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深圳内伶仃岛
© 2019 CNES / Airbus
我把自己的居住地,
当做世界的中心来关注。
——南兆旭
“深圳是一个小渔村”、“深圳从以前的小渔村成长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即以最近的百年历史来说,深圳的前身新安县一直是边防驻军的重要战略地点,它的地理位置在其历史发展道路上有着重要影响,在时间上既与香港共享着双城血脉,在空间上又拥有着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中最具生态特色的自然环境。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我作为一个业余的研究者,探究深圳的历史、地理与自然,也记录本地的人物、动物和植物。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我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观察。
新安县全图(清)(广东档案馆藏)
01深圳的时间
1.1 双城血脉
早年,深圳和香港这一片地方通称为新安,即“革新鼎安”之义。这个名称虽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但近代的现实却难从人愿。1840 年后,新安不断见证了冲突和战争:1842 年的《南京条约》、1860 年的《北京条约》和 1898 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相继划出了大部分土地组成了今天的香港。
史料记载,英国人每次在条约签订后都会慎重地举办一个相应的仪式,以示签约土地已被大英帝国女王陛下占领。
1861 年 1 月 19 日:九龙“受土仪式”(香港博物馆藏)
1899 年 4 月 16 日:接管新界的仪式(香港博物馆藏)
然而,在 1899 年 3 月 17 日的新界“勘界”仪式影像记录中,英方(香港政府辅政司洛克,J. H. Stewart Lockhart)手触的界牌一反常态地使用了木质材料。在比对合约签订(1898 年)的时间后,制作石碑时间不足的疑虑被排除了,而英方真正的则意图呼之欲出:
此次勘定的界限并不是最终版本。
1899 年 3 月 17 日:中英勘界
参加人员:王存善(左二:黑帽者)、洛克(左三:白帽者)
图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地政总署测绘处
在勘探作业完成后,人称“中国通”的洛克形成了一份报告并指出若将深圳留给清政府会产生诸多问题:
“让一个中国城镇(指深圳墟)出现在英国领土边沿近在咫尺的地方,其不利之处在九龙城问题上已经有所体现,该城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无止无休的麻烦和香港及中国政府间经常发生摩擦的根源。如果允许深圳留在中国领土内,历史肯定会重演的。……
重要的是应该将深圳纳入租地内。”——《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报告书》
随后,洛克经过反复勘踏拟定出了新的“中英边界”。
有意思的是,这条沿山脊而行的自然边界,包括了重要市镇深圳、大鹏湾北部和东部陆地、深圳湾以西陆地,与深圳 19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划定的的“二线关”线路高度重合。
80 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图《深圳地图集 1997 年版》
1982 年 6 月,深圳经济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俗称“二线”。“二线”内是 327 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俗称“关内”。“二线”外是 1600 多平方公里的非特区,俗称“关外”。管理线的设立对深圳有过巨大的影响。最终于 2018 年正式撤销。
此次勘探两个多月后,英方就派兵分三路(沙头角、上步和布吉方向)进入深圳并开始驻扎。
虽然清政府当时在军事上完全无法与英军抗衡,但在当时的往来电文和信函中,李鸿章在保留深圳的问题上态度非常坚决。它对英军这种没有经过交涉就占领深圳的行径表示:“如此种种行为出乎意表。”(1899 年 11 月 2 日,英国人撤出公告)在李鸿章的不断坚决反对下,英方于当年 11 月 2 日撤出深圳。
就这样,历史上的三个条约将新安一分为二:新安(面积约 2000 平方公里)、香港(面积约 1061 平方公里)。
后“新安”因与河南的新安县重名,于 1914 年舍弃原名改为“宝安”,喻“得宝而安”。
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附图:英国租界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新界”地区 99 年
1911 年 8 月 14 日开通的广九铁路加剧了城市中心的转移,昔日的宝安县南头城没能落在铁路沿线,人口集散地从此东移至了毗邻香港的深圳墟。让曾经的南头城变成了今天的城中村,又让过去的深圳墟反超成为后来的经济特区。
——中英边界,造就了一个新的人员和资金交会的商业中心。
1.2 世纪约定
