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某一天,我们深切感到......随着建筑设计四所团队人员的较快增长,我们急需一方更加宽敞灵活的办公环境。而原有办公空间卡座数量少,仅有 27 个,空间利用不充分,入口界面破碎、不连续、无标识感,不能体现设计部门的个性特征,空间品质差,家具陈旧,图纸柜等配套不足,大量文件随处摆放,杂乱无章——原有办公空间布局已无法满足当前使用需求,如何在现有空间下尽可能地紧凑布置办公卡位,同时提升环境品质,这是四所本次改造更新的重要任务。
改造前的办公面貌
图 | 张亮亮
当建筑师来设计自己的办公空间时,我们的角色在甲方和乙方之间来回切换。作为甲方,我们需要足够多的卡位来满足办公需求;作为设计师,应尽力使空间变得流畅、开放、共享,满足未来不同的使用需求。
改造后的办公空间
图 | 李欣瑜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
办公空间流畅,打破了空间壁垒,实现了“无”;而界面多元,则实现了“用”,与我们期待不谋而合。
01 让空间会呼吸——营造开敞办公环境
设计调整了入口位置,重新定义流线组织,将原本入口位置设置为照壁。入门前台区形成一个玄关空间,前台与员工区域相对分离。办公区域集中,有助于同事间的交流。小办公室调至北侧,大会议室调至西侧。
接待前台和休息区
图 | 李欣瑜
改造后,卡座数量增加到 49 个,同时增加了大量收纳空间,整个办公区布局紧凑,流线明晰,空间开敞,仿佛空间“会呼吸”。
办公空间
图 | 董敏琦(实习生)
改造前的空间流线布局
图 | 张亮亮
改造后的空间流线布局
图 | 张亮亮
办公区天花未设置吊顶,将风管和水管暴露出来,用灰色喷漆将顶面颜色统一,增加了空间的纵深感。
办公区域
图 | 李欣瑜
大会议室外窗帘采用双层遮光材料,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遮光窗帘。大会议室同时兼做党员活动室。
大会议室
图 | 李欣瑜
02立面不止一面——增加墙面使用效率
办公区入口区域的整面墙采用 FFC 预铸式清水混凝土板装饰。纯粹素净的材质纹理与半透明玻璃隔断虚实相生,韵律感十足,暖色的木纹竖条增强了整体的秩序感。
入口展示墙
图 | 李欣瑜
入口展示墙上是一棵不断向上生长的智慧树,部门作品如同树上的硕果累累。开门和关门呈现的是不同的立面效果。定期更换项目照片,这里形成了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
入口展示墙
图 | 杨振森(实习生)
讨论区的书架采用给人感觉温暖的木色。书架上方设置投影仪,当需要时,可以降下来,化身为小型讨论区。不同时段有不同使用功能,释放了空间潜力。
讨论区
图 | 杨振森(实习生)
精巧的收纳空间。办公室设置了大量的图纸收纳柜,可放下 A0 图幅的图纸。
图纸收纳柜
图 | 李欣瑜
03设计以人为本,创造人情味的节点
新办公室新气象,新的标识 LOGO 自然必不可少,共征集了本部门同事提交的多个方案,在经过层层筛选后,确定了最终方案:以房屋的“简笔画”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将字母“A”(architecture)和阿拉伯数字“4”融入 LOGO 中,很符合建筑设计四所的气质。
标识细节
图 | 李欣瑜
办公桌的设计,我们重点考虑增加更多的收纳功能,个人专属的侧柜及移动柜,能摆下更多文件的台面。
家具设计
图 | 张亮亮
冰箱、微波炉、咖啡机、吧台椅……让员工在紧张工作之余享受片刻的休闲时光,金属洞洞板上是同事们的笑脸。
休闲角
图 | 李欣瑜
办公室一角的可移动展台,把一个无用空间合理利用,转变为交流讨论的区域,当部门人数增加,这里也可临时办公。
讨论区
图 | 李欣瑜
绿植点亮办公空间,成为生机活力的一部分,给人积极的办公体验。
绿化系统
图 | 李欣瑜
整个项目的设计打通了空间壁垒,将木色和橙黄色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白色的空间体系中,为新办公室注入一股活力之流。空间纵深感形成了持久的视觉张力。我们重新定义了原有的办公空间,将一个消极、使用效率低的办公室改造成一个集办公、交流、沙龙、阅读、会客等混合型、多元化的空间,最终实现“有室之用”的目的。相信建筑设计四所当下及未来的无限可能将在这里起航。
空间设计 | 叶青、许建鑫、张亮亮
家具 | 张亮亮
图片 | 李欣瑜、张亮亮、董敏琦(实习生)、杨振森(实习生)
主要材料 | FFC 预铸式清水混凝土板、钨钢、贝壳粉、金属穿孔板
改造面积 | 约 290 平方米
|文图提供| 张亮亮(建筑设计四所)
|编辑核稿| 办公室
|美术版式|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