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每个人的城市 第八集
《城野公园|城市自然共生》
公·园
很多人注意到 OPEN 对公园的热爱,无论是在我们的城市研究项目里,还是建筑实践中。
公园如此令我们着迷,这里既有对传统文化基因中自然与人共生关系的认同,也有在全球生态危机下对我们自身生存状态的反思,但更直接的是因为理想的公园里蕴含着我们认为理想城市应该有的精神内核:充满自然的空间向所有人平等地开放;人、植物和小动物各得其所;生命得以与自然气息相通,花开花落人来人往都是自然而然。
公园城市
从十九世纪末 Ebenezer Howard 提出“花园城市”的概念,一百多年过去了,规划师、建筑师、普通市民等等,仍然在持续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探索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与自然共生的方式,足见对人类这样的社会性动物,亲近自然是基因里不可否认的一个共性。
从 2018 年起,公园城市的理念也正式在我们国家提出。“不是简单建园、增绿,而是让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来源:2022 年第 17 期《瞭望》新闻周刊)
在 2021 年 OPEN 开始《每个人的城市》这个设计研究项目的时候,北京的公园无论在总面积还是分布上,已经比 2009 年我们做《红线公园》和《二环·二零四九》的时候,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大型郊野公园的建设上。
但是依然要看到,我们身边的城市公园还有不少待改进的地方。除了人山人海,我们的公园里“禁止”的事情,估计也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不可遛狗,不能滑板,不准骑车,不许扎帐篷,不让放风筝,不得搭吊床...... 我们对公园的认知,还大抵停留在划船、赏花、遛弯这些“游览”活动。
公园,对公共开放的园林。从人类社会有“公园”这个概念伊始(启蒙运动时期),公园其实就承载着传递文明、滋养和提高民众素养的作用。这个过程是在人和人的交往、人和自然的互动中逐渐实现的,而不是靠把人们天性喜爱的正常活动都禁止掉。
没有存在感的“土城”
元大都城垣遗址俗称“土城”,位于北京旧城以北,为 14 世纪末废弃的元大都城垣的北侧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土城区域被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即遍植树木,并于 1988 年正式辟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这个有特别意义的“遗址公园”,环境被收拾和保护得还不错,又位于北三环附近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但却非常地没有“存在感”。它好像不会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目的地收藏夹里,没有多少人来看过土城的遗迹。从宽阔的北土城东路和西路开车经过的人,也完全感受不到路边还存在着这样一个公园。
我们实地踏勘调研了东西延伸约 7 公里的北土城遗址公园。它横亘在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跨海淀、朝阳两区,沿途有社区、大学、办公、商场、医院和奥体中心等丰富的城市功能区域。地铁十号线沿公园北侧穿过,这里有六个地铁站。周围的人群也相当丰富,居民、学生、上班族、顾客、运动爱好者等多种多样。
但有趣的是,在北土城公园里活动的人群分布,非常地集中于中老年人——我们在一周里的各个时段,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来这里?公园只是给老年人的吗?
我们问自己:是不是能够珍惜(让人看到)厚重的历史遗存,恢复大自然的野趣,并为城市带来更多公共功能?
以公园之“空”补公园之“缺”
“土城”,现在就是个小土坡,上面有树。由于太像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园场景了,没有读过点介绍的人,会完全看不出它的存在。
我们想恢复历史废墟的“野生”状态,让时间和大自然的痕迹自然地生长。
正好有原为护城河的小月河,它自东向西穿越公园。我们借助小月河,对公园进行重新规划,提出了城野公园的方案。
南岸将成为“历史和自然保护区”。我们把地面让给土城遗迹和自然,也为城市里无家可归的小动物提供庇护所。一条架空漂浮的窄步道,让人可以少量地游弋其中而不干扰植物和小动物的生活,也不破坏历史废墟。
北岸将成为每个人的文体公园,增加小型图书馆、社区活动室等社区文化服务场所,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各种运动场地和设施,补给城市中短缺的文化和体育空间。
而小月河本身,一部分作为水鸟栖息的湿地,一部分可以作为泳池以及皮划艇运动赛道。
漂浮的步道连接公园及其南北的城市社区。人们可以散步、慢跑、骑行、午餐、健身,置身自然、古迹以及丰富的城市活动中。到了休息日,我们还可以早早起床,背上望远镜和长焦镜头来到这里观察小动物,用双眼和双脚“收集小精灵”,玩一场现实版的 pokemon go。
滑动查看更多
城野公园
人类的活动与自然交织在一起,每个人,还有植物和动物。人们热爱自然的天性得到释放,而不是各种被禁止;松鼠、燕子、野鸭们在城市里有栖息之地。这大概是美好公园的一种令人渴望的样子,我们暂且称之为“城野公园”。
希望我们的城市更包容一些,对每一个人;希望我们的公园也更包容一些,对各种生命。
希望公园城市能从我们身边的城野公园出发!
OPEN Metropolis | 每个人的城市,是 OPEN 建筑事务所发起的一个城市研究与设计项目,旨在通过“以空补缺”的策略,来推动北京及其他城市成为真正的“每个人的城市”。自 2022 年 3 月 16 日起每周推送至今,全部八集已完结。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往期回顾
序篇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媒体
项目
招聘
Tel: +86 10 8440 7533
关注我们
Follow us
网站
李虎
_OPEN
Instagram:open.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