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案例
收藏
下载
1-在城市中,是什么让女性觉得不安全?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是这样的:它往往不适合女孩,不安全、肮脏、不受欢迎,而且难以进入[1]。城市是未来全世界大部分人口的家园,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城镇化将达到 68%,而中国城镇人口比率或超 80%[2]。
然而,联合国人居署在《“她”的城市:与女孩一起进行可持续和包容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指南》中指出,女性从城镇化和城市空间中受益更少。例如,全球女性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的程度与男性不对等——研究表明,从 8 岁开始,80%的公共空间都是被男孩所占据的,女孩们认为这些空间让她们感到更不安全、更被排斥[3]。
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到底是什么让女性感到不安呢?在联合国信托基金的支持下,《性别包容性城市计划(Gender Inclusive Cities Programme)》分别针对亚洲、非洲、南美洲的四个国家的城市女性进行了调研,并将导致这些地区女性感到不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排序[4]:
数据来源:《建设包容性城市:妇女的安全和城市权利》中的《性别包容性城市计划:实施妇女安全变革》;翻译:城 PLUS
与之对应的是,公益性国际联盟组织“行动援助(ActionAid)”在巴西伯南布哥州的 3 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征询多个年龄段女性“一个确保女性安全的城市应该具备什么?”——获得的回答如下:
翻译:城 PLUS
城市安全既客观又主观,城市建设不仅要以提升市民生理安全为目的,也是提升心理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女性视角的规划也代表了更广泛人群的利益,是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包容性城市的体现。
2
女性空间安全:关注女性在城市中的“可流动性”
二战后,随着女性开始进入城市社会公共空间进行生产工作,女性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自由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这激发了大量女性时空行为的研究(如:女性地理学),许多结论可以为多元包容的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研究表明,由于女性较之男性承担更多以家庭功能为中心的活动,例如更多地承担家务、购物、照顾孩子及老人。她们的出行目的多样、出行频率更高、但出行距离和时间更短。因此,她们在城市中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受限,也因之更容易陷入与之相关的日常生活困境。
此外,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对于女性安全欠缺考虑(如照明设施、特殊地段的警力配备等),女性容易暴露在暴力、性骚扰、夜间犯罪等被动环境中,加上社会心理中的“男性凝视”和对女性公共行为的“双标”评价,女性在公共空间中处于弱势。这也导致了女性出行意愿降低,削弱了流动性,从而限制了女性在城市中的机会。
有她的城市更繁荣:女性就业与更包容的城市空间
——
女性就业与经济安全问题仍然严峻。没有收入来源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劣势。掌握经济权利是实现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的核心[5],也是城市实现更包容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 2021 年 12 月,联合国妇女组织(UN Women)发布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报告《掉了队的女人和女孩们:大流行应对措施中的巨大差距(Women and GirlsLeft Behind: Glaring Gaps in Pandemic Responses)》,以大量数据揭示了女性群体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中进一步遭受打击的事实。翻译:城 PLUS
——
倡导混合化的包容性城市功能
研究证明大量城市女性的出行半径更小,对城市混合功能[7]有着更敏感的需求,对于城市机会的可达性更差。这些是造成女性就业不充分、就业波动大、非正规就业多的重要客观原因。
因此,短通勤、混合化的高灵活性城市功能布局,是城市规划提升女性经济的安全的空间策略。许多学者呼吁提倡多元复合型社区的生活圈建设,而不是集中功能分区导致远距离通勤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安全至上、功能混合、结构模糊的,提倡内涵式开发,以日常行为组织、以公共交通代步,实现居住环境开放化、公共设施分散化、城市政策人性化。
在构建“10-15 分钟生活圈”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加入混合功能,让城市成为能够同时满足工作和家庭需求的包容性居住环境。插图师:Michael,翻译:城 PLUS
公共空间与性别隔离:女性视角下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
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与可达性
在公共空间中,恐惧和焦虑是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女性安全出行报告》中数据显示,94%的女性在公共空间遭遇暴力事件的施害者是男性。由男性思维主导的城市建设往往忽略了女性的潜在需求与对安全性的特殊考量,产生了很多隐形的“性别隔离”空间。
女性主义地理学对性别化空间结构的探讨等在城市规划领域引入“女性视角”的探索,正视男女性别差异及其带来的对城市空间需求的不同侧重,希望通过性别差异来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通用性”原则,营造真正意义上性别平等、安全便捷、女性关怀的城市环境。
此外,相对于男性的安全感知,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对于女性的心理安全建设有更显著的作用[8]。这种可达性不仅包括行动上的可达,还包括视线范畴的可达。高可达性的公共空间意味着高强度的外界联系,可以减少女性在空间中的孤独感和隔离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前做出反应。
公共空间的层级性与差异性
女性对公共空间兼有公共以及私密的双重要求。尤其是休闲交往空间中是否有为女性特殊需求提供便利的设施成为女性在公共空间中停留的因素之一。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适当考虑增加公共场所“女性空间”的设立,包括:
