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维拓设计40周年大师讲堂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主持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2019年11月1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受“维拓设计40周年系列活动之大师讲堂”之邀,于北京维拓设计大厦进行了主题为《以土为本--探索绿色语境下的本土创新之路》的学术讲座,这也是崔院士与维拓设计的第二次学术交流,维拓北京及京外分公司数百位建筑师通过现场及网络直播参与了本次活动。
维拓设计总建筑师任明主持本次交流活动
维拓设计董事长总裁孙祥恕致辞欢迎崔院士莅临
讲座中,崔院士通本土绿色建筑创新为主题,将其数十年设计经验与感司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剖析和阐述带领大家共同探索绿色生态下的本土创新之路。
崔院士提出本土设计是以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之土为本的建筑设计策略,它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
“和谐”
这一中国当今社会核心 的文化理念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它
需要
的是一种本土文化的自觉,反对全球化导致文化特色的缺失和民族精神的衰落;
它
提倡
的是回归理性的思考,反对浮夸,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形式主义和时尚追风;
它
承担
的是对人居环境的长久责任,反对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商业主义;
它
主张
的是立足本土文化的创新,反对保守,倒退,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面向未来;
它
追求
的是保持和延续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特色,反对千篇一律的模仿、平庸。
本土设计的
环境观
—— 融入本土自然环境
建筑是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是我们古人就提倡的环境观,敬畏自然、融入自然,提倡自然、质朴、有机的美学是创作的方向。
本土设计的
文化观
—— 传承本土历史文化
本土设计主张大文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形式与风格的传承,更应从各个具体的地域文化中寻找文化的线索和基因,从多层次的文化载体中吸取营养,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历史与当代的结合点,以创新和开放的态度塑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
本土设计的
城市观
—— 关注本土社会发展
城市是有生命的综合体,它是逐渐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多元融合的,也应是有特色的。城市的特色不仅仅依赖于标志性建筑,还应有城市的空间特色、环境特色、风貌特色。建筑师应该有城市观念,不仅仅为具体项目的业主服务,更应为城市公共利益着想。
本土设计的
乡土观
—— 守护本土乡村田园
守护田园,留下乡愁是演变中的广大乡村建设的底线,应该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策略,尽量采用轻设计、微介入的方法,在村民自治、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有机更新,逐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留住乡愁,维护风貌。
本土设计的
绿色观
——探索本土生态美学
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节俭为设计策略,以常识为设计基点,以适宜技术为设计手段去创作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
少
扩张
多
省地,节省土地资源是最长久的节能环保;
少
人工
多
天然,适宜技术应的用是最应推广的节能环保;
少
装饰
多
生态,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人性化的节能环保;
少
拆除
多
利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能环保。
崔院士用自身
设计
案例结合
绿色创新主题,以项目位置从北往南,顺着地域与气候的变迁给现场设计师们逐一进行解析和分享。
⒈世园会中国馆(北京延庆区)
中国馆为世园会永久性建筑,建筑规模较大,两层半的半环型避风造型设计,以绿荫掩映,融入环境。建筑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智慧,将主要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以明亮的大空间进行植物的展览展示,中间地下设置有水院,夏天可生成湿润空气吹出地面。
