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

2021/10/21 18:37:47
查看完整案例
微信扫一扫
收藏
下载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急剧提升。重塑城市,寻找更多的公共空间,用更清洁、更高效的方法保持城市运行,推动规划师们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脚下寻求答案。地下空间正在成为下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沿,“低线公园”的畅想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01 低线公园由来
2009 年,纽约一名年轻的建筑师詹姆斯·拉姆齐听说在德兰西街下有一个占地 4000 平方米的废弃电车中转站,与此同时,他的好友——同为建筑师的丹·贝拉诗,正想着怎么在纽约的地铁系统里放置更多的艺术品。两人对改造这个地下废弃车站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一起设计改造这个地下空间,给生活在纽约这个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增添一些绿色空间。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3
项目位置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5
用地范围
2012 年,他们通过网络众筹了 20 万美金用于建设,拉姆齐给这个地下公园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低线公园(Lowline Park,对标已经享誉世界的“高线公园”)。
2016 年,纽约市政府正式批准该项目。政府认为这片土地并不具备商业价值,因此可以免费转给低线公园项目,但是,要求低线公园团队要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筹集 1000 万美元资金,开 10-15 个社区会议讨论设计方案,并向政府提交更为详细的设计方案以供进一步审批。
设计团队原计划在 2019 年开工,2021 年竣工并对外开放,预计整个项目完成需要 8000 万美元。然而由于项目未能达到原定筹款目标,目前仍处于搁置状态,最终仅利用众筹资金在车站修建了 Lowline Lab,证明他们收集阳光、修建地下公园的可行性。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10
改造前的场地状况
02主要设计:
1. 通过“远程天窗”实现地下采光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14
远程天窗室内效果图
拉姆齐认为,实现低线公园构想的关键,是将阳光引入至阴森地下以形成宜人的环境。拉姆齐将建筑学知识和他在 NASA 的技术经验结合起来,发明了一项“远程天窗”技术——巨大的天光收集装置被建造出来,通过一家加拿大太阳能技术公司创建的追踪系统,计算机能引导天光收集装置跟踪太阳整天的轨迹,高效收获反射光。随后,阳光被导向一组具备高反光率的平行光筒,然后投射入地下穹顶散射装置。天光收集装置的玻璃表面能够过滤掉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阻止有害的紫外线造成晒伤,其收获的光线仍携带必要的波长以支持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让植物健康生长。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17
采光装置示意图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19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20
采光装置实施效果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22
采光装置室内实景
2.为地下公共空间注入更多功能属性。通过全面整治,废弃的电车站将被转化为令人惊艳的全新空间。这个新的公共空间将为纽约下东区的市民提供所需的文化空间和社交场所,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其功能包括青年聚会、文化活动以及零售产业等。设计团队希望将“低线公园”打造成为纽约市一个新的标志性文化节点。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25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26
室内环境效果图
03启示
“低线公园”是一个较为特别的案例,可以看作人类应对极端环境的一种探索,它对环境科学和景观设计的研究意义强于实践意义。
1. “低线公园”的借鉴意义
实际上,我们的脚下极富潜力,因为无论人们走到哪里,地下都有广阔的空间。并且地下还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它长期保持温度恒定,土壤和岩石形成的天然保温层能使地下空间加热和冷却变得极为廉价;并且地下公共空间在特殊时期也有一定防灾的功能,地下空间可以让人们躲避龙卷风、飓风等一些自然灾害。
低线公园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它的实践向人们证明了,通过先进的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地下完全可以和地面上一样温暖明媚。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线公园不止是将地下基础设施改造为绿色空间那么简单,而是人类探索地下空间使用可能性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建立更多的新型公共空间提供了新的可能。
2. “低线公园”等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难题
地下也存在很多风险,研究发现,虽然隧道交通事故没有地面道路上频繁,但致死率较高。地下火灾也特别危险,有限的疏散空间和四处扩散的剧毒烟雾使救援难度远大于摩天大楼。
另一方面,虽然地下空间可能会降低长期运营成本,却在建设初期极为昂贵:大量的土方工程、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紧急应变系统和防止烟雾和火焰蔓延的隔离设施。城市的地下空间已经建立起许多基础设施:地铁、停车场、下水道、电气线路等等,也增加了“低线公园”等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的难度。
3. “低线公园”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启示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在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上,也在不断提高国土空间资源集约利用效率以及面对极端灾害的城市韧性。虽然案例本身偏向于一种探索性实践及新技术展示,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其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对于广州城市空间与人居环境带来两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通过技术解决暗空间采光问题。
例如地下商场、桥下空间、建筑中庭、地铁站点等光照不足的空间场所,常规做法是通过人工照明解决采光,产生较大能耗。如果利用本案例的“远程天窗”技术实现对太阳光的有效利用,将极大提高空间集约利用率,减少消极空间,改善微气候,同时大幅减少人工照明产生的电能消耗;
二是未雨绸缪应对极端灾害。
伴随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各种超级自然灾害的频繁高发,以及国际形势的极端不确定性,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应该为可能发生的极端灾害做好充分应对和资源储备。将“低线公园”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为地下空间植物及农作物生长提供可能,为存活于地下空间的人类提供阳光、空气、水以及多样、人性化的空间,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生存保障能力。
04结语
城市的发展导致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压缩了原先土地上的自然空间,在后工业化及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如何达到平衡,成为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而“低线公园”一类的景观设计带给了我们反思这个城市问题的新思路。
纽约低线公园虽然暂时搁置,但“低线公园”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也在广泛传播,设计师并未停止思考和实践步伐,如低线公园 2.0 版本—高架桥下消极空间的利用已在多地付诸实施。假以时日,困扰地下空间的相关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地下公园的具体实践也一定能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生根,进而带动更加多样化、富有创造力的城市空间设计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纽约低线公园丨美国纽约丨詹姆斯·拉姆齐,丹·贝拉诗-45
文图提供|邹楠、赖斌(GZPI 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编辑版式|GZPI 办公室
南京喵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50492号-4知末 © 2018—2020 . All photos and trademark graphics are copyrighted by their owners.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苏B2-20201444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1234号