哺乳期母亲需要私密的哺乳空间保证隐私与安全;
女性照护者在陪护老人及孩童时,场所需要满足不同适用人群的视线互动以保证女性可以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依据丹麦根特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男性如厕时间均值为 1 分钟,而女性则至少为 1.5 分钟。2017 年发布的《中国厕所革命进步报告》中建议对男女厕间数量进行调整,科学配置公厕男女厕位比,解决女性如厕排队时间过长问题;
极具争议的“广场舞大妈”话题也反映了目前老年女性文化设施缺乏设计等问题[9]。
公共空间的场所感和标识性
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女性对空间特征的感受强于男性,但对方向的感知相对男性较弱,空间的场所感可增强女性在公共空间中的方位感。
因此,对“女性空间”实行统一标识,设置醒目导向标志,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空间,对确保空间的舒适、隐秘、卫生和安全非常重要。
5
交通设施与步行环境:保障自由安全的通勤
通过对男性和女性在出行目的、距离及方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女性出行存在着更多的非工作活动特征。男性通勤主要是工作,而女性则更为多样并且时常变化:通常女性在一次出行中需要完成购物、接孩子、处理家庭对外事务等多项活动。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女性的工作地往往比男性离家更近,呈现出行距离和时间短、机动化程度低等特征,独自出行时对非机动交通方式(公共交通、步行等)依赖程度高,欧美一些城市中公交乘客 90%以上都是女性。此外,数据显示,男性和女性在使用公共交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对短途交通的使用频率更高。女性乘坐公共交通,96%的人会优先考虑经济能力、覆盖面、频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由此可见,在交通设施和步行环境设计中,保障安全、便捷舒适、满足多样出行目的尤为重要。
——
满足女性出行多元需求
满足“最复杂”需求的设计可兼顾所有使用者,所以应充分将女性的行为习惯纳入考量。其中,女性更多地承担家庭照料责任,其行动轨迹较之于一般市民显得更为混合。她们不仅需要不停往返于多个常规出行目的地,还时不时要造访一些较不常去的地方。呈现出行链和时间紧迫两大特征。
因此,在居民日常活动的小、中、大各级出行半径范围内,特别是步行范围内,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是保障城市家庭和看护人群安全和健康的最有效方法。
——
保障出行的安全与舒适
交通空间不应只满足通过性,还应考虑舒适性与安全性。良好的交通空间需要在夜晚提供充足的照明与清晰的视野,使女性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毫无顾虑地出现在公共领域。
女性出行经验(图源:Ypma,Polack,Bellmann)
女性出行中对空间尺度的需求也应充分考量。比如,携带幼儿出行时,道路需要容纳婴儿车与母亲的坡道与宽度;二孩家庭出行,牵着幼儿与推行婴儿车的母亲则需要至少 140CM 的宽度;路面材质则要考虑兼具平整与光滑,某些石子路面设计则不适宜;同时,停车位设计中也应考虑为婴儿车留有空间[8]。
此外,空间的围合程度,地下通道的可被监视性,监控死角与防护设施的定期维护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女性通过的安全感。
女性友好的城市:
更包容、更公平、更繁荣!
联合国《2020 年世界城市报告》指出:经过良好规划、管理的城市创造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可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将性别平等和社会包容纳入城市日常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主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当城市努力改善妇女的权利、参与、决策和获得服务的机会,才能实现包容、公平和繁荣——城市世界中的性别平等,是所有人的进步。
这是“她的城市”的样子:
一个人人繁荣、安全、有良好生计机会、生态可持续的地方[11]
注释:
[1] 联合国人居署《“她”的城市:与女孩一起进行可持续和包容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指南》(简写为《“她”的城市》)/Lovisa Burfitt
[3] Ahlstrom, Tove. Introduction. Her City: A guide for cities to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ogether with girls. UN-HABITAT. 2021.
[4] Viswanath, Kalpana. Gender Inclusive Cities Programme: Implementing change for women’s safety. (2013). Building Inclusive Cities: Women’s Safety and the Right to the City. 75-89.
[7] 王辉,徐红罡.中国内地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进展和展望[J].人文地理,2021,36(04):53-60+158.DOI:10.13959/j.issn.1003-2398.2021.04.007.
[8] 李立新,郑雅奇.女性安全与公共空间设计[J].城市建筑,2020,363(17):158-161
[9] 段城江,黄亚平,张茜.周期理论:城市女性的空间需求研究[J].城市规划,2015,39(8):46-55
[10]《婴儿、学步者和看护人友好的邻里:政策框架》
[11] 联合国人居署《她的城市:与女孩一起进行可持续和包容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指南》/Lovisa Burfitt
日杰瑞欣城市规划,不止于城市,不只是规划。
深圳市日杰瑞欣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公司主营城市规划设计与咨询、房地产项目策划与咨询、建筑设计与咨询、室内装饰设计与咨询。公司致力于“项目的全流程服务,提供系统化的解决平台”服务领域涵盖战略规划到详细设计,项目策划到实施技术支持。
团队长期扎根珠三角改革开放的前沿,经历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大潮的洗礼,对各种类型、各个层次,不同开发主体的规划和设计项目,从策划、编制、实施技术服务均具有深厚的经验;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先导,对建筑、交通、市政、景观、市场咨询等多专业具有强大的协调统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