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林磊
方居建筑 FOUND Architects 合伙人
设计师品牌 LIN artisan 主理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士
同济大学 硕士
曾任职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创盟国际,期间负责了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HOK)、济南“中宏广场”(波特曼)等大型项目的国内落地配合。2020 年事务所作品“黄浦江畔住宅”获 AD100 YOUNG 建筑和室内设计新锐奖。
没有选择专业时辗转反侧的纠结,也没有因目标院校难以企及退而求其次,像是骨子里自带的坚持,林磊迈进建筑设计大门的过程十分顺利。
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同时,林磊还是一个不断跳出舒适圈的多面玩家,在不同的身份间自由转换,叠加生命的无限意义,丰富属于自己独有的“存在主义”。
设计的道路上他经历了三段重要的设计历程,从庞大的建筑体系到风格多元的空间设计再到小而精的原创手作,他不断在追求细节与极致。
同时,对于人本的进一步探索,也促使他展开了基于人的行为心理诱发的另类空间设计思考。
不被定义的多面玩家
“凝聚乐队的过程像是‘把不同的食材放在一锅来炒的过程’。”
“这个做不了,没有这么做的 ”,对林磊来说,这些来自施工方的否定话术早已习以为常,每到这种胶着的“吵架”状态时,“与君大战三百回合”的耐性就着魔似地附在他身上,“是这样的,我来的目的是要跟你一起解决问题,这个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以实现的,我画个图你就明白了……”建筑设计师在践行项目方案时各有侧重,设计师林磊更偏重于落地,擅长与工人交朋友,一起探讨、解决问题。
“身份放低,不要拿腔拿调的,大家先交朋友,沟通起来会顺畅得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我上学时做乐队积攒的经验。”远不止建筑设计师这一个身份,林磊还是爱玩吉他、贝斯、架子鼓曾组过乐队的音乐达人。
乐队排练
个性不同、分工不同的几个人凑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并非易事,凝聚乐队的过程在林磊看来像是“把不同的食材放在一锅来炒的过程”:队友们先玩在一起,各显所长,经过磨合成为朋友,再确定下一个共同的目标,如这周末要去某个酒吧演出,那么之后的行动走向就围绕着联系场地、确认时间、敲定曲目、排练安排等等具体事项开展。
很快,所有人心向一处,充满干劲与凝聚力。经过这一阶段后,再去设立更高一层的目标就会水到渠成。若是磨合期就把“干翻华语乐坛”作为团队短期小目标,往往适得其反。
乐队演出现场
时至今日,林磊再次带队,从乐队变成设计团队,核心的凝聚方式没有变:先将项目内容分解,设定初步目标达成时间。随着目标的完成,团队的凝聚力就会上升一格,再设定新目标一步步推升,逐步将凝聚力推至满格,这个过程中,带队者对于节奏的把控举足轻重。
乐队的故事早已告一段落,但音乐依然以各种形式在他的工作和生活里存在着。在林磊家中,架子鼓、吉他、贝斯、调音台等全套音乐设备共同搭建出他的音乐世界,林磊也在培养自己的孩子一起组乐队玩音乐。
林磊手工作品:山水木盘
林磊手工作品:四水归堂木盘
除了完善的音乐设备,在林磊家里,做木工的全套工具也是应有尽有。
在林磊的建筑师职业生涯里,还穿插过另外一个身份——手工艺人。
“从业建筑设计多年,我慢慢体会到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地是很困难的,牵扯到方方面面,会经历不停地妥协,最后做出来的成果可能跟原先的想法差之千里”,于是,他把目光聚焦于更小的尺度,找寻小的手工原创设计产品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手工艺品也成为了林磊表达建筑热爱、思考的媒介。
林磊手工作品:毛毡电脑包
“把这个包撑开,在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光影折射,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建筑内部空间,很有意思,这是我所有产品里卖的最好的一款……”林磊给我们展示他用参数化方式作图,经过激光切割技术制作而成的毛毡电脑包,说起自己的手作产品时他变得滔滔不绝。