⒉中国院BIM创新大厦(北京西城区)
中国院绿色创新的示范楼,绿建三星级标准,采用被动式节能、绿色机电、结构与幕墙用立体绿化等系统,南北向小面宽,东西向遮阳为主,精致的屋顶花园和全部连通的屋顶平台打造出良好的室外社交休息空间。
⒊市民服务中心企业临时办公区(雄安新区)
项目采用集装箱结构的装配式方式,以各类已预制好的集装箱叠加拼接,组合成住宅、办公、酒店、会议或交通等建筑空间,并以底板架空、立体绿化等方式,快速以集装箱打造出可持续发展、可自由生长的绿色建筑聚落。
⒋雄安设计中心(雄安新区)
服装场老楼改造成共享式节能环保设计中心,同时拆除附属门房、板房、院墙,改造成设计中心重要的社区空间,包括会议、餐厅、展览等功能区,请专业机构进行共享办公管理,并设置共享汽车,以提升交通的便捷。
⒌雄安高铁站(雄安新区)
项目位于京港澳台高速铁路的大通道上,采用高架式站台,上方布设大量光伏板,候车厅放于地面,同地铁相连。高铁站与周围城市进行站城一体化设计,以高铁站为中心,四角布局商业、酒店、办公等业态,之间由城市通廊连接,成为重要城市空间组团。人们出了车站就能直接进入城市。
⒍荣成市少年宫(山东烟台)
以地景的形式进行设计,用清水混凝土让项目成为大地的一部门,并掏出许多洞,让风可自由穿行,形成许多有意思的体验空间,形成一种大地雕塑的感觉,屋顶上也可以上人,可浏览,可参观,也可看海。
⒎昆山祝甸村砖窑文化展示馆(江苏昆山)
旧砖窑改造成砖文化的展示馆,窑体不动,更换部分钢架,嵌入新的功能区,屋顶老瓦加上部分透光瓦,由老瓦逐渐向透光瓦过渡,室内参差的光影成为项目的一个亮点,又用红砖铺设制作景观,再加上后来周边民宿酒店的设计,让砖文化在这形成一种氛围。
⒏江苏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江苏南京)
项目为2021年江苏省园博会主展馆,以工业遗产生态修复的理念对两个水泥厂进行改造,并以再生态化、田园生活和园艺相结合,保留有典型特点的厂房,拆除棚子和其他琐碎的小房等。结合与周围空间的几个重要景点的衔接,形成紫金山片区的“南京花园”。
⒐遂宁宋瓷文化中心(四川遂宁)
以公园方式设计,不断分解绿化区块,形成进入建筑和街道的公共空间,形成不同功能建筑体量,垂向发展,形成互动,整体空间上大下小,上做屋顶花园,下可减少雨水,建筑形成自遮阳。每层还用平台植入各馆功能,同时把屋顶连接起来,方便游客参观。分解出的各个场馆共同形成荷花荷叶形状,与当地荷花文化相应,为当地打造出了一个绿色建筑的样板。
⒑中车成都工业遗存改造(四川成都)
机车厂绿色化改造为文创和商业园区,设计中去掉最大厂房屋顶改造成花园,交车厅改造展示中心,车场停放机车展览,通过栈桥可让游客进入车体参观,其他厂房用于未来商业化空间,打开部分天窗,让光线进来,插入集装箱构件,形成办公空间,同时增加地下室和上面新的服务设施。
⒒成都天府农博园(四川成都)
考虑做低能耗的农博园,设计以数个展览馆以大跨度木结构和彩色阳光板以大棚的形式进行连接,并在其后用钢结构做一些小房子增加农业的加工、体验和食用,大棚采用两头透风的形式,让建筑既能采光、通风、遮雨,还能着色,与周边河流环境形成深厚的田园文化。
⒓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福建厦门)
大型城市综合体,现更名厦门中心。设计时考虑能看山观海,又能减少大量能耗,减少大量玻璃使用,所以采用地景式设计,把平台和出檐当成建筑的主立面设计的一组高层建筑。建筑高160米,根据规划限高,还设计了象山一样伸展的平台,底下形成下穿的城市街道和地下空间,又增加大型看台与水幕,形成了一个城市演出区。
⒔海口市民中心(海南海口)
设计时用山和街道形成建筑的走向,把需要保留空调的展览空间、办公空间缩小,形成很多小房子,底下做下沉的街道和体验性的骑楼,以海口当地的火山岩为材料。并在公共空间上面用大棚的形式进行遮盖,大棚分成三片完整区域,以木结构、木梁和木瓦进行建造。
分享过程中,崔院士指出
面向未来的绿色建筑创新,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是我们
本土建筑设计的未来,更是我们建筑师共同努力的未来。
最后,崔院士与现场建筑师们进行了互动,就本地设计创新和青年建筑师成长等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讲座,崔院士的设计观点和作品加深了建筑师对设计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而他对绿色创新的追求和心态更启发了建筑师对设计与环境的思考。
维拓设计副总裁雷霆代表会场设计师发表感言
赠送讲堂纪念品
参会嘉宾合影
延伸阅读
天润香墅湾1号入选2019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工程
李松、刘晓杰荣获首批纺织行业勘察设计杰出青年工程师称号
为推动构建绿色住宅设计的创新体系助力
朱文一:建筑设计++……
薛迪、郑甲荣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全国优秀青年设计师称号
维拓获评中设协专业技术领先企业九项大奖
维拓万润府新中式产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