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1973 年出生于阿根廷。
建筑师出身的莱安德罗·埃利希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擅长使用镜面、投影、建筑结构来“虚构重现”出现实的“表象”,从而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思考身体与空间、个人与社会空间的关系。他总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将作品与展览当时当地的建筑物、生活空间发生关系,例如使用住宅楼中的电梯或者楼梯、房门的猫眼、商店的试衣间、露天的水池来呈现作品。天马行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仿若置身似幻非幻、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之间的艺术迷宫。
一眼看上去,你以为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游泳池?可不是,能藏在博物馆里的游泳池必然神奇……
凑近一看,泳池里的人居然不必脱衣服,就可以在水中行走。当然这件作品也是莱安德罗·埃利希的魔幻景象,用一层玻璃打造出了装满水的游泳池。观众站在水面上方观看的话,会看到一个处于“水”中的空间;而站在水面下方的观众,则可以体验到来自于这层虚拟水面光线折射到身上的奇妙光线,也与水面上的观众进行着好似两个空间的对话。
被 Leandro Erlich 旋转 90°的潘洛斯阶梯,看似熟悉的一个空间(在细节和外观上都如此栩栩如生),经过艺术家的改造变成了一个具有截然不同的规则和特点的领域。整个楼梯被旋转了 90°,与地面垂直站立式,你可以直视这件作品。当向下凝视楼梯井时,会产生刹那的晕眩感,仿佛失去了方向,尤其是当你从侧面而非从上往下看到出现在这个空间的另一个人时,这种不和谐的冲突之感则更加强烈。
飞檐走壁,空中漫步?
在这件装置作品中,一面巨大的镜子以 45 度角靠在建筑表面,当你踏入建筑物的同时,你就会看到你如失去重力一般漂浮在了建筑物的上空,而你周围的人也都是去了控制。观众们可以自由组合并与装置作品进行互动。你只是踩在平地上,而你却看到自己飞起来了。
废弃的教室中,晃动的身影,不断的凝视下,你是否会感到一股寒意袭来?
在莱安德罗的作品《教室》《精神分析师的办公室》中,你不能清晰地看到你自己,而是一个模糊的身影。你想走近,但无论怎样靠近,都无法看清对面教室中人的样貌。这件作品令人着迷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不安。
第一眼看过去就是“木船漂浮在水面上”
实际上并没有水,那是一个将船身和船身的“倒影”合为一体的连体设计,在暗处唯有一束光均匀地包围着每一艘船,如同船只停泊的小港。这件装置作品名为《反射之港》(Port of Reflections, 2014),Reflection 除了有反射的意思,还有反思的含义,莱安德罗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让人反思印象与实物的关系。
“这是我的错觉吗?”“‘我’怎么会出现在对面的‘楼层’里?”
这个装置作品其实只有不到 4 平方米的大小,以一个直角墙面为据点,割出一个平面三角形的空间。面向观众的为一堵白墙,上有两个格子窗户,透过窗格仿佛看到了一个楼间庭院,因为在你的对面也是好几道窗户与建筑物的红砖,包围着绿植。然后当你走进窗户,会发现自己的脸竟然出现在了对面窗面上。仔细再一看,才发现里面的窗台墙砖与绿植,有一半是镜面的反射,莱安德罗利用一面镜子,与静物形成一个 90°之后的反射成像。也就是说,观众肉眼看到的景象半虚半实。
飘在半空中的一扇窗?
一扇窗子结构从建筑主体中被抽离出来,远处看,就像飘在半空中。它由一架似乎在风中会随时摇晃的梯子支撑起来。莱安德罗的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飓风过后的城市。他目睹了沿着密西西比河散落在城市第九区的断壁残垣。有趣的是,这些作品起源于真实的生活,但却在他的改造之后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像是进入了一个虚构的世界。
无尽的试衣间
在作品《试衣间》的内部,两边都放置着镜子,观众可以在两边的镜子中看见自己。埃利希利用镜面制造出了一种幻象丛生的感觉,由于对空间的排列,观众看不出镜子中的反射出的镜像到底离自己有多远。要想弄清楚答案,唯一的方法就是在一间间屋子里穿梭,直至找到最后的终点。
多亏了莱安德罗·埃利希,在迈阿密海滩上有这样一幅交通堵塞的场景。
莱安德罗的这个装置名为“重要性顺序”(“Order of Importance”),是以当今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一件作品。作品在林肯路的海滩上停放了 66 辆 1:1 真实大小的汽车和卡车。这些车辆由沙子制成,与周围的海滩融为一体。
“气候危机已成为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客观问题,”莱安德罗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一直在努力让人们意识到这一现实,尤其是我们不能逃避保护地球的责任。”
▌
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的作品从来就带着一种内敛而奔放的矛盾,就如他所创造出来的世界真实与错觉并存,他挑战的是人们的刻板印象与社会程序中“约定俗成”的轨迹。埃利希就像是魔术师打开了他的帽子,让兔子以为自己爬上了毛尖,但很多时候有可能魔术师只想告诉你生活的本质,就是看清虚幻中的真实,然后去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