戒指、耳环、书签、置物盘……林磊很擅于从建筑相关元素中获取灵感,从视野上内缩聚焦到具体工艺上。手工艺人的经历给林磊增加了新的经验值,使他在后期做设计时具备了更强的判断能力,减少了反复试错的成本。视野内缩的同时,圈子变大了,做手工艺人的那两年林磊认识到了建筑师圈子之外更多的人和更多元的生活方式。
林磊手工作品:“标高”咖啡搅棒
林磊手工作品:几何系列饰品
设计是不断缩小尺度的过程
“或许是时候开拓不一样的世界,我期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设计。”
﹀
﹀
林磊从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求职变得困难重重。攒了一年民营设计院的工作经验后,林磊跳槽到上海建筑设计院,刚入职就接触到一个从方案到施工建设落地的全流程项目。
坐落在国家海岸海棠湾的帆船形地标建筑,是三亚著名的亚特兰蒂斯酒店,也是林磊在上海建筑设计院工作期间接触的最大的项目。整个过程主要是配合国外设计师做设计落地的工作,在这期间,林磊积累了丰富的落地实操经验。“或许是时候开拓不一样的世界,我期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设计”。
上海院工作期间项目:海南亚特兰蒂斯酒店(与 HOK 合作)
上海建筑设计院工作期间项目:济南启德国际金融中心(与波特曼合作)
那之后,他选择去到同济导师袁老师的工作室,完全进入到另一个纬度里去设计,抛却了宏大的建筑“叙事”方式,工作的重心偏向到原先考虑不到的细节问题,如建造上的工艺如何实现;如何用理性的方式把非理性的建筑造型落地……
如何不通过柱子来支撑起一个拱形的空间?
这是林磊在袁老师工作室参与项目中遇到的难题,该项目的空间结构是一个由混凝土构筑而成的受力不均匀的单向拱形。空间当中两个巨大曲面相交时产生的交界线是难以定位的,更何况是在曲率和大小偏移的情况下,交界线不再是平面上的直线,而是空间上的曲线。更让难度点升级的是清水混凝土建筑,只有一次浇筑机会,没有补救的余地。
创盟国际工作期间项目:上海某办公空间改造-用作模板的美红松木条
创盟国际工作期间项目:上海某办公空间改造-实木模板的拼接
为了完美定位曲线位置,林磊和施工方想了很多方案,最后选择了最基础、最笨拙的方式。将模版切片,用数控机床根据图纸切割出曲线,用于定位,然后再根据定位模版将两边龙骨搭起来,那么通过模版从上往下看就能呈一条线状,这时候再去检查哪里的曲率有问题,直接从上往下在模版上修改,控制整体的浇筑形状,当混凝土浇筑完拆开后果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创盟国际工作期间项目:上海某办公空间改造-清水混凝土墙面展现出的木模板质感
“我们在做设计方案的时候,经常很随意的一笔,但当真要把它准确地建造出来,其过程是很困难的。在袁老师工作室的项目经历里,我学会了‘收’,做方案往回收一收,更多考量落地的种种情况,将设计收到能够自控的范围内,确保它的完成度。”
《杀鹌鹑的少女》中有句经典的话:“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与合伙人王乐合影
离开袁老师工作室后,林磊与合伙人王乐一拍即合,成立了方居建筑事务所,迎来了建筑师生涯里第三次重要的转变,设计方向开始转向私宅、别墅、小型商业空间等,自主性和个体发挥的空间愈发宽广。
随着自主选择权的增多,林磊对于精细化设计和施工细节也愈发考究,“比方说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我们设计了一款大型移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不使用时将其完全藏进墙里。”
暗藏移门的拉手设计
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打造一扇“消失的移门”,林磊并未采用嵌入反弹轨道这种代价昂贵的方式。而是通过设计巧思来消隐移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我们保留了移门侧边的把手,并将其嵌入门体,使门体与把手处于同一垂直面上,把手周围留有富足的空间,可供人手触碰到把手,进而拉拽移门。”细节控林磊在心中有数之后,下一步就是跟工人反反复复沟通制作工艺,因为他知道一旦施工细节模糊不清,就会背离原先的设计想法。