1949 年 10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解放军也进入广东,10 月 12 日左右,在临近深圳的石龙稍事暂停。
据英方资料记载,时任香港总督葛量洪(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对情势非常悲观,认为香港一定守不住,并要做好撤退英国侨民、让出香港的准备。而英国外相贝文(Ernest Bevin)则做出了另一种判断:
香港不会被收回,但要准备好防止大量难民涌入和动荡的发生。
——截至 80 年代,大陆有超过一百万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香港,加上 67 年的“反英暴动”,均印证了贝文的预测。
贝文 (Ernest Bevin)
摄影:Gerald Waller 摄于 1949 年 8 月 ©Stars and Stripes
当时,在众多的中英来往电文和回忆录中,虽然没有找到确切的公开条文,但是双方反复互派密使传讯沟通,最后达成了 3 个协定:
- 香港不能用作反对新中国的军事基地
- 不许在香港进行旨在破环新中国威信的活动
- 新中国在港人员必须得到保护
在签订协议后,解放军在 1949 年 10 月 16 日进入南头古城,19 日进入深圳。
解放军部队和平进入深圳,原粤赣湘边纵队战友联谊会
当时的部队以文工团和人民警察的名义和平进入深圳,其中女兵人数占了很大比例。
据资料记载,当时的演出曲目有《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兄妹开荒》等。
进驻深圳的解放军高唱歌曲,青春秀美的面孔令人难忘(汤洪泰摄)。年轻的面孔,崭新的军装,自信的神情赋予了深圳新的面貌去面对新的挑战。
中英军人在沙头角对望(杰克·伯恩斯摄)
1949 年的约定从多方面确定了深港的制度差异,也为后来的经济特区注入了巨大的潜力:地理上,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的毗邻;商业上,为经济特区留下了商贸与流通的基因;生态上,为后来深圳的发展作出了良好空间的储备。
02 深圳的空间
2.1 生命的消长
1979 年前,还未改革开放的中国对外界来说是一个谜,能得以出入中国的外籍人士更是屈指可数。在一张 1978 年香港发行的明信片上,摄影记录了香港新界面向深圳设立的一个观景台,台上的外国游客正好奇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对面的深圳景色。
1978 年香港明信片:外国游客从香港观景台眺望深圳。
如今观景台依然存在,但被瞭望的深圳已是另一番模样。
2018 年:红色圈出位置为明信片内的观景台(南兆旭摄)
变幻的城
1982 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档案显示深圳的人口为 35 万,2018 年在深圳生活的人数达到 2300 万。1985 年深圳出版的一本《深圳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图集》记录的深圳土地面积为 1867 平方公里,较之目前统计的 1997 平方公里总共增长了 130 平方公里。截至 2016 年,深圳的海洋面积为 1145 平方公里。
较之北上广,深圳的面积相对较小,它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广州的三分之一;放眼全球,澳大利亚与深圳人口持平,其面积却是深圳的 3800 倍,足见深圳城市的密度之高。
红外卫图对比深圳变化(上图:1979,下图:2018 年)
注:红色部分为植被区、灰白色部分为城市建设用地
图源:NASA(城 Plus 合成)
生态福地
深圳年降水量为 1966.5 毫米,是整个中国年平均降水量(628 毫米)的 3 倍、全球陆地年平均降水量(834 毫米)的 2.3 倍。
深圳位于中国南海的北端和太平洋西岸,终年降雨量大、日照充足,是适合人类和其他生命生长的生态福地。深圳的四季变化不分明,短暂又温暖的冬季是候鸟类及其他动物喜爱的生存环境。
深圳湾:来自世界各地候鸟的 23 平方公里“大食堂”
深圳的最东最西、最南最北、最高最深
深圳的生境风貌丰富,是中国一线城市中具有特色的生态城市。深圳的地理极点有 4+2 之最:北至罗田水库,南抵内伶仃岛,东见大鹏海柴角,西逢茅洲河入海口,高有梧桐山好汉坡,深有大鹏湾。
最北端:罗田水库
罗田水库位于深圳的最北端,与东莞接壤。山岭环抱,草木丰美,水质洁净,是生机勃勃的人工淡水湿地。
图源:燕罗街道办
最南端:
内伶仃岛的沙滩
孤悬于珠江口海域的内伶仃岛是深圳陆地的最南端。内伶仃岛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和隔离的生境,岛上长着许多深圳市区已消失和少见的物种。
© 2019 CNES / Airbus
最东端:海柴角
海柴角海岬,深圳陆地的最东端,位于大鹏半岛七娘山脚,大鹏湾和大亚湾的交汇处。每天清晨迎来照向深圳的第一缕阳光。在深圳的 4 个海湾里,东部的大鹏湾和大亚湾水质较好,生长着珊瑚和多样的海洋生命。
图源:驼铃网(摄影:用户“人文徒步”)
最西端:
茅洲河入海口
流入珠江入海口的东宝河是深圳与东莞的界河,又名茅洲河,茅洲河是深圳最长,流量最大的何亮。茅洲河入海口是近海滩涂湿地。
最高点:梧桐山好汉坡
好汉坡海拔 944 米,是深圳的最高点。梧桐山是深圳最大面积的山岭,寄居着一些低山和平地不容易见到的物种。
最深处:大鹏湾
深圳近海最深处在 30-40 米左右。在填海、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影响下,深圳的海底依然生长令人惊叹的珊瑚群落和海洋生命。
