瓷器;“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般繁盛的瑰丽宋词;还有陆游的诗,米芾的字,宋徽宗的丹青,以及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
在這份名單中,有兩個人的名字是一定不能被繞過的。
一個是北宋最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他信手拈來,繡口一吐,就是一曲飽含芬芳的宋朝之夜,道盡了有宋一代的無盡風流: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館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另一位,是北宋翰林畫院的畫師張擇端,在他的筆下,誕生了中國古典時代最偉大的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惟妙惟肖的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的繁華盛景,訴盡了大宋的無限風華。
無論是蘇東坡的詩還是張擇端的畫,都用動人的筆觸,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歌管樓臺,秋千院落的古典時代,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一副大宋風流的瑰麗畫卷躍然紙上。
現代鄉愁
在如今的時代,我們的物質生活獲得了極大的豐富。置身現代化大都市中,與鱗次櫛比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以及玻璃幕牆相伴而居已成為尋常事。面對著充滿變化與快捷的現代生活,面對城市裏絢爛的LED燈光,你是否也會突然神往那存在於古典詩詞中的宋朝之夜?幻想著漫步在“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的亭臺街巷之中?
的確,即便享受著富足便捷的現代生活,那些小橋流水,亭臺水榭的尋常巷陌才是我們的心靈歸宿,是中國人永遠的鄉愁和情思。
這也為設計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和挑戰:在建築與室內設計中,除了滿足人們必須的現代功能需求外,是否也應該考慮到中國人獨有的“鄉愁需求”?而
九唐設計團隊打造的大仟裏上河坊文化街則對這個課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仟裏上河坊文化街位於深圳市寶安區大仟裏購物中心內。是一座集餐飲,娛樂,休閒,購物於一體的商業主體文化街。
九唐設計團隊以《清明上河圖》作為概念切入點,結合現代工藝技術,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將古典街巷的神韻成功的複刻進了深圳這座現代化都市中,實現了對中國人鄉愁的重構。
扣關東角
在《清明上河圖》畫卷的最左側,是東角子門。往來的商賈駝隊通過扣關東角子門進入東京汴梁這座當時東亞最繁華的城市,為京都帶來貿易與商品。
九唐設計團隊以東角子門為意向概念,在大仟裏上河坊入口處植入了城門造型。
在設計師的構築下,這些筋骨強健棱角分明的古風城門不僅僅是進入上河坊街區的門戶,更是過渡街區外部現代世界與內部古典世界的時空渡口。
遊客通過這些城門進入上河坊的昨日世界,實現了心靈意義上的時空穿梭。入口中央設置了驚堂鼓,更加增強了客人登堂入室的儀式感。
鵲橋暗渡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在張擇端筆下,一座虹橋構築了《清明上河圖》的視覺焦點,成為整個畫卷的最強音符。在大仟裏上河坊中,設計師也畫龍點睛的設置了一座小橋,並用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一個浪漫的名字:鵲橋。
鵲橋之上青燈點點,橋下霧氣騰騰,宛若天街。橋旁是一座涼亭,似乎是專為鵲橋相會的戀人們提供一處歇腳、送別、互訴衷腸的地方。宋代詞人柳永說:“寒蟬淒切,對長亭晚”,可謂一語成讖。
亭旁的青磚牆上掛著老漁翁的蓑衣,像是一位看慣秋月春風的擺渡人,旁觀少男少女們的悲歡離合。
榕樹之下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童年的夏夜,榕樹之下,偎依在外婆膝上你,也一定聽過這熟悉的歌謠吧!
穿過街巷,跨過鵲橋,便來到了上河坊的中心廣場。廣場正對著戲臺,為遊人們提供表演、歌舞、展銷、走秀等多功能的公共活動平臺。也為上河坊主題街區做了功能豐容。
廣場中心是一棵嶺南地區夏夜納涼常見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順著天花向整個廣場空間延伸開來。枝葉旁邊環繞著箋紙紮成的魚燈,共同構築起大魚海棠的童話主題。此刻的你我,仿佛回到了搬著馬劄坐在榕樹之下的童年歲月,聽外婆講述那悠遠奇幻的傳說。
榕樹上掛著無數玲瓏緋紅的許願牌,像是一張張千紙鶴,寄託著人們相思寸灰的濃濃情思和心有靈犀的深情寄語。
開封府尹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
這部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包青天》朋友們還有印象吧!
包青天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宋京師開封府,設計師也把這個家喻戶曉的地方移植到了上河坊中,作為街區景觀的一部分提升上河坊的整體文化品位和沉浸式體驗的趣味性。
朱樓畫棟、榫卯結構、驚堂鼓、迷你版的石獅子、“肅靜回避”的儀仗、明鏡高懸的牌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略顯秀珍的空間中,設計師實現了古代衙門經典元素有條不紊的全額輸出。
在開封府的對側有一座醒獅堂,亦是對歷史悠久的中華武文化的致敬。
尋常巷陌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河坊的街巷轉角也是別具一格,妙趣橫生。油紙傘,紅燈籠,華燈初上,花市如晝。在點點華燈的映襯下,街巷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婉如一副流光溢彩的大宋畫卷!
天工開物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漫步上河坊中,隨處可以感受到設計師對於工藝細節的精雕細琢。有些細節也許不那麼引人注目,卻也飽含著九唐設計師對於傳統工藝和文化的求索和深情。
唐宋時,建築兩端正脊之下多用懸魚作為裝飾,引東漢“懸魚太守”的典故,取其家風廉正的美好寓意。設計師將懸魚的元素用在上河坊入口的城門上,彰顯了街區入口古樸典雅之美。
中國黏土瓦是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地和文化的。街巷轉角處,設計師獨具匠心的將傳統瓦片工藝運用在牆面上,賦予了空間一種獨特的敘事性。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中國傳統哲學獲得了呼應與迴響。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在中國人的傳統審美中,講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見微知著,從細節之美中去感知整體。就像這上河坊的一盞青燈,一座古瓶,一方泥瓦,一樹春花。
一枝一葉間無不彰顯著設計師求精求美的工匠之心,書寫著新時代的《天工開物》!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註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