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从 2016 年 5 月松江区提出“G60 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到 2018 年 6 月“G60 科创走廊”贯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覆盖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市,短短两年时间,“G60 创新走廊”从一个区级的发展构想成为跨区域的合作战略,并成功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顶层设计。作为策源地的松江,借助“G60 科创走廊”,走向区域合作,创新势能不断增强。
G60 科创云廊
图源:网络
G60 科创走廊
从成立之初到 2020 年底,九城市 GDP 总量占全国比重从 1/16 上升到 1/15,地方财政收入从 1/15 上升到 1/12;市场主体数量从 1/18 上升到 1/16;高新技术企业数从 1/12 上升到 1/10;科创板上市企业数超过全国 1/5。
2021 年,G60 科创走廊 9 城市 GDP 达 7.55 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 3.6 万家,全年专利授权量超 51 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值超 42 件。
对松江而言,通过 G60 科创走廊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动能增强。至 2020 年末,松江区 GDP1637.11 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 10.5%;地方财政收入达 220.62 亿元,“十三五”年均增幅 12.4%;制造业税收替代房地产占主导地位;全社会 R&D 投入强度 4.59%,高新技术企业 1755 家,是“十二五”末的 3.7 倍;专精特新企业 544 家,是“十二五”末的 6.5 倍。
数字背后折射出松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纵观松江区的创新之路,可以发现,“G60 科创走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G60 科创走廊”助推松江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地;另一方面,“G60 科创走廊”建设促进松江从区内合作走向区域资源统筹,聚集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高创新势能。
1.“科创走廊”助推松江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和产业布局重要承载地
“G60 科创走廊”设想的提出及推行,是松江逐渐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以及重要产业布局、重要承载地的重要推动因素。
一是
松江“G60 科创走廊”设想在上海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创建之时提出,是对上海科创中心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重要的区域实践和发展探索。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后,2015 年 5 月,上海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加快推进科创中心的建设。2016 年 5 月,松江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两周年之际,提出建设“G60 科创走廊”,从战略高度上是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积极相应。从实践角度看,上海推进创新型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设立、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和重大科技创新布局优化四大基本任务,并且开始取得一定成效时,松江区“G60 科创走廊”致力于促进内部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集群发展,从而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区域实践和创新探索。
二是
松江通过“198 区块”成片减量和淘汰落后产能为“G60 科创走廊”建设腾挪空间,同时打造上海市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造条件。2015 年上海提出“198 区块”工业用地减量化政策,以战略性调整推进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而松江区也有不少的“198 区块”分布,在提出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科创走廊后,松江在九亭完成了全市首个“198 区块”成片减量,关停淘汰劣势及污染企业 1033 家,建设用地减量 7434 亩。2017 年,松江探索工业用地节余土地分割转让,实现了全国首个成功案例——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松江的建设用地减量化和落后产能淘汰,既是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松江 G60 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创造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减量化和促进科创走廊产业发展,也是将松江打造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举措。
上海松江首个结余土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正泰启迪智电港
图源:网络
三是“G60 科创走廊”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际的契机下提出,有利于松江吸引市域的产业资源和科创资源溢出。
一方面,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松江区 G60 科创走廊以人工智能、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有利于承接市域范围的产业资源以及科创资源溢出。另一方面,松江区通过大规模复制推广“区区合作,品牌联动”的新桥模式,在九亭镇、佘山镇、中山街道等地建设临港松江科技城的新园区,充分利用了临港的品牌优势,吸引集聚资源要素促进自身发展。
2.“科创走廊”建设促进从区内合作走向长三角区域资源统筹
“G60 科创走廊”致力于打造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通过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从松江区内合作走向长三角区域资源统筹,并刺激了大量优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松江。
一是“科创走廊”推动区内统筹走向区域合作。松江区对标硅谷、波士顿 128 公路地区、筑波等全球科技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设 1.0 版的“G60 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主要在区级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推动功能互补、集群发展。在 2.0 阶段,松江区与嘉兴、杭州签署《沪嘉杭 G60 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至 3.0 阶段,G60 科创走廊建设上升到市级层面,9 市在 2018 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签署《G60 科创走廊松江宣言》,并于 2019 年召开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主要通过常态化工作制度建立、人才体系互认互通、加强主体创新协同等举措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合作。
二是以“产业联盟”促进区域资源要素高效利用。G60 科创走廊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材料、机器人等产业联盟,联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各个环节,推进产业发展。
首先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使产业内资源得到高效整合,从而产生规模效益。如成立于松江区的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 139 家,集聚多个行业领军企业,涵盖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制造商、下游系统等全产业链企业。
其次,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紧密成员技术合作。产业联盟提供技术合作对接平台,大大减少了寻求技术合作对象的盲目性。自有研发成果可在联盟内部转化,企业研发技术难题可寻求联盟内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可设立项目协同攻关。
第三,促进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减少重复投资。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联盟企业可以共享大型研发、检测设备,政府可以有效配置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经济效益。
三是“创新中心”集聚区域优质创新资源。松江区拥有丰富的人才、技术、资金、装置、机构、项目等要素,松江大学城的科创资源优势尤其突出,吸引 G60 各市创新中心大量集聚,形成了“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苏浙皖,孵化在上海、转化在苏浙皖,前端在上海、后台在苏浙皖”的科创及产业合作模式。
目前,浙江省政府,金华、芜湖、宣城等市政府,湖州南浔、安吉、德清等县(区)政府,均已在松江建设 G60 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作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首个在松江设立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入驻7家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3家为上市公司。金华希望借助创新中心充分借用上海的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解决金华创新产业技术难题,“借鸡孵蛋”帮助企业培育转化核心技术和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对松江而言,各地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有利于:
- 充分发挥上海高校、科研机构、大科学设施、仪器设备、科技人才、信息等科创资源优势,强化上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 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加盟,增强上海的创新人才集聚功能;
- 撬动长三角更多民营资本、市场化力量和企业家资源来上海进行科技创新创业,激发上海创新生态活力;
- 上海更好集聚长三角企业总部,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 利用上海松江枢纽建设的机遇,不断增强松江新城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
G60 科创走廊首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金华(上海)科创中心 图源:网络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双重机遇背景下,松江适时提出了“G60 科创走廊”发展设想,并成功将其从区内实践推向区域合作。在“G60 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松江充分利用其策源地的身份地位,集聚大量创新要素,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松江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地位和作用也愈发凸显。
|文图提供|上海研发中心
|编辑版式|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