从全球角度看,深圳的陆地面积只占地表面积的十万分之一,海洋面积为百万分之三,但这里的物种数量比例却很高,且食物链系统非常复杂、跨度广。深圳的远洋到访者最大的有 15 吨重、12 米长的抹香鲸,同时密集的啮(niè)虫在方寸之间生长。这里既有最年长的细叶榕高龄 680 岁,也有朝生暮死的蜉蝣生命不断更替。据调研统计,在深圳生长的生命超过 3 万种,是全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的城市。
不过,城市在扩张时往往只会考虑这 3 万种的其中一种:人类。对比 1985 年出版的《深圳野生动物资源图》,里面主要野生动物在 35 年间将近消失殆尽。物种的消逝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基于不同的原因:最后一只在深圳被人为狩猎到的华南虎发生在 1967 年,而水獭的消亡则是因为水质发生了污染所导致。
华南虎
消失时间:1960 年代
赤狐
消失时间:1980 年代
穿山甲
消失时间:约 1990 年代
水獭
消失时间:1980 年代
赤麂
消失时间:1990 年代
云豹
消失时间:1950 年代末
《深圳自然博物馆(上卷)》节选(2013 年 3 月 3 日),余婉霖绘
2.2 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发展和自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但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确保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2005 年 1 月 1 日,深圳率先全国颁布了《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图》,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限的城市:
将一半的土地划给建设,留一半的空间归入自然。
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
03 先行示范区的可能性
3.1“亚热带雨林城市”的延伸:多样包容生境
深圳位于亚热带,生境多元,物种丰富。作为一个包容的城市,深圳不仅要对人包容,对生命万物也应展现海纳百川的姿态。
3.2 可持续先锋城市示范
对环境最严格的保护
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可持续发展先锋”是中央对深圳的希望。深圳应该拥有独立的环境保护立法权,制定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例,成为整个中国的生态环保先锋城市。
3.3 中国内地最长寿城市:深圳新的价值与意义
距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至今保留了 75%的未开发土地,其中 40%为郊野公园和保护区域,这对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均寿命做出了贡献:香港已跻身世界最长寿地区前十名。未来深圳通过在环境保护、饮食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力,是有能力追赶香港的:成为中国内地最长寿的城市,给大众以福祉,是先行示范区的新价值与新意义。
注:城 Plus 根据出版人、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南兆旭先生 12 月在“第二届深圳城市设计论坛”上的演讲《深圳时间:与空间交汇的节点(1899-2019)》整理。
作者 |南兆旭
深圳历史与自然研究者
主张“在地关怀”:记录、关注、保护居住地的自然生态。
发起和组织了系列本土自然保护活动,2019 年被深圳市人民政府聘为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图书作品有《深圳记忆》《解密深圳档案》《深圳自然笔记》《山水相望(香港)》。
纪录片作品有《深圳民间记忆》《岁月山河》《梦开始的地方》《深圳自然博物百科》。
| 参考资料
日杰瑞欣城市规划,不止于城市,不只是规划。
深圳市日杰瑞欣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公司主营城市规划设计与咨询、房地产项目策划与咨询、建筑设计与咨询、室内装饰设计与咨询。公司致力于“项目的全流程服务,提供系统化的解决平台”,服务领域涵盖战略规划到详细设计,项目策划到实施技术支持。
团队长期扎根珠三角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历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大潮的洗礼,对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不同开发主体的规划和设计项目,从策划、编制、实施技术服务均具有深厚的经验;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先导,对建筑、交通、市政、景观、市场咨询等多专业具有强大的协调统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