另类空间的开放构想
“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做一系列尝试,如精神病患、边缘群体对于人居空间的设计需求应该怎么去设计和实现。”
﹀
﹀
萨特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闲暇时的林磊爱翻阅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林磊对于生命的态度与“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内核不谋而合,他尊重音乐的自由和手作的个性,挖掘设计的无限潜力,开拓人生的边界,赋予生命更为广阔的意义。
我们不必在此探讨存在主义的普遍性,而是想要去深究人作为主体对于建筑设计的决定作用,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前,设计者已经做了相关的构想,给建筑本身赋予生命力,创造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的必要条件。
对于林磊而言,一方面是人作为主体决定了设计的方向和节奏,另一方面是人的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深入把握空间使用者的职业、习惯、性格等多方属性,才使得建筑空间设计最大化满足使用者的行为特性和心理需求,采用的方式往往是另类的,但却是最能出彩的。
中岛式组合柜衣帽间
在一个极简风格的大平层住宅改造项目中,为了实现业主在衣帽间多维度使用场景的需求,林磊在这个空间的中央位置“有意”设计了一个“极繁”的中岛式组合柜,集合挂晾、展示、熨烫、收纳、梳妆等众多功能,与整体的极简风格形成碰撞,呈现出统一之中的反差,给衣帽间设计了一个视觉聚焦的中心点。
“组合柜独立设计的宗旨是我将其视为一个拥有家具尺度的小建筑,因为哪怕再极简的家居空间中,人也会需要一些局部‘极多’的东西来填补心理对丰富性的需求。”只要这个局部是点缀性的,不喧宾夺主的,往往能够达到“点睛之笔”的效果。
符合行为心理学的面板竖排设计
另一个点缀性的另类设计是林磊在做某个家居室内设计项目时,抛却了传统的横向排列开关面板的方式,而将所有开关面板竖向排成一列。这么做虽然会产生施工上的“小麻烦”,但这是林磊出于对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对竖向高度物品的使用频率要多于水平呈现的物品。比如说一个人身高 1 米 8,我们头脑中马上就能出现准确的参照;但说一个人距离你 1 米 8 远,却往往很难感同身受。因此,假设一个人在无法用眼睛定位的黑暗环境里,要完全凭感觉去按动若干个开关,那么在竖向上形成的身体记忆会强于水平方向。”正是这些对细节和人为心理的极致把控,从而串联起林磊的创意策划和设计巧思的落地。
空间设计中的另类,并非是追求极端的与众不同,而是设计者赋予设计本身更大的自由度,重构空间是另类,拆解空间也是另类,都是对空间本身的破格与重塑。
“我一直在想,是否可以做一系列尝试,如精神病患者、边缘群体对于人居空间的设计需求应该怎么去设计和实现……”这些人群的个性和人物性状会很突出,对世界的感知力与众不同,这也让林磊对另类空间展开了进一步的开放构想……
- END -
文字版权归阿客工坊所有
图片林磊提供
编辑整理:云深
点击下列标题可欣赏往期精彩文章:
王显峰 | 素简平和亦乐事
罗琨 | 法兰西,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夏宁 | 穿行在旅游规划中的奶爸建筑师
李竞 | 彷徨与挣脱,双子座建筑师的 15 年
陆步云|与木构建筑相伴的日子
王宏风 | 我的设计在路上
“与阿客同行”互动群已成立
i_archer
加入我们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有动人的故事,丰富的经历,执着的爱好,欢迎和我们分享!
阿客行天下·设计人文之旅
第五站筹备中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设计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