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

2023/05/06 17:57:09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盘龙江是穿越昆明城市中心最大的滇池汇流,是孕育千年昆明古城的母亲河,是记载昆明历史年轮的记忆场所,是城市高端要素和公共活动最集聚的线性空间。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盘龙江沿线生态空间锐减、生态功能退化,原有公共功能迁移,从城市展示面变成“背街后巷”。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昆明市围绕“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使命,开展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工作,旨在将 27 公里盘龙江沿线建设为城市超级线性公园,彰显母亲河特色魅力、复兴千年古城活力,打造云南省城市设计工程示范、昆明市生态文明与人民城市建设样板。
我院作为编制单位,探索城市河流沿线线性空间“生态织补、文化织补、生活织补”的设计思路,制定“链接湖山修生态,重塑风貌承文脉,植入功能续活力”三大策略,通过河流线性空间织补型设计手法,实现从空间割裂到城水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我国城市河流沿线地区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3
图 1 盘龙江区位图
01生态织补:链接湖山修生态,打造通山达海的大型都市生境
控制沿线开发容量,守护生态环境承载底线。为保护高原地区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科学谋划高密度建成区减量发展,将盘龙江沿线地区整体纳入生态廊道管控范围,统筹控制开发容量。其中,河道线两岸 50 米作为重点管控范围,开发容量总体不提升、局部有降低。
贯通全线生态断点,提升生态廊道连通性。在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挖潜边角小微地块布局景观节点,提高斑块密度。沿鸟类迁徙通道布局微型湿地、口袋公园、屋顶花园等,保证候鸟停留休憩空间。同时通过立体绿化、乔灌木补种、立面弱玻璃化等建筑生态化改造方式增补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推进暴雨快排与雨水收集,构建“第二条河流”。利用零星空间、社区公园、广场和绿色停车场等场所打造若干雨水公园,实现最大化雨水渗透收集。改造两栖街道网络,增加街道植草沟、开放水渠,将通往盘龙江的道路转化为雨水收集滞留与运输通道。通过生态墙、人工植生浮岛等手段提升河道本体生态化修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9
图 2 盘龙江生态修复效果图
02文化织补:重塑风貌承文脉,打造汇聚自然与人文要素的高原城市封面
构建盘龙江魅力视廊系统,延续山水立形营城特色。汇集盘龙江沿线核心建筑与景观资源,构建传统山水营城地标、近现代人文地标、城市公园地标三类春城文化地标。重新链接传统山水营城地标,修复历史上筑城立形的圆通山、翠湖等标志性空间,保护传统山水景观视廊,利用植物配置等景观手段降低现代高层建筑能见度。赋予近现代人文地标新时代价值,保护修缮并活化利用震庄、昆明酒厂、昆明北站等近现代重要文保单位和风貌建筑,连通滨水公共空间与城市街巷,重新织就亲水生活场景。围绕瀑布公园、月牙潭公园、髯翁园等城市公园地标打造观景点,控制盘龙江北段近山地区的新建建筑高度,保护望山视廊,引导周边建筑塑造远近有序、层次丰富的天际线。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13
图 3 圆通山-翠湖传统山水地标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15
图 4 髯翁园城市公园地标
分区分类引导建筑簇群分布,形成古今交融城市景观。
在盘龙江两岸、山边湖边、大型城市公园等开敞区域,划定空间形态疏解区,鼓励建设低层、有机、绿色、宜人的低密度街区。
结合城市中心体系、交通枢纽、地铁站点等高土地价值和高可达性区域划定高层建筑鼓励区,按照空间形态美学原则进行空间布局,科学谋划新地标建筑。通过分区建筑簇群引导,形成“北低中高南低”建筑天际线,与“北高南低”山水的轮廓线相互辉映。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20
图 5 沿线地区建筑高度分区分类引导图
分段塑造滨江 U 型界面风貌,实现沿线路径通江近水。
北段控高度。盘龙江北段三面环山,需严格管控山水格局可视性,因此北段重点管控新建建筑高度,横断面形成前低后高的高度关系,纵断面塔楼天际线协调背景山脊线(图示指引见图 7),形成视野开阔宽阔而有韵律的临山地区滨水界面。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24
图 6 北段 U 型断面管控引导图
中段控立面。盘龙江中段建筑围合感较强,建筑首层、对岸多层建筑与高层裙楼与行人距离亲近,因此需要强化滨水一线新建建筑的高度控制与沿线建筑立面控制,加强底层灰空间、退台降层、立面绿色改造,形成活泼生动的老城市井滨水界面。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27
图 7 中段 U 型断面管控引导图
南段控宽度。盘龙江南段直入滇池,同时具备遥望西山全境的视角,需要重点管控高层建筑间距、U 型界面地块退界,塑造开阔而舒展的大山大湖滨水空间。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30
图 8 南段 U 型断面管控引导图
03 生活织补:植入功能续活力,打造精致滨水公共生活场所
贯通全线 27 公里慢行空间,链接南北断点。
分类疏通断点空间,构建沿线活力触媒。针对围蔽型断点,通过收储建绿、后移围墙、巷道改造等方式创造链接,破解小区围墙阻挡江岸可达的问题。针对道路阻隔型断点,建设立体慢行交通设施,实现主干道与重要商业区的滨水慢行空间连通;优化平交过街设施提升次支道路的行人过街体验;优化桥下穿越空间,改善现有高架桥梁桥下慢行体验。
完善绿道基础设施,营造多样滨水游憩体验,基础驿站提供咨询、运动补给、公厕等基础服务,特色服务驿站提供民国历史展览、民族舞广场等特色功能。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36
图 9 盘龙江围蔽型断点贯通策略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38
图 10 盘龙江道路阻隔型断点贯通策略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40
贯通前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42
贯通后,图 11 工商银行大厦节点贯通效果前后对比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44
贯通前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46
贯通后
图 12 昆明酒厂节点贯通效果前后对比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49
贯通前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51
贯通后
图 13 昆明第二水厂节点贯通效果前后对比
延伸“半公里”滨江无界街区,汇聚东西活力。充分利用沿线小微空间,以功能植入的方式重塑盘龙江生活场景,提升城市品位,激发消费活力。通过社区微改造打通断头路,挖潜沿线地区公园绿地、小微公园等开敞空间,增加通江廊道。鼓励沿江街区建筑首层增补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重点补充文化展示、精品零售、中小型品质餐饮以及其他必要的社区生活服务功能,激发底层商业活力。引导东风广场都市客厅、双塔文创街区、灵光创意街区等文化主题街区突破原项目界线,通过政策支撑和共同缔造,打造通江功能延伸带,集聚夜游、夜娱、夜 show、夜宿功能,实现盘龙江活力再现。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55
图 14 “半公里”江-路慢行互联体系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57
图 15 双塔文化主题街区设计策略
编织“中央活力环”扩展活力场域,实现古城复兴。深度挖掘古城历史文脉,串联重要文化要素、商业活力节点,形成 15 公里中央活力环,将多元的公共生活场所与跨时空文化场景接入盘龙江线性公园。西北侧环圆通山活力环,串联圆通山北国潮文化街区、双塔民国文化街区、五台山及翠湖周边明清历史建筑资源,擦亮历史名城的小山水“绿心”;北侧米轨北站公园环,串联北站法式特色街区、米轨景观、灵光街文创街区,彰显抗日救亡的昆明担当;震庄文化环,串联历史中轴线、正义路商业街区、恒隆广场等商业商务中心、震庄等历史建筑,讲述昆明千年首府商业辉煌。巡津街-米轨遗址公园环,串联巡津街区、昆明府站及米轨遗址街区,铭记昆明近代租界历史。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60
图 16 中央活力环空间示意
04 未来展望
通过盘龙江沿线“生态织补、文化织补、生活织补”三位一体设计策略,形成城市河流沿线织补型城市设计思路,塑造河流沿线超级线性城市公园,将有利于提升昆明的都市生物多样性品牌,保护高原地区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风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河流沿线地区的空间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提供设计思路,通过“绣花功夫”推动生态修复、风貌修筑、活力修补,实现城市可持续更新。
供稿|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
合作部门|城市更新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69
建设人民共享的白云滨江——白云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作品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71
无公园不广州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73
耕海牧渔!看广州全产业链打造“蓝色粮仓”。
昆明盘龙江沿线城市设计丨中国昆明丨国土与空间规划设计所-75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