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广场南端,是广州市政府为打造新城市中心,在珠江新城中轴线上建设的四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这四大文化建筑包括:广州
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市歌剧院、广州博物馆和广州新图书馆,它们不仅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来之前点亮了广州的新中轴线,也在全亚洲人民面前共同塑造了新广州的崭新形象。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是其中最早建设和投入使用的一座。
广州市计划委员会
和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联合组建竞赛委员会,于
2002年11月举办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国际邀请
建筑设计竞赛
,在众多的参赛方案中选定美国
SBA
国际设计集团设计的方案。
该建设项目于
2004年3月动工,2005年7月完工。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总建筑面积为
4
.6万平方米, 总投资
3
.
5
亿元人民币。
该少年宫有外语、电脑教室,美术、书法课室,合唱、语言教室以及乐器、舞蹈排练室等大小多功能教室约
90个;大型展览厅,收藏馆,乐器、合唱、舞蹈排练厅7个;国际交流中心会议室7个;还设置了一个功能先进的演艺中心,约能容纳700人。
一个发现的场所,激发探索精神,遨游知识的海洋,攀登科学的高峰
!
少年宫的建筑形象由三个体量组成,南侧是充满现代感的弧形体块。北侧是用作教室的长方形建筑体块,南北体块中间有椭圆形的玻璃塔贯穿7层插入其中,将南北两个形块连接在一起。
南侧弧形体块的西端设置的是一个大型舞台和相关的练习空间,东端则是VIP会议室和休息区。由于这一外立面是建筑的主要入口,因此这种弧形的造型具有展开双臂欢迎的意味,将来自各个方面的人流汇聚一起、并引入玻璃门廊和大堂。流畅的外立面造型象征“知识的海洋”,并从附近的珠江水波中获得设计灵感,从而更进一步将建筑和环境结合起来。弧形外墙上挖出的阳台增添了外立面的暖意和动感,避免了金属灰单调的效果。
北侧的长方体体块处在高层写字楼与南面入口广场之间,起到视觉过渡的作用。
该体量上两个大型的开放式中庭就象建筑的肺一样,将空气和自然光引入其中。
建筑背部外墙上的条形小阳台增添了细节感,打破了建筑沉重的体块。
这些条状构造既是功能的需要,也具备美学上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放置并遮挡了各教室的空调设备,还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水平特性;
同时还为玻璃幕墙的房间提供了视觉遮挡元素。
连接南北体块的玻璃塔楼是少年宫的主要交通枢纽,它为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提供服务。
玻璃入口让室外的人们能望入室内,从而被吸引进入建筑;
室内的主楼梯则引导来宾和学生去到他们的目的地。
自然光通过玻璃屋顶洒入中庭,吸引人们向上观望,同时为每个楼层提供了自然采光。
玻璃组合构件不用窗框,形成了平滑的建筑外表皮,而形状各异的镶嵌玻璃板则构成独特而个性化的造型。
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的外立面由玻璃和金属组成,充满现代感的双曲面高科技形象凸显了珠江新城中轴线的重要地位。
建筑采用了不锈钢网板和反光玻璃的精密体系,形成了发光的建筑外观,令人联想起计算机的处理芯片。
设计过程中研究了多种备选材料和方法,希望借此实现双曲面复杂而无缝的弧形体量,最终找到德国制造无缝安装的钢网挂板系统,使南侧弧形体块表面的双曲面金属网呈现流畅而令人赞叹的质感,阳光照射在金属网表面产生仿佛可以流动的金属般绝妙的光影效果。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好动天性,少年宫安排了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建筑南侧弧形体块首层为架空层,户外广场架空层向外延伸,保持了街面层开放式的交通流线。
在这里布置了红领巾广场、长休息等候区,以及少年宫室外活动基地生态广场等室外活动场所。
再通过生态广场与花城广场相连,近万平方米的广场空间是少年宫的中心。
这一设计特色不仅使建筑下方和周围能容纳公共人流,而且赋予建筑一种浮动的感觉,减轻体积巨大带来的沉重感。
少年宫丰富的空间布置和体块构成,让建筑从不同角度看来的感觉更添动感和惊喜。
建筑的细部设计和创新的结构选型赋予建筑现代化的外观,为一代代青少年带来灵感的启迪。
SBA·